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屋檐上水滴下落的过程可以近似地看做是自由落体运动.假定水滴从5m高的屋檐上无初速滴落,水滴下落到地面时的速度大约是(取g=10m/s2)(  )

A6m/s

B8m/s

C10m/s

D12m/s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在同一高度处间隔t0先后自由释放两小球a和b,不计空气阻力(  )

A两球落地时间间隔t0

B在空中运动时两球间距越来越大

C在空中运动时两球速度差越来越大

D在空中运动时两球间距保持不变

正确答案

A,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甲、乙两球从同一高度相隔1s先后自由下落,则在下落过程中(  )

A两球速度差始终不变

B两球距离始终不变

C两球速度差越来越大

D两球距离越来越小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大的物体自由下落时的加速度大

B体积小的物体自由下落时的加速度大

C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D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经过10s后落地,在落地前1s内的位移为(g=10m/s2)(  )

A95m

B405m

C500m

D105m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从某一高度静止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一1秒钟从同一高度再释放另一粒小石子,则它们在落地之前的距离将(  )

A保持不变

B不断增大

C不断减小

D无法判断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真空条件下,石头将比纸片先落地

B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大小为g,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C离地20m的高度,物体在从赤道落下所用的时间比在从北极落下所用的时间长

D随着高度的增加,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变

正确答案

B,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自由下落的物体,可忽略空气阻力,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为20m/s,由此可知,该物体开始下落的高度为(  )

A5m

B10m

C15m

D20m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从竖直上升的气球上掉下的石块与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的铁球相比,相等的量是(  )

A落地的时间

B落地时的速度

C加速度

D落地过程中的位移

正确答案

C,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竖直竹杆长9m,它的下端离1m高的窗口上沿1.25m,放手让竹杆自由下落,它通过窗口所需的时间为:(g取10m/s2)( )

A1 s

B1.25s

C1.5s

D1.75s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只受重力作用

B物体受到空气阻力作用

C越重的物体自由落体加速度越大

D在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方,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是完全相同的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决定的,重物比轻物落得快.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沦断表示了怀疑.他认为,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一块大石头的下落速度为8,小石头的下落速度为4,当我们把两块石头捆在一起时,大石头会被小石头拖着而减慢,结果整个系统的下落速度应该小于8;但两块石头捆在一起,总的重量比大石头还要重,因此整个系统下落的速度要比8还大.这样,就从“重物比轻物落得快”的前提推断出了互相矛盾的结论,这使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了困境.在这里,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论断的否定过程所运用的最主要的一种物理思维方法是(  )

A分析与综合

B比较与分类

C抽象与概括

D科学推理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最早对自由落体运动有正确认识和研究的科学家是(  )

A亚里士多德

B爱因斯坦

C伽利略

D牛顿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为了求得楼房的高度,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让一个石块从楼顶自由落下,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测出下列哪个物理量就能计算出楼房的高度()

A石块下落所用的时间

B石块落地前的瞬时速度

C石块落地前最后1s内的位移

D石块通过最后1m位移的时间

正确答案

A,B,C,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自屋檐上先后落下两个雨滴,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在它们落地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

A两雨滴的距离始终不变

B两雨滴的距离越来越大

C两雨滴的距离越来越小

D两雨滴的速度之差越来越小

正确答案

B
下一知识点 : 相互作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