-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共346题
材料一: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7年我国GDP增长11.4%,其中消费、投资、出口的拉动分别占4.4%、4.3%、2.7%。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近年来首次超过投资,表明其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正在加大。专家分析: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大大提升了百姓的消费信心。尽管去年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了4.8%,但是去年底消费者信心指数依然达到96.9%,表明百姓的消费预期良好,消费意愿强烈。
材料二:国际经验表明,最终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而我国目前正处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阶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扩大消费作为2008年工作重点,指出应以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
(1)结合材料,用矛盾的观点说明党确立今年工作重点的正确性。(12分)
(2)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简要评析“企业抓住商机”的下列做法。(12分)
(3)请分析党和政府出台上述政策的政治常识依据。(8分)
正确答案
(1)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生产与消费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国利用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来发展经济,是对二者辩证关系的准确把握;(4分)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我国政府根据国际经验,从我国目前处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做出正确决策,体现了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工作思路;(4分)③办事情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最终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所以2008年工作以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4分)
近年来党和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使农民的收入明显增加,随着农民社会保障水平的逐步提高,农村消费潜力巨大,这也为企业创造了商机。
(2)①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注重产品质量、功能和服务、力求价廉物美。(4分)②依靠科技进步,自主创新。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提高生产效率。(4分)③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在发展第三产业中,不仅促进了经济增长,有利于就业,还满足了农民对文化生活的消费需求。(4分)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作为执政党制定惠农政策体现了党的性质与宗旨;(4分)体现了国家的性质和政府的经济职能;(2分)政府部门落实惠农政策的“家电下乡”是依法治国和对人民负责的表现。(2分)
略
什么是矛盾观点?
矛盾普遍性是指 , ; 矛盾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 。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寓于 之中,并通
过 表现出来,没有 就没有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 的事物是没有的。
正确答案
什么是矛盾观点?
矛盾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矛盾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
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略
材料一: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的核心是“和为贵”。与传统社会相比,当下社会的“不同”多起来了,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行为模式、不同的利益需求等等。然而,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正是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
材料二:利益分配不公是危害社会和谐的最突出问题。在国际上,拉美国家的现代化模式之所以受到质疑,就是因为GDP增长过程中伴随着巨大的贫富落差,由此导致人际对立对抗、社会动荡动乱。“拉美陷阱”是一面镜子,我们应以此为鉴。
材料三: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命题。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第十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十一五”规划将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等问题提高到更高的战略高度。以前一直倡导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理念,也将让位于“效率与公平并重”,或“更加注重公平”。这将有利于扭转以往的社会失衡,使弱势群体受到保护,并有机会享受更多的社会福利。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既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绩,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要在全社会树立共同理想,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又应该允许个人有不同的具体价值选择。和而不同,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
②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反对不管时间、地点、条件变化的简单化做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反对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必须注意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的性质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团结。
③主次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合理兼顾效率与公平。当前,应重点解决好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
山东是经济大省,但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巨大。座谈会上,干部们针对如何协调发展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干部甲:协调发展首先要建设新农村,当务之急是增加农民收入。为此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中心环节。因此,协调发展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命题。干部乙:当前,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矛盾很多,如区域差异、城乡差异等。因此,各个地区要争取速度,政府要限时间、定指标、定任务,发动群众打一场协调发展的速决战。干部丙:我省省情复杂,各个地区的基础、条件和环境差异较大。因此,在统筹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不能用同一标准、同一模式来衡量协调发展的实际成果,要充分考虑各地所面对的各种主客观条件。
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对几位干部的发言进行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评析甲的发言: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甲看到建设新农村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之间的联系,是正确的。②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甲认为建设新农村,应把经济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符合抓重点的方法论要求,但不能离开两点谈重点,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2)评析乙的发言:①矛盾是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勇于承认矛盾、解决矛盾。乙认识到协调发展中各种矛盾的存在,能够正视矛盾、解决矛盾。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区域协调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乙的观点没有认识到协调发展的长期性、艰难性和复杂性。
(3)评析丙的发言: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休问题具体分析。丙看到了在统筹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是正确的。
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2004—2007年我国粮食持续4年增产,国内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然而,要保持粮食供求长期基本平衡仍不容乐观。一方面,人口的增加、动物类食品消费增长和使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将扩大粮食需求;另一方面,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和保证种粮收益的难度加大,从而制约着粮食产量的提高。
(1)指出图1和图2反映的经济现象及其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供求与价格关系的角度,分析在材料一背景下我国粮食连续增产的经济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我国粮食供求状况及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国际食品价格出现了上涨加快趋势;发展中国家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高于发达国家。食品价格上涨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大于发达国家。
(2)①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②我国粮食连续增产促进国内粮食供求平衡。③国内粮食供求平衡有利于稳定国内粮食价格,从而有利于维护人民切身利益;国内粮食供求平衡有利于提高我国应对国际粮价波动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在国际竞争中保持独立自主地位。
(3)①要全面分析矛盾。目前我国粮食供求基本平衡,但保持长期基本平衡不容乐观;既要看到粮食需求扩大的一面,又要看到制约粮食供给的一面。②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供给为重点,要严格保护耕地(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加农业投入等);同时抑制不合理需求,禁止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控制人口增长、倡导合理饮食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