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同学拍一个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0.1kg的橡皮小球,使它在距地面高h1=0.8m的范围内做竖直方向的往复运动,在球到最高点时用手开始击打球,手与球作用过程中球下降了h2=0.05m,球从落地到反弹离地历时t=0.1s,球反弹离地时的速度大小v2是刚触地时的速度大小v1,且反弹恰好到最高点。若手对球和地面对球的作用力均可视为恒力,忽略空气阻力,g取10m/s2。试求:

(1)球反弹离地的速度大小v2

(2)地面对球弹力大小FN

(3)拍球时手对球作用力大小F。

正确答案

解:(1)球反弹离地后做竖直上抛运动,有

(2)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球从落地到反弹离地过程中,由动量定理:

 (3)从开始拍球到球刚触地过程,由动能定理: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把质量为2kg的石块,从高10m的某处,以5m/s的速度向斜上方抛出,(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石块落地时的速率是______m/s;若石块在运动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了125J的功,石块落地时的速率又为______m/s.

正确答案

不计空气阻力时,设石块落地时的速率为v1.根据动能定理得

    mgh=m-m

得到  v1==m/s=15m/s.

若有空气阻力时,设石块落地时的速率为v2.根据动能定理得

   mgh-W=m-m

代入解得  v2=10m/s

故答案为:15;10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M、N为两块左右放置的竖直平行金属板,两板的间距为d,有一质量为m、电量为q(q>0)的粒子从N板的内侧下端的A点以竖直向上的速度飞入两板间,而能从M板的B孔水平飞出。已知B比A高2d,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求:

(1)M、N板间的电场强度的大小。

(2)粒子刚飞入时速度为vA,和它从B孔飞出时的速度vB

(3)粒子从B孔飞出后,落到与A点等高的C点时,速度vC的大小。

正确答案

解:(1)由某一运动的分运动的等时性,可知粒子的竖直分运动和水平分运动所经历的时间必然相等。竖直分运动的加速度为g,位移为2d,水平分运动的加速度为qE/m,位移为d,故由运动学关系有

竖直方向2d=(1/2)gt2

水平方向d=(qE/2m)t2

联解可得E=mg/2q

(2)对粒子的竖直分运动有

同理,对水平分运动有

(3)由B到C,只受重力作用,运用动能定理,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粗糙的斜槽轨道与半径R=0.5m的光滑半圆形轨道BC连接,B为半圆轨道的最底点,C为最高点.一个质量m=0.5kg的带电体,从高为H=3m的A处由静止开始滑下,当滑到B处时速度υB=4m/s,此时在整个空间加上一个与纸面平行的匀强电场,带电体所受电场力在竖直向上的分力大小与重力相等.带电体沿着圆形轨道运动,脱离C处后运动的加速度是υym/s2,经过一段时间后运动到斜槽轨道某处时速度的大小是υ=2m/s.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带电体运动过程中电量不变,经过B点时能量损失不计,忽略空气的阻力.求:

(1)带电体从B到C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功W

(2)带电体运动到C时对轨道的压力F

(3)带电体与斜槽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正确答案

解;(1)设带电体受到电场力的水平分量为Fx,竖直分量为Fy,带电体由B到C的运动过程中,水平分力做功为零,竖直分力做功等于重力做功.

即:W=Fy•2R=mg•2R=5J

(2)带电体从B到C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和电场力的竖直分力相等,电场力的水平分力不做功,所以υCB=4m/s

在C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Fy=m

又mg=Fy解得:F=16N

(3)带电体脱离轨道后在水平方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运动学公式得:

  υC22=2ax

代入数据得:x=m

设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则tanα==,α=30°

带电体从A到B的运动过程中,由动能定理的:mgH-μmgcosα=mυB2

代入数据解得:μ=

答:

(1)带电体从B到C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功W=5J.

(2)带电体运动到C时对轨道的压力F=16N.

(3)带电体与斜槽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质量为M的平板长为L=0.88m,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速度υ0 向右匀速运动,在平板上方存在厚度d=2cm的“相互作用区域”(如图中虚线部分所示),“相互作用区域”上方高h=20cm处有一质量为m的静止物块P.当平板M的右端A经过物块P正下方的瞬时,P无初速度释放.物块P以速度υ1进入相互作用区时,除重力之外,P立即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恒力F.已知F=11mg,取重力加速度g=10m/s2,不计空气阻力.

试求:(1)物块P下落至与平板刚接触时的速度υ2多大?

(2)欲使物块P不落到平板M上,平板速度υ0应不小于多少?

正确答案

(1)P先做自由落体运动,有:υ12=2gh       ①

之后进入相互作用区域,受向上的恒力F和重力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ma,即:11mg-mg=ma      ②

P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有:υ2212=-2ad     ③

由①、②、③解得  υ2=0                                    

(2)P先做自由落体运动过程,有h=gt1④

进入相互作用区做匀减速运动的末速为零,故有d=at2⑤

且a=10g                                    ⑥

由式④、⑤、⑥解得  t1=0.2s    t2=0.02s

所以,P释放后到与平板接触经历的时间为

t=t1+t2=0.2s+0.02s=0.22s                     

欲使物块P不落到平板M上,应满足v0t>L,于是得:

v0=m/s=4m/s.

答:(1)物块P下落至与平板刚接触时的速度υ2为0;

(2)欲使物块P不落到平板M上,平板速度υ0应不小于4m/s.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平板车质量为m,长为L,车右端(A点)有一个质量为M=2m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平板车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小车右方足够远处固定着一竖直挡板,小滑块与车面间有摩擦,并且在AC段、CB段动摩擦因数不同,分别为μ1、μ2,C为AB的中点.现给车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使车向右运动,同时小物块相对于小车滑动,当小滑块滑至C点时,立即撤去这个力.已知撤去这个力的瞬间小滑块的速度为v0,车的速度为2v0,之后小滑块恰好停在车的左端(B点)与车共同向前运动,并与挡板发生无机械能损失的碰撞.试求:

(1)μ1和μ2的比值.

(2)通过计算说明,平板车与挡板碰撞后,是否还能再次向右运动.

正确答案

设在有水平外力F时平板车的加速度为a1,在无水平外力F时平板车的加速度为a2,小滑块在AC段和CB段的加速度分别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1•2mg=2m•a'1解得:=μ1g①

同理:=μ2g②

当小滑块在AC段运动时,由题意可知:

t1-t1=

v0=t1④

由①③④联立得:=μ1gL⑤

设小滑块滑到B端时与车的共同速度为v1,由于滑块从C滑到B的过程中,滑块和车的系统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故动量守恒,于是有:

2m•v0+m•2v0=(2m+m)v1

当小滑块在在CB段运动时,由运动学知识可知:

t2-t2=

v1-v0=t2⑧

由②⑥⑦⑧联立得:=3μ2gL⑨

所以,由⑤⑨得:=

(2)设小滑块滑到B端时与车的共同速度为v1,由于滑块从C滑到B的过程中,滑块和车的系统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故动量守恒,于是有:

2m•v0+m•2v0=(2m+m)v1

平板车与挡板碰撞后以原速大小返回,之后车向左减速,滑块向右减速,由于M=2m,所以车的速度先减小到零.设车向左运动的速度减小为零时,滑块的速度为v2,滑块滑离车B端的距离为L1

由于上述过程系统的动量守恒,于是有:2m•v1-mv1=2m•v2

对车和滑块的系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得:

μ2•2m•g+μ1•2m•g(L1-)=(2m+m)-•2m•

由①②③式及μ1gL=、μ2gL=

可解得:L1=L

由于L1=L>L,故小车的速度还没有减为零时,小物块已经从小车的右端滑下,之后小车向左匀速运动,故车不会再向右运动了

答:(1)=

(2)平板车与挡板碰撞后,不再向右运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个质量m=60kg的滑雪运动员从高h=20m的高台上的A点水平滑出,落在水平地面上的B点,落地瞬间水平速度不变,竖直方向速度变为零,运动员在水平面上滑行到C点后静止,如图所示.已知A与B、B与C之间的水平距离S1=30m,S2=45m,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求:

(1)运动员在A点的速度为多大?

(2)运动员在水平面BC上受到的阻力为多大?

正确答案

(1)运动员做平抛运动,

在竖直方向:h=gt2

水平方向:s1=vAt,

解得:vA=15m/s;

(2)运动员从B到C过程中,

由动能定理得:-fS2=0-mvA2

解得:f=150N.

答:(1)运动员在A点的速度为15m/s.

(2)运动员在水平面BC上受到的阻力为150N.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单板滑雪女子U型池决赛中,我国小将刘佳宇名列第四名。虽然无缘奖牌,但刘佳宇已经创造中国单板滑雪在冬奥会上的最好成绩。单板滑雪U型池的比赛场地截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场地由两个完全相同的1/4圆弧滑道AB、CD和水平滑道BC构成,圆弧滑道的半径R=3.5m,B、C分别为圆弧滑道的最低点,B、C间的距离s=8.0m,运动员在水平滑道以一定的速度冲向圆弧滑道CD,到达圆弧滑道的最高位置D后竖直向上腾空跃起,在空中做出翻身、旋转等动作,然后再落回D点。裁判员根据运动员腾空的高度、完成动作的难度和效果等因素评分,并要求运动员在滑动的整个过程中,身体的任何部位均不能触及滑道。假设某次比赛中运动员经过水平滑道B点时水平向右的速度v0=16.2m/s,运动员从B点运动到C点所用的时间t=0.5s,从D点跃起时的速度vD=8.0m/s。设运动员连同滑板的质量m=50kg,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运动员从D点跃起后在空中完成动作的时间;

(2)运动员从C点到D点运动的过程中需要克服摩擦阻力所做的功;

(3)为使运动不断持续,运动员从D点滑回到A点时的速度应不小于D点的速度。那么运动员在水平滑道BC段滑动的过程中是否可能增加其动能呢?试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解:(1)运动员从D点跃起后在空中做竖直上抛运动,设运动员上升的时间为t1,根据运动学公式vD=gt1

运动员在空中完成动作的时间=1.6s

(2)运动员从B点到C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

解得运动员到达C点时的速度=15.8m/s

运动员从C点到D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和重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

得运动员克服摩擦力做功

代入数值解得Wf=2891J

(3)不可能。在水平滑道运动的过程中,因为运动员在水平方向只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而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只可能对运动员做负功,根据动能定理,运动员的动能只可能减小,而不可能增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宇航员在太空中沿直线从A点运动到B点,他的运动图像如图所示,图中v是宇航员的速度,x是他的坐标。求:

(1)宇航员从A点运动到B点所需时间。

(2)若宇航员以及推进器等装备的总质量恒为240kg,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宇航员身上背着的推进器做功所消耗的能量为多少?

正确答案

解:(1),即图线所围的面积△S

(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质量为m的飞机以水平速度v0飞离跑道后逐渐上升,若飞机在此过程中水平速度保持不变,同时受到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恒定升力(该升力由其它力的合力提供,不含升力)。今测得当飞机在水平方向的位移为l时,它的上升高度为h。求:

(1)飞机受到的升力大小;

(2)从起飞到上升至h高度的过程中升力所做的功及在高度h处飞机的动能。

正确答案

解:(1)飞机水平速度不变,l=v0t

y方向加速度恒定,h=

消去t即得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mg(1+)          

(2)升力做功W=Fh=mgh(1+)           

在h处vt=at==

∴Ek==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一质量=0.1kg、电量=1.0×10-5 C的带正电小球(可视作点电荷),它在一高度和水平位置都可以调节的平台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平抛,并沿圆弧轨道下滑。A、B为圆弧两端点,其连线水平,已知圆弧半径=1.0m,平台距AB连线的高度可以在0.2m-0.8m之间调节。有一平行半径OA方向的匀强电场,只存在圆弧区域内。为保证小球从不同高度平抛,都恰能无碰撞地沿圆弧切线从A点进入光滑竖直圆弧轨道,小球平抛初速度0满足如图所示的抛物线,同时调节平台离开A点的距离合适。不计空气阻力,取=10m/s2,求:

(1)小球在空中飞行的最短时间

(2)平台离开A的水平距离范围;

(3)当=0.2m且=2.5×104N/C时,小球滑到最低点C点的速度

(4)为了保证小球在圆轨道内滑动到C点的速度都是(3)中的,则电场力=的大小应与平台高度满足的关系。(通过列式运算说明)

   

正确答案

解:(1)当平台高度为0.2m时,空中飞行的最短时间0.2s

(2)因为小球从不同高度平抛,都恰能无碰撞地沿圆弧切线从A点进入光滑竖直圆弧轨道,所以小球进入圆弧轨道时时的速度方向不变,设此速度与竖直方向成α角

tgα==

02=22α

由图像中当=0.8m时,0=3m/s代入上式得

9=2×10×0.8×tg2α

tgα=0.75,α=37°,则θ=106°

所以02=11.25=0.2m时,0=1.5m/s

平台离开A的最小距离为1=0=1.5×0.2=0.3m

同理得平台离开A的最大距离为2= 0=1.2m

(3)小球到达A点时的速度A===2.5m/s

从A点到C点,由动能定理得(1-cos53°)-(1-cos53°)=C2-A2代入数据,解得C=3.5m/s

(4)从A点到C点,由动能定理得

(1-cos53°)-(1-cos53°)=C2-A2=C2-=C2-

代入数据得32=125-17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光滑绝缘水平面AB上有C,D两点。CD长L1=12 cm,DB长L2=9 cm。另有一半径R=0.1 m的光滑半圆形金属导轨BM与水平面平滑相连,金属导轨BM接地,连接处能量无损失。现将一个带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固定在C点,如图甲所示。将另一带电荷量为+q,质量m=1×10-4 kg的金属小球(视为点电荷)从D点静止释放(感应电荷的影响忽略不计),若小球过圆弧的最高点后恰能击中C处的点电荷,重力加速度g=10 m/s2

(1)求小球在最高点M时对轨道压力的大小;

(2)若不改变小球的质量而改变小球的电荷量+q,发现小球落地点到B点的水平距离s2与小球的电量+q满足图象乙的关系,求点电荷+Q的电场在DB两点的电势差UDB

正确答案

解:(1)小球进入半圆形金属轨道后,电荷量变为零。小球从最高点水平抛出能击中C点,设速度为v,有

水平方向L1+L2=vt

竖直方向

可得

设最高点压力为FN,有

得FN=1.025×10-4 N

(2)设D,B电势差为UDB,带电小球从开始运动,到金属轨道最高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飞出后,由平抛运动规律有

整理得函数关系为

由图象得当q=0时,纵轴截距为s2=-16R2

斜率为

求得电势差UDB=450 V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愤怒的小鸟》是一款时下非常流行的游戏,故事也相当有趣,如图甲,为了报复偷走鸟蛋的肥猪们,鸟儿以自己的身体为武器,如炮弹般弹射出去攻击肥猪们的堡垒。某班的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假设:小鸟被弹弓沿水平方向弹出,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面两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1)A同学问:如图乙所示,若=0.8m,=2m,=2.4m,=1m,小鸟飞出能否直接打中肥猪?请用计算结果进行说明。

(2)B同学问:如果小鸟弹出后,先掉到台面的草地上,接触地面瞬间竖直速度变为零,水平速度不变,小鸟在草地上滑行一段距离后飞出,若要打中肥猪,小鸟和草地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与小鸟弹出时的初速度应满足什么关系(用题中所给的符号、g表示)?

正确答案

解:(1)方法1:设小鸟以v0弹出能直接击中堡垒,则

考虑h1高度处的水平射程为x,

可见小鸟先落在台面的草地上,不能直接击中堡垒

方法2:若小鸟以弹出刚好擦着台面的草地落在地面的草地上,设它在地面的草地的水平射程为x,则:

,得出,所以打不到肥猪

(2)小鸟先做初速度为的平抛运动,后在草地上滑行,再以速度为v平抛击中肥猪

由动能定理

所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在高出水平地面h=1.8 m的光滑平台上放置一质量M=2 kg、由两种不同材料连接成一体的薄板A,其右段长度l1=0.2 m且表面光滑,左段表面粗糙.在A最右端放有可视为质点的物块B,其质量m=1kg,B与A左段间动摩擦因数μ=0.4。开始时二者均静止,先对A施加F=20 N水平向右的恒力,待B脱离A(A尚未露出平台)后,将A取走。B离开平台后的落地点与平台右边缘的水平距离x=1.2 m(取g=10 m/s2)。求:

(1)B离开平台时的速度vB

(2)B从开始运动到刚脱离A时,B运动的时间tB和位移xB

(3)A左段的长度l2

正确答案

解:(1)设物块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由运动学知识可得:

,x=vBt

代入数据得:vB=2 m/s

(2)设B的加速度为aB,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的知识得:

μmg=maB,vB=vBtB

代入数据得:tB=0.5 s,xB=0.5 m

(3)设B刚开始运动时A的速度为v1,由动能定理得:

设B运动后A的加速度为aA,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的知识得:

F-μmg=MaA

联立解得:l2=1.5m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在高出水平地面h=1.8 m的光滑平台上放置一质量M=2 kg、由两种不同材料连接成一体的薄板A,其右段长度l1=0.2 m且表面光滑,左段表面粗糙.在A最右端放有可视为质点的物块B,其质量m=1kg,B与A左段间动摩擦因数μ=0.4。开始时二者均静止,先对A施加F=20 N水平向右的恒力,待B脱离A(A尚未露出平台)后,将A取走。B离开平台后的落地点与平台右边缘的水平距离x=1.2 m(取g=10 m/s2)。求:

(1)B离开平台时的速度vB

(2)B从开始运动到刚脱离A时,B运动的时间tB和位移xB

(3)A左段的长度l2

正确答案

解:(1)设物块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由运动学知识可得:

,x=vBt

代入数据得:vB=2 m/s

(2)设B的加速度为aB,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的知识得:

μmg=maB,vB=vBtB

代入数据得:tB=0.5 s,xB=0.5 m

(3)设B刚开始运动时A的速度为v1,由动能定理得:

设B运动后A的加速度为aA,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的知识得:

F-μmg=MaA

联立解得:l2=1.5m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机械能守恒定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