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 共22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权者,所以拥护宪法而不使败坏者也。……故苟无民权,则虽有至良极美之宪法,亦不过一纸空文,……是故欲君权之有限也,不可不用民权;欲官权之有限也,更不可不用民权。……君主顺时势而立宪法者,则其君安荣,其国宁息……君主不肯立宪,民迫而自立,遂变为民主立宪者,如法国及南美洲诸国是也。……特今日而立之,则国民之蒙福更早……苟真有爱君爱国心者,不可不熟察鄙言也。
——摘自梁启超著《立宪法议》(1901年)
材料二:……现在民国的天下,是人民公有的天下,国家是人民公有的国家。……宪法者……人民权利之保障书也。国家宪法良,则国强,宪法不良,则国弱。……三权为欧美所需要,故三权风行欧美;五权为中国所需要,故独有于中国。……把全国的宪法分作立法、司法、行政、弹劾、考试五个权,每个权都是独立的……这不但是各国制度上所未有,便是学说上也不多见,可谓破天荒的政体。
——摘自《孙中山全集》
(1)结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关于”宪政“思想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史实谈谈预备立宪和辛亥革命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析孙中山的”五权分立“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同: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都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民主思想传入的产物。
异: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认为民权有助于限制君权和官吏权力,是宪法良好实行的保障;顺势立宪可以遏制革命,缓解社会矛盾,稳定清王朝统治。
孙中山认为主张主权在民,建立共和国;宪法是民权的保障,宪法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的强大与否;主张实行五权分立。
(2)前期,预备立宪加速了辛亥革命的爆发,骗局暴露,促使立宪派分化,部分人转向革,清廷孤立,加速了武昌起义的胜利;后期,破坏革命,革命中的立宪派乘机向革命派进攻,帮助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
(3)孙中山在结合中国实际的基础上,把中国传统政治精华中的考试制度和监察制度融入西方的三权分立学,形成了”五权分立“方案是历史的巨大进步;民主政治建设不能完全照搬别国经验,必须在结合本国实际的基础上合理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
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八年,天下旱,百姓流亡。时发四海兵,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死者十八九。十三年,天下大旱。时郡县乡邑,悉遣筑城,发南女,无少长,皆就役。
——《隋书》
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暴涨,漂六百家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大水泛滥,……诸司供进(进奉的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九月,黄河泛滥,……太宗辛白马坂以观之。
——《旧唐书》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 “民生主义,就是要四万万人都有饭吃,并且要有便宜的饭吃”; “就是要全国人民都可以得安乐,都不致受财产分配不均的痛苦”; 就在“打破社会上不平等之阶级”。…… “要解决民生问题,一定要发达资本,振兴实业。”……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材料三 二战后,欧洲社会福利国家出现。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在高福利的瑞典,失业工人领取的失业津贴相当于原工资收入的90%,而且可以领取300天。
——摘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材料四 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机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相应发生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电气化时代,人们开始享受电灯、电话、汽车、飞机、化学工业等发明给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人们的民生民计得到极大的改善。第三次科技革命更是把人类带入信息化时代,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代表的科技革命成果日益深入人们的生产生活过程之中,民生民计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和迈进。
(1)依据材料一,说明灾害发生后隋炀帝、唐太宗对待百姓的态度,概括唐太宗应对灾害的举措。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的目的和基础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4年后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与1905年有何新变化。
(3)依据材料三,概括欧洲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实施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民生问题的材料,你得到哪些启示?
正确答案
(1 )态度:隋炀帝置百姓于不顾,仍然征发兵役、徭役;唐太宗关心民间疾苦、重视赈灾。举措:减省诸司进奉(戒奢从简);减轻徭役;救济灾民;亲临灾区了解灾情。
(2 )目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抑制贫富分化;实现阶级平等。基础:大力发展实业( 或资本主义工商业) 。变化:1905 年办法是实现平均地权,将土地国有,做到家给人足。1924 年的办法增加“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 ,防止私人资本垄断国计民生。
(3 )特点:社会保障覆盖面宽,具有普遍性;社会保障项目资助金额高。原因:①经济:新科技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社会物质财富剧增。②政治:战后工人运动的迅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导致的贫富分化加剧,国内阶级矛盾尖锐;资产阶级维护政权的需要。思想: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盛行;人权观念加强和民主政治思想的发展。
(4 )启示:依靠科技发展推动民生改善;民生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重视民生问题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民生政策的调整必须与时代相适应;统治者(统治阶级)注重民生;在不同历史时期,民生问题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以及解决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