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6 分

  39.秦始皇和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右图为秦始皇二十六年诏版(拓本)文字如下: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1)指出图片中文字的字体,并根据图片写出材料中空缺的文字。

(2)秦始皇在这一诏书中颁布了什么经济措施?有何意义?

材料二     1673~1681年,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叛战争,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自己的变化,说:“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维,详细商榷后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3)依据材料,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及对康熙帝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

朕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睱逸。……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自断制。

——《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

(4)依据材料三、四,概括秦始皇和康熙帝处理政务的共同点。

正确答案

(1)小篆  皇帝。

(2)统一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平定三藩之乱。 形成谨慎的执政风格。 维护了国家统一。

(4)专权;勤政。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康熙帝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0 分

25.【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材料二        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

材料二         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编》

材料三         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

  C.【探索历史的奥秘】

甲骨文的发现以及对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证明了商王朝的存在。这给了中国学者以极大的鼓舞,他们希望能从考古学上寻找夏王朝的文化遗存。

材料一       如果你对尧舜的盛世给予过多的颂赞,好吧,拿出你的证据来。如果你论及公元前3000年大禹在工程上的伟绩,证据也得拿出来。我们得先记住,在这种怀疑的精神之下,单纯的文字记载已不复被认为是有效的佐证了。

——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李济(1955年)

材料二        二里头遗址平面示意图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探索夏王朝文明所面临的困境。并分析探秘夏王朝文明遗址有哪些可行性条件?

  (2)据材料二,概括二里头遗址表现出的文明特点。

  (3)联系材料一与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探寻夏王朝遗址学术领域有着怎样的定论和争论?对二里头遗址奥秘进一步科学解读,需要继续使用什么方法?

  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江苏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独特多样。对这些文化遗产的探寻,不仅可以认识历史风貌,还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材料一       明孝陵……新创了方城、明楼和享殿等建筑,改方坟为圆丘,称“宝顶”,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明孝陵的主体建筑坐落在钟山之阳,从御河桥起至宝城顶,包括文武方门、中门、孝陵殿、石桥、方城、明楼等,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庄严、方正、均衡、协调,符合封建君权神权的思想要求。                        ——徐吉军《中国丧葬史》

材料二        昆剧原称昆腔,又称昆曲,发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它在明朝中叶经过戏曲音乐家魏良辅革新后,以苏州为大本营传播到全国各地,形成了南昆、北昆、湘昆、永昆、滇昆、川昆、晋昆和京昆等流派支脉,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形态,被推崇为“近代百戏之祖”。       

——吴新雷《为“百戏之祖”立典》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孝陵的布局特色。并分析明孝陵在中国帝王陵寝史上的突出地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昆曲的独特文化价值。分析清中叶以来昆曲走向衰落的原因。  

(3)从上述材料中遗产的文化特征看,指出它们所属遗产的类别。结合江苏两处文化遗产,谈谈保护文化遗产有何社会价值?

正确答案

A.

(1)目的: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结果:战败。影响: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

(2)

举措:推行农奴制改革。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农奴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

局限性:改革措施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B.

(1)

政治:维护国家统一;威慑海外诸国。

经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军事:保证沿海诸省安全。

(2)

措施:设置地方行政机构;驻军;免除税役。

作用:人口、耕地增加;贸易繁荣;社会安定。

C.

(1)

困境:文字记载少;遗存片段而零散。

条件:疑古思辨的推动;学者对夏朝遗存位置的预测;借鉴新的史学方法(传说材料与考古实物相印证,借用西方现代科学方法)。

(2)特点:文化遗存丰富(遗迹、遗物和墓葬等);有一定经济、政治管理水平。

(3)

定论:二里头遗址用事实证明了夏朝的真实存在。

争论:二里头遗址与夏文明的时期、范围是否完全吻合等。

方法:考古成果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

D.

(1)

前朝后寝;地面建筑严格安置于中轴线。

地位:规范明清两朝的帝陵风格。

(2)

价值:昆曲再现古典戏曲原貌,百戏源于昆曲。

原因:昆曲创作脱离舞台实际;新戏曲(花部)贴近百姓生活冲击昆曲。

(3)

类别:明孝陵属于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属于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

价值:文化遗产是创新文明、吸取借鉴的宝贵资源;还是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康熙帝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康熙帝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2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