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3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2007年6月29日以来,淮河上游及安徽省合肥市以北部分地区普降大到暴雨,致使淮河干支流水位迅猛上涨,同时,安徽沿淮河、淮北地区内涝严重,淮河抗灾救灾形势十分严峻,这是继2003年以来淮河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性洪水。

材料二2009年11月11日,该地区普降大雪,使河北部分区域积雪厚度达55厘米。大雪的侵袭使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区的气温聚降达10℃以上。

(1)试分析造成此次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2分)

(2)治理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你有什么措施?(4分)

(3)在洪水危险区和多发区的个人和家庭,应如何做好防洪准备?(3分)

(4)根据材料二,简述此次雪灾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4分)

正确答案

(1)影响我国的锋面雨带在该地区停留时间较长(或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导致降水量大,造成洪涝灾害的发生。(2分)

(2)非工程措施: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实行防洪保险,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拟建居民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2分)

工程措施: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保持水土。上游修水库,中游建设蓄洪、分洪工程,下游挖入海新河等。(2分)(其他答案合理酌情给分)

(3)关注汛期天气预报;学习逃生技能、逃生知识;准备逃生物资等。(答中其中1点得1分,共3分)

(4)有利影响:有利于抑制病虫害;(1分)有利于缓解旱情。(1分)

不利影响:农业设施受损(如对大棚温室造成损失);(1分)蔬菜等农作物、牲畜、林业(或果树)、渔业等遭受冻害。(1分)(其他答案合理酌情给分)

(1)淮河上游及安徽省合肥市以北部分地区普降大到暴雨,是形成洪涝灾害的成因。降水形成的原因为或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导致降水事件长,降水量大。

(2)洪涝灾害的防治应加强监测和预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非工程措施: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实行防洪保险,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拟建居民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工程措施: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保持水土。上游修水库,中游建设蓄洪、分洪工程,下游挖入海新河等。

(3)位于洪水危险区居民应关注汛期天气预报;学习逃生技能、逃生知识;准备逃生物资等。

(4)此次雪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向进行考虑。有利影响:有利于抑制病虫害;有利于缓解旱情。

不利影响:农业设施受损;蔬菜等农作物、牲畜、林业、渔业等遭受冻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读下面材料和图,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__中新网2009年2月5日电综合消息,自去年入冬以来,北方大部分地区旱情持续发展,目前,华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普遍达到中到重度干旱,部分地区达到特重程度。面对特大干旱,农业部启动抗旱一级应急响应,国家防总也启动Ⅱ级抗旱应急响应。

(1)图中①②③表示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其中①是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__。(3分)

(2)从位置上看,旱灾严重区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受灾粮食作物主要是____________。为解决该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我国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是_________________。(3分)

(3)图中②自然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治理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_。(2分)

(4)从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和治理来看,A地区的重要任务是____________,B地区的重要任务是____________。(2分)

正确答案

(1)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或青藏高原区、青藏地区)(3分)

(2)华北   小麦(冬小麦)  南水北调(3分)

(3)土地荒漠化   恢复植被(植树种草)(2分)

(4)综合治理环境污染(防污)   整治江河湖泊,防治水患(治涝)(2分)

(1)本题考查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位置和范围。根据图示:①是东部季风区,②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③是青藏高寒区。

(2)根据图例:从位置上看,旱灾严重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华北地区的粮食作物为小麦。为解决该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我国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是南水北调。

(3)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主要的生态问题是土地的荒漠化,治理的根本措施是恢复植被。

(4)A位于长江流域的下游河段,长江下游地区,工农业生产发达,所以水体大气污染严重;B地区位于长江中游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应整治江河湖泊,防治水患。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读“我国两种自然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所示的自然灾害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分析图甲中①、②两区域灾害严重的共同原因。(6分)

正确答案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1)干旱 洪涝(4分)

(2)地处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发达,用水量大;水污染、浪费严重。(任答3点,6分)

试题分析:

(1)观察图可知该灾害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图甲中灾害分布广为干旱,图乙更集中分布在沿海,为洪涝。

(2)①为珠三角,②为长三角,图甲为干旱,干旱因水少,从自然和人为因素分析;因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降水少的月份易出现干旱现象,加上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和浪费严重,干旱严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图为京津冀地区泥石流灾害风险等级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地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自然原因。(6分)

(2)说出为防范泥石流灾害应采取的措施。(4分)

正确答案

(1)分布特点:西部、北部山区 (2分)。原因:西部、北部多山地、沟谷发育、地形起伏大;岩石较破碎;夏季多暴雨;地表植被覆盖率较低。(理由答出其中两项即可得4分) 

(2)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植树造林恢复植被等。(答出其中两项即可得4分,每项 2分)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图例可以判断出分布在西部、北部山区。从自然环境分析,西部、北部多山地、沟谷发育、地形起伏大。山区岩石较破碎,京津冀地区夏季多暴雨,地表植被覆盖率较低,所以对土壤的冲刷能力强。所以多泥石流灾害。

(2)对泥石流灾害的防御措施,主要是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植树造林恢复植被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14分)

材料  新华网东京6月24日电 日本政府2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11”大地震给基础设施等带来的直接损失约为16.9万亿日元,是1995年阪神大地震损失的1.8倍。日本政府称“3-11”震灾直接损失2097亿美元

(1)试分析日本“311”地震损失大的原因(10分)

(2)分析亚洲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4分)

正确答案

(1)(10分)震级大(2分);震源浅(2分);地震诱发海啸(2分)、核泄漏(2分);经济发达(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沿海|沿海人口稠密)(2分) ;日本缺少能源,能源依赖核电(2分)地质构造不稳定(2分) (答任 5条即满分,其它合理的可酌情给分,满分不超10分)

(2)面积大;海陆兼备;季风气候(季风不稳定|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板块交界地带(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地处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人口稠密,且灾害分布在人口(4分,任意4项,或合理即得分)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