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在不同时期是不相同的,当美国刚刚取得国家独立时,它对大洋彼岸的中国是完全陌生的,因而首当其冲地表示了尊重的态度。但是,随着中美双方国力的此消彼长,这种态度遥渐淡化,逐渐演变成了轻视。……到1949年,双方的关系进入了令人心痛的30年公开敌对时期。

材料二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固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请回答;

(1)简要分析中美关系进入“公开敌对时期”的政治背景。双方“公开敌对时期”是怎样结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是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美国实行“冷战”政策;发动朝鲜战争等。结束:1972年发表《中美上海公报》,1978年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1979年中关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经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交;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或维和行动);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或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活动);推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盛况犹在眼前,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又在山东盛大开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非常重视体育运动,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同苏联和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频繁的体育交流,充分体现了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在新中国对外体育交流活动中占据首要地位。

——李相如、宋雪莹《关于新中国体育外交的回顾与研究》

(1)分析材料一中现象出现的原因与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975年4月,中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申请,要求恢复其在奥林匹克运动中作为中国唯一合法代表的权利。1979年10月25日,中国正式恢复了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设在台北的奥委会的名称为“中华台北奥委会”。

(2)联系20世纪70年代国内外形势,概述中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有利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81年,中国男排反败为胜、力克韩国队,北京的大学生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1988年,在汉城奥运会上,浑身伤痛的李宁(体操),只得到最后一名。一些报道竞谩骂李宁为“体操亡子”。李宁还收到绳子,让他上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海外执教的中国教练员和代表外国参赛的原中国运动员超过了1 000人,其中最有名的是郎平。2008年8月15日,在北京奥运会上,郎平执教的美国女排战胜中国女排。新华时评认为“郎平依然为国争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在体育情结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

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十一届全运会在山东的举行,必将进一步促进山东经济的发展。2008 年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体两翼”区域发展新规划开始步入正式实施阶段。所谓“一体”,就是从山东东部沿海沿胶济铁路向西到省会济南周围,这一带聚集了该省主要城市,总体发展水平较高,经济总量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二,构成了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部分;“两翼”,即北翼和南翼,北翼是指黄河三角洲及周边,南翼是指鲁南经济带。青岛是“一体”当中的重要城市,将会发挥龙头作用。

(4)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青岛为什么能够发挥龙头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原因:①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②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孤立新中国;③两大阵营的形成。

作用:①突破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封锁;②拓宽了新中国的国际活动空间;③促进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2)有利:①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关系改善、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3)变化:由过分强调竞技体育的政治色彩回归到体育精神本质。

原因:①改革开放深入;②思想观念更加开放;③对体育精神的理解更深入;④国际地位的提高使国民自信心增强;⑤民众心态趋于理性。

(4)青岛是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更好地利用外资和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青岛经济实力雄厚,在山东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苏联第一个与中国建交,随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先后与中国建交。1949年底,毛泽东访问苏联;1950年2月,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摘编自《新中国外交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建国初采取这一方针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950——1975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3.8%,英、法、联邦德国平均为5.4%,日本为12.4%。1951——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3.2%,日本为8.8%,联邦德国为4.4%,法国为4.3%。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注:+为顺差,-为逆差)

 ——摘自杨国昌《当代世界经济概论》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0世纪50——70年代西方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世界格局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一边倒”方针。客观原因:二战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

(2)变化: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西欧、日本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西方经济格局由战后美国独霸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影响:动摇了美国的霸权地位,两极格局受到重大冲击。

(3)国际形势、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国家性质和意识形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该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这些原則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干涉內政的威协和对于侵略干涉內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3集

材料二

乔冠华的笑

材料三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各种区域性、洲际性的合作组织空前活跃。

——江泽民在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是指什么?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在此原则下,有哪些重大的外交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的照片中为什么开怀大笑?此事有何重大意义?第二年,我国在外交方面又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列举新世纪以来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及万隆会议。

(2)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意义: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重大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美关系缓和及中日邦交正常化。

(3)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949年10月1日,周恩来将政府公告函告各国政府,表示新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周恩来将政府公告函告各国政府,表示新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

(1)概括指出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对外关系的特点以及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指出20世纪70年代我国对外交往取得了哪些重大新突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截止到2007年12月28日,我国已经与171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外交关系。

——据《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三

(3)从材料三提供的数据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对外关系角度指出这种局面形成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情况,概括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对外关系发展历程所体现出的重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特点:“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主要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

(2)新突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并正式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3)信息:中国进出口贸易呈增长态势;21世纪以来增长迅速。条件:对外交往范围不断扩大;坚持对外开放;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加入世贸组织)

(4)特点:国际交往从重视意识形态逐渐发展到广交朋友,实现朋友遍天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这60年就是一部执政的中

同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小断提高自身执政能力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1)请结合所学知识,中共和人民政府为完成“更伟大”“更艰苦”的任务,1952年前在经济、对外政策两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对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53年以后,中共和人民政府充分地展示了执政能力。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1954、1955这两年新中国在民主政治制度和外交两方面探索上所取得的建设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我们党是一个勇于追求真理、修正错误,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党。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实践中,党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成功经验,也有过失败的教训。

(3)请指出中国共产党在60年的执政实践中最严最的失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1978年以来,中共和人民政府全面实行的改革开放改变了许许多多中国人一生的前途和命运,也改变了我们这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请结合中共和人民政府在国家统一和经济体制两方面的革命性设想来评价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中共和人民政府的执政实践得失中分析这给我们提供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对策:经济: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积极恢复国民经济。外交:实行“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等一系列外交方针。

(2)民主政治建设:召开一届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外交活动: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并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亚非)会议,步人世界外交舞台。

(3)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

(4)国家统一: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实现了港澳的回归,加快了解决台湾侗题方面的步伐。经济体制: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步伐,提升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5)启示:制订政策必须结合国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与时俱进。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图1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图1)。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对外政策,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②: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③: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苏联和东欧部分国家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工作不断走向成熟,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建国初期,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主席形象地把它概括为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世纪50年代,国际舞台上活跃周恩来总理的身影,他提出的外交原则和方针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工作取得巨大成就。试举二个事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什么样特点?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

(3)1971 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1979 年中美建交等(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材料二 亚非会议在《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合作的宣言》中提出了十项原则:①尊重基本人权……②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③承认一切种族……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④不干涉他国内政……任何国家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⑦不以侵略行为或侵略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⑨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⑩尊重正义和国际事务。

材料三 1961年开罗筹备会议提出了参加不结盟会议的五项条件:①赞同不同社会政治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和实行不结盟的独立自由政策;②支持民族解放运动;③不参加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军事集团;④不按照大国间对抗为背景的意图签订双边军事同盟;⑤不为大国对抗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

——山东人民出版社《世界现代史》

(1)材料一所述的内容通称是什么?材料二的主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亚非会议的意义。材料三表明不结盟运动奉行什么基本原则和宗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二、三之间有何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通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旨: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意义: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宗旨: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

(2)联系: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万隆会议十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不结盟运动的基本原则和宗旨是万隆会议精神的继续和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材料二 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的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一:胡锦涛发表应对金融危机的演讲

图二:温家宝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并作出郑重承诺

图三:中国政府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图四:上海合作组织反恐会议

(1)“毒蝎”是美国对新中国的蔑称,这种称呼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特征?在这一特定背景下,新中国采取的相应的外交方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反映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特点是什么?导致不同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冷战;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一边倒。

(2)由仇视到友善。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3)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出现与中国建交热。

(4)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担负起大国责任(风范);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结伴不结盟)。综合国力。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出版的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法国宣布与中国建交(1964年1月27日)的几天后,一篇评论写道:“作为一个国家,整个20世纪,法国仿佛一步步地走向死亡。然而上个星期,一个不可能的事情发生了,法国因此再次震动了世界,推动了历史的进程。为了再次崛起成为世界的强权,戴高乐不顾美国的反对,承认了北京共产党政权作为中国政府的代表,整个决定将严重地破坏美国的亚洲政策。”

——美国《时代》周刊

(1)据材料一,概括法国同中国建交的目的及影响。(5分)

材料二  在经历一段“冰冻期”后,……中法两国重申坚持《联合国宪章》规定的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同意本着相互信任的精神就涉及双方根本利益的事宜加强协商。法国充分认识到西藏问题的重要性和敏感性,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坚持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由戴高乐将军做出的决定没有也不会改变本着这一精神,并根据不干涉内政的原则,法国拒绝支持任何形式的“西藏独立”。双方认为,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中法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发展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双方愿加强沟通与协调,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全球性挑战。……

——2009年4月21日,《中法联合公报》

(2)据材料二,指出2009年4月中国与法国复合的重要前提是什么?中法关系复合是基于怎样的共同利益?(4分)

材料三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在一次聚会上他引用了唐代诗人(实际上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可谓时下中法关系的一个隐喻:“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2009年4月24日,《中法关系:一山放过一山拦》

(3)材料三对中法关系的前景作了怎样的预测?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6分)

正确答案

(1)摆脱美国的控制,再次崛起成为世界的强权(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2分 )增强了法国在国际问题中的影响力,冲击了美国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政策,影响着国际政治和世界局势的发展。(3分 )

(2)法国认识并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拒绝支持任何形式的藏独,不干涉中国内政;(2分 )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发展,共同应付国际金融危机等全球性挑战。(2分 )

(3)材料三认为中法关系不会一帆风顺的。(2分)同意。(1分)中法两国历史背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价值观念不同,国家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在国际经济、政治事务中不可避免会有冲突,产生矛盾。(3分)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为了再次崛起成为世界的强权,戴高乐不顾美国的反对”可以得出答案,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体现了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独立性,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2)从材料“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坚持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分析前提;从材料“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发展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双方愿加强沟通与协调,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全球性挑战”分析原因。(3)材料三认为中法关系不会一帆风顺。对此认识可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1964年,法国不顾美国的压力,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是西方大国第一次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打破了西方的政治孤立的政策,也提高了中法的国际地位,冲击了两极格局。两国关系的发展总体顺利,但是也出现过不和谐的插曲。在面临着共同的利益和应对共同的挑战面前,中国和法国只能加深彼此的合作,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双方关系的基本原则,就能使两国关系得到持续的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l949年12月美国政府宣布“运用一切努力防止中国共产党人从非苏联的来源获得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物资与装备”。1950年12月美国政府要求“所有希望向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出口任何商品的个人和公司必须申请出口许可证”。1951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巴特尔法》,规定违反禁运条例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的国家,美国将停止向其提供援助。

——《中美关系史l949——1972)》

材料二:l971年9月22日,美国同日本国一起向联合国大会提出了关于中国代表权问题的提案,既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权,又确认“中华民国”继续拥有代表权的“双重代表权”提案。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材料三;l978年邓小平就中美关系正常化提出三条:美国从台湾撤军,跟台湾废除共同防御条约,与台湾断交。英国又反过来提出三条:一是卡特政府说必须经过国会参议院讨论,在美中建交的那一天,告诉台湾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第二条是美国要求中方要发表一个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的声明……。最严重的争议是美国坚持在两国关系正常化后还要向台湾出售武器。邓小平提出,建交以后,《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也废除了,美国就不能再向台湾卖武器。卡特政府承诺,1979年起不再向台湾出售新的武器。

——陶文钊《美国需要中国吗》

材料四:美国政府2010年1月29曰向国会通报了新的对台出售武器计划,包括“黑鹰”直升机.“爱国者一3”反导系统。“鱼鹰”级扫雷艇等总额近64亿美元的武器装备。中方1月30日,31日两天内密集作出强烈回应,采取四项强硬措施,要求美方停止对台军售。

——引自新浪网2010年2月1日。《外媒:美对台军;售中国反应“史无前例”》

材料五:尽管实际情况的发展不会像我们希望的那样迅速,但是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令人乐观的,多方面的成功是已经被事实证明了的。

——布鲁金斯学会中国问题专家贝特斯·基尔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表现,并结台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中美建交过程中,双方围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从中美谈判可以看出中国坚持的根本原则是什么?美国坚持对台军售体现出其对亚洲怎样的战略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对美国采取强硬态度和立场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五,贝特斯·基尔的观点正确吗?请说明理由。概括指出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表现:对中国封锁,禁运;阴谋制造两个中国。原因: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社会制度的对立。

(2)核心:台湾问题。一个中国的原则。美国虽然迫于形势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但仍不放弃其在亚洲的战略利益。

(3)干涉中国内政,妨碍国家统一。

(4)正确,由于种种原因,中美双方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隔阂,误解乃至摩擦,但双方可以保持冷静和理智,加强沟通,减少猜疑,求同存异,发展中美友好合作关系。因素:国家利益,综合国力,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历史传统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的承认,那对于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权的生存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如果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这样的承认,和中国共产党在联合国中取得席位,那就会使他们在远东的威信和影响大大增强……

——1958年12月4日杜勒斯在加得福尼亚州商会的演说

材料二   

材料三 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1971年5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对华政策是什么?为对付美国的对华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了哪些外交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乔冠华因何大笑?他的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二并结合,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采取了哪些行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美国采取了敌视新中国的政策。活动:与苏联等国家建交;抗美援朝;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亚非会议。

(2)原因: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说明:①中国外交取得了重大胜利②美国等孤立中国的政策宣告失败③中国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3)行动: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美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被合称为“金砖国家”(BRICS)。

材料 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相关协定,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摘编自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苏联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中俄关系不断发展的背景。

正确答案

(1)维护国家独立与安全,巩固新生政权;维护和平;落实“一边倒”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争取苏联援助,以恢复国民经济,实现国家工业化。

(2)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中国改革开放,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调整外交战略;苏东剧变,两极格局解体,俄罗斯国际地位下降,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考查考生史料阅读与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可从国家的独立、政权的巩固、落实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争取援助、恢复经济等角度作答。第(2)问考查新时期的中俄关系,可从中苏关系的正常化、改革开放新时期外交战略的调整、两极格局的结束、美国对中俄国际空间的挤压等角度作答。

下一知识点 :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