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 共14248题
如图所示,某人在离地面高10m处,以5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A球,与此同时在离A球抛出点水平距离s处,另一人竖直上抛B球,不计空气阻力和人的高度,试问:要使B球上升到最高点时与A球相遇,则(g=10m/s2)
(1)B球被抛出时的初速度为多少?
(2)水平距离s为多少?
正确答案
解:(1)考察两球在竖直方向上相遇的过程
对于B球,有hB=,t=
对于A球,hA=gt2
所以有hA=,由于两球相遇,所以h=hA+hB=
代入数据,得10=
解得vB=10m/s
(2)利用式t==1s
考察A球的水平运动,有s=vAt
代入数据,得s=5m
如图所示,在一次空地演习中,离地H高处的飞机以水平速度v1发射一颗炮弹欲轰炸地面目标P,反应灵敏的地面拦截系统同时以速度v2竖直向上发射炮弹拦截。设拦截系统与飞机的水平距离为s,若拦截成功,不计空气阻力,则v1、v2的关系应满足?
正确答案
如图所示,在高为h的平台边缘水平抛出小球A,同时在水平地面上距台面边缘水平距离为s处竖直上抛小球B,两球运动轨迹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若两球能在空中相遇,则小球A的初速度vA应大于____________,A、B两球初速度之比为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宇航员在地球表面以一定初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经过时间t小球落回原处;若他在某星球表面以相同的初速度竖直上抛同一小球,需经过时间5t小球落回原处。(取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10 m/s2,空气阻力不计)
(1)求该星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
(2)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为R星:R地=1:4,求该星球的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M星:M地。
正确答案
解:
(1)
故:
(2),所以
可解得:M星:M地=1×12:5×42=1:80
已知火星半径R火=R地,火星质量M火=M地,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10m/s2,问:
(1)火星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与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多大?
(2)在地球表面以某一初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1.5m,在火星上以同样的初速度竖直上抛,该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多大?
(3)若在火星表面发射一颗人造卫星,则火星表面人造卫星的速率与地球表面人造卫星的速率之比为多少?
正确答案
解:(1)因=m
①
=m
②
由①②得=
(2)因=2
③
④
由③④得=3.375m
(3)因=m
⑤
=m
⑥
由⑤⑥得=
。
为了使航天员能适应在失重环境下的工作和生活,国家航天局组织对航天员进行失重训练.故需要创造一种失重环境;航天员乘坐到民航客机上后,训练客机总重5×104kg,以200m/s速度沿30°倾角爬升到7000米高空后飞机向上拉起,沿竖直方向以200m/s 的初速度向上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的加速度为g,当飞机到最高点后立即掉头向下,仍沿竖直方向以加速度为g加速运动,在前段时间内创造出完全失重,当飞机离地2000米高时为了安全必须拉起,后又可一次次重复为航天员失重训练.若飞机飞行时所受的空气阻力f=Kv(k=900N•s/m),每次飞机速度达到350m/s 后必须终止失重训练(否则飞机可能失速).
求:(1)飞机一次上下运动为航天员创造的完全失重的时间.
(2)飞机下降离地4500米时飞机发动机的推力(整个运动空间重力加速度不变).
正确答案
(1)上升时间t上==20s 上升高度h上=
=2000m
判断当速度达到350m/s时,下落高度h下==6125m,
此时离地高度为h+h上-h下=7000+2000-6125=2875>2000m,t下==35s,
所以一次上下创造的完全失重的时间为55s.
(2)当飞机在离地4500m>2875m,所以飞机仍在完全失重状态,飞机自由下落的高度h2=2000+7000-4500m,此时,v2==300m/s
推力F=f=kv2=900×300=2.7×105N
即飞机下降离地4500米时飞机发动机的推力为2.7×105N.
如图所示,离地面足够高处有一竖直的空管,质量为2kg,管长为24m,M、N为空管的上、下两端,空管受到F=16N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下做加速运动,同时在M处一个大小不计的小球沿管的轴线竖直上抛,小球只受重力,取。求:
(1)若小球上抛的初速度为10m/s,经过多长时间从管的N端穿处。
(2)若此空管的N端距离地面64m高,欲使在空管到达地面时小球必须落到管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求小球的初速度大小的范围。
正确答案
解:(1)取向下为正,小球初速度,加速度
对空管,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
设经t时间,小球从N端穿出,小球下落的高度
空管下落的高度
则
即
代入数据解得:,
s(舍)
(2)设小球初速度,空管经
时间到达地面,则
解得:
小球在时间下落高度为
小球落入管内的条件是64m≤≤88m
解得:
所以小球的初速度大小必须在到
范围内
跳起摸高是中学生常进行的一项体育运动。某中学生身高1.80 m,质量70kg。他站立举臂,手指摸到的高度为2.25 m。如果他先下蹲,再用力蹬地向上跳起,同时举臂,手指摸到的高度为2.70 m。设他从蹬地到离开地面所用的时间为0.3 s。求:
(1)他刚离地跳起时的速度大小;
(2)他与地面间的平均作用力F的大小。(取g=10m/s2)
正确答案
解:(1)跳起后重心升高h=2.70-2.25=0.45m
根据竖直上抛的最大高度公式
解得
(2)人蹬地过程,受到重力mg和地面对它向上的支持力N作用
根据牛顿定律N-mg=ma
运动学规律v=at
解得
在月球上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一个小球,经过时间t落回到抛出点,已知月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求:
(1)月球的质量;
(2)月球的平均密度。
正确答案
解:由t-
g
=0得g=
又g=
∴M==
,ρ=
=
我国已启动“嫦娥工程”,并于2007年10月24日和2010年10月1日分别将“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成功发射, “嫦娥三号”亦有望在2013年落月探测90天,并已给落月点起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广寒宫”。
(1)若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T,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近似看做匀速圆周运动,请求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r;
(2)若宇航员随登月飞船登陆月球后,在月球表面某处以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经过时间t,小球落回抛出点。已知月球半径为r月,引力常量为G,请求出月球的质量M月。
正确答案
解:(1)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G
质量为m的物体在地球表面时:mg=G
解上式得:r月=
(2)设月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月,根据题意:
由上式解得:
(附加题)
一物体以一定的初速沿斜面向上运动,设它沿斜面向上能达到的最大位移为x。若斜面倾角不同时对应的最大位移x与斜面倾角α的关系如图所示,α可在0°~90°之间变化(g=10m/s2)。求:
(1)根据α=0°和α=90°得到的x的特殊值,能够得到哪些有用的结论?
(2)当α=60°时,物体到达最高点后,又回到出发点时,物体速度为多少?
(3)当α为多大时,x有最小值?这最小值为多大?
正确答案
解:(1)当α=90°时,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2g (1.25)=
,得到v0=5m/s,
当α=0°时,由2a(1.25)=
和a=μg,可得:μ=
/3,
(2)当α=60°时,物体上向滑行过程中,mgsin60°+μmgcos60°=ma1,
得到a1=m/s2,则物体上行的最大距离为x=
=
m,
物体下滑过程中,mgsin60°-μmgcos60°=ma2,得到a2= m/s2,
物体回到出发点时速度为:v2=2a2x=,v=
m/s;
(3)对某一角度α,物体上向滑行过程中,mgsinα+μmgcosα=ma,加速度a=g(sinα+μcosα),
上行的最大距离为x==
根据辅助角公式:asinα+bcosα=sin(α+
),其中tan
=
,
可以得到:tan=μ=
/3,
=30°
和sinα+μcosα=sin(α+30°),
当α=60°时,sin(α+30°)=1,x=最小,代入v和μ的值, x=
m最小。
杂技演员甲的质量为M=80kg,乙的质量为m=60kg。跳板轴间光滑,质量不计,甲、乙一起表演节目。如下图所示,开始时,乙站在B端,A端离地面1m,且OA=OB。甲先从离地面H=6m的高处自由跳下落在A端当A端落地时,乙在B端恰好被弹起。假设甲碰到A端时,由于甲的技艺高超,没有能量损失,分析过程假定甲、乙可看做质点。
(1)当A端落地时,甲、乙两人速度大小各为多少;
(2)若乙在B端的上升可以看成是竖直方向,则乙离开B端还能被弹起多高;
(3)若乙在B端被弹起时斜向上的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0,则乙最高可弹到距B端多高的平台上,该平面与B端的水平距离为多少?
正确答案
解:(1)甲跳下直到B端翘起到最高点的过程中,甲、乙机械能守恒: 又
(2)乙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
(3)乙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竖直上抛运动,有:
联立并代人数据解得h2=1.5m,s=3m ,
甲跳下过程机械能守恒,甲到A端与乙离开B端时甲乙二人速度相等,
乙离开B后在水平方向上1秒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竖直上抛运动。
在沙滩上有一木块,质量为M=5 kg,木块上放一爆竹,质量m=0.10 kg。点燃爆竹后木块陷入沙中深5 cm,若沙对木块运动的阻力恒为58 N,不计爆竹中火药质量和空气阻力。求爆竹上升的最大高度(g取10m/s2)。
正确答案
解:由于火药爆炸时内力远远大于重力,所以爆炸时动量守恒,取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Mv'=0 ①
木块陷入沙中做匀减速运动到停止,其加速度为
木块做匀减速运动的初速度 ②
②代入①式,得v=20 m/s
爆竹以初速度v做竖直上抛运动,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质量为m的钢板与直立弹簧的上端连接,弹簧下端固定在地上,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如图所示,一物块从钢板正上方距离为3x0的A处自由落下,打在钢板上并立刻与钢板一起向下运动,但不粘连,它们到达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已知物块质量也为m时,它们恰能回到O点,若物块质量为2m,仍从A处自由落下,则物块与钢板回到O点时,还具有向上的速度,求物块向上运动到达的最高点与O点的距离。
正确答案
解:物块与钢板碰撞时的速度为v0,由机械能守恒得 ①
设v1表示质量为m的物块与钢板碰撞后一起开始向下运动的速度,因碰撞时间极短,动量守恒,则有mv0=2mv1 ②
刚碰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当它们一起回到O点时,弹簧无形变,弹性势能为零。根据题给条件,这时物块与钢板的速度为零,由机械能守恒 ③
设v2表示质量为2m的物块与钢板碰撞后开始一起向下运动的速度,则有2mv0=3mv2 ④
刚碰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它们回到O点时,弹性势能为零,但它们仍继续向上运动,设此时速度为v,则有Ep'+ ⑤
在以上两种情况中,弹簧的初始压缩量都是x0,故有Ep'=Ep ⑥
当质量为2m的物块与钢板一起回到O点时,弹簧的弹力为零,物块与钢板只受到重力作用,加速度为g。一过O点,钢板受到弹簧向下的拉力作用,加速度大于g。由于物块与钢板不粘连,物块不可能受到钢板的拉力,其加速度仍为g。故在O点物块与钢板分离,分离后,物块以速度v竖直上抛,则由以上各式解得,物块向上运动所到最高点与O点的距离为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