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变的价格
- 共9708题
材料一: “果粉”,指苹果公司数码产品的狂热爱好者。在中国就有着成千上万的“果粉”。2013年9月20日,苹果新产品iPhone5C和5S手机在国内发售。虽是价格高达五千多元的奢侈品,但北京、上海等地均出现“果粉”彻夜排长队购机现象,其中不乏一些透支消费的“果粉”。
材料二:中国人民大学王春香教授指出:苹果公司成功的奥秘突出表现在产品、技术创新上,以及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持续创新能力上,更突出表现在严格执行保密纪律、对关键零配件进行控制、采用最优成本供应商战略,以阻止竞争对手的模仿。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果粉”们疯狂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哲学生活》知识,分析说明苹果公司的经营成功对我国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有何启示?(6分)
正确答案
(1)①生产决定消费,为消费创造动力。“苹果”系列产品的生产使人们产生对它的强烈向往。(2分)②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刺激了对奢侈品的消费。(2分)③消费心理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从众、攀比、求异心理也刺激了一些“果粉”对“苹果”系列产品的消费。(2分)
(2)①辩证否定观和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苹果公司成功的奥秘突出表现在产品、技术、商业模式创新的持续创新能力上,启示我国企业要勇于创新,敢于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3分)②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苹果公司强化对关键零配件进行控制,抓住了核心和关键所在,启示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抓重点,注重关键技术研发和保密。(3分)③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苹果公司采用最优成本供应商战略是它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启示我国企业要制定正确经营战略。只有战略准确,才能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3分)(每点3分,①为必答点,总分不超过6分)
试题分析:
(1)“原因型”主观题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设问是分析“果粉”们疯狂的原因,我们要结合材料,选准角度,从生产决定消费,为消费创造动力、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消费心理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等知识点来展开。
(2)启示式简答题是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一种带有开放性特点的试题。题目要求考生通过对题干情景材料的分析,从学科(政治、经济、哲学)角度归纳出一般的理论启示,即给人类的教育意义。从逻辑思维的角度讲,此种题型属于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式主观题。思路可结合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不这样做有什么危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再推论出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答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本题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我们需要展开知识点,从辩证否定观和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启示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抓重点、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启示我国企业要制定正确经营战略去说明。
(10分)材料一:2005-2009年我国X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情况
指标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9422
10493
11759
13786
15781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2936
3255
3587
4140
4761
材料二:2005-2009年我国X市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
指标
份
年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37.7
36.7
35.8
36.3
37.9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47.2
45.5
43.0
43.1
43.7
注:2008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食品价格上涨12.3%。其中肉禽及其制品、油脂、鲜蛋价格涨幅均超过城乡居民收入增长。
请问:⑴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4分)
⑵联系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数据,指出有什么不合常理之处?造成这种数据异常的原因是什么?(6分)
正确答案
(1)材料一反映出2005-2009年X市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乡差距较大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2分)材料二反映出2005-2007年X市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2007-2009年X市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上升。(2分)
(2)不合常理之处在于2007—2009年X市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而同期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却是上升的。(3分)造成这种数据异常的原因主要是2008年以来物价因素的影响(主要的食品价格涨幅均超过城乡居民收入增长)。(3分)
略
受前几年生猪价格过低、2007年以来饲养成本上升和部分地区发生猪蓝耳病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生猪生产出现下滑,造成2007年到2008上半年猪肉供应偏紧,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并引发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水平的持续走高,使人们特别是贫困家庭感受到了压力。
请结合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本次主要农产品价格水平持续走高给人们可能带来的影响。
正确答案
(1)以猪肉、粮食为主的农产品属于生活必需品,其价格上涨,会导致居民食品支出比重增大,加重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的负担。(2)主要农产品价格连续上涨,也会导致其它商品价格的连锁反应,引发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3)当然,猪肉、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调动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以本轮物价上涨为素材,考察物价水平对居民消费水平、经济运行等的影响。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注意到主要农产品价格水平的走高,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农民收入。
等价交换就是指每次商品交换双方的价值都是相等的。 ( )
正确答案
错
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我国居民家庭年收入与幸福感的关系(%)
注:幸福感的拥有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和生存状况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主观确认。——摘自CCTV《2010年中国人幸福感调查报告》
材料二:在当年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幸福”成为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十二五”规划中的高频词。北京提出“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广东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建设幸福广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庆宣示要成为“居民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
依据材料,从不同角度提出三条提高人民幸福感的途径并逐条分析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①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居民家庭的收入水平。10万以上年收入家庭感受“幸福”的比例最高,而2万以下年收入家庭感受“不幸福”的比例最高,说明对幸福的感受和家庭收入的高低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发展生产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前提。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就业不仅是劳动者参与社会生活、获得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有助于幸福感的提升。③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社会公平、和谐、稳定有助于提升幸福感。④改善居民家庭的生活环境,生活环境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居民家庭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幸福感也会随之提高。(每点4分,共12分。答出任意3点可得满分)
试题分析:本题是依据题中设问展开充分论述的一种题型。答案要求论点精辟,论证充分(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充分说明论点)。主要考查考生阅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本题从经济生活的角度,我们需要展开知识点,从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居民家庭的收入水平,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居民家庭的生活环境去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4分)
有许多网站向网民征集一个字来总结2010的中国,结果“涨”字一马当先。回顾这一年,从“豆你玩”、“蒜你狠”,到“姜你军”、“苹什么”,再到“糖高宗”、“油你涨”,一系列网络热词,形象地把民间对于不断冲高的物价的无奈,表达得淋漓尽致。
材料一: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彭森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是指出:导致近期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有(1)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减少了城市郊区农产品种植面积,进而影响供应;(2)今年部分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特殊原因,一方面是今年以来气候条件不利,西南地区大旱、中东部地区持续低温,蔬菜、大蒜、绿豆的生产、供应受到较大影响;(3)另一方面,也有社会资金利用大蒜、绿豆等农产品产地集中、季节性强、产量下降、市场信息不对称等特点,恶意囤积,哄抬价格,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因素。(4)流通环节增多、运输成本增加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重要原因。
材料二:“蔷薇花总是有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阴云密布,当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增长,扩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藉此投入4万亿增加投资,使2008、2009两年经济总量“保8”目标得以实现,但通胀隐患也就此埋下。
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已经发生转变,过去防止经济下滑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矛盾,现在稳定价格过快上涨成为主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尽管经济正在回归正常轨道,但还没有完全到位,还有很大下行压力,中国经济增长仍然面临放缓风险。到11月,我国CPI高达5.1%,创下28个月新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宏观调控不再像两年前那样只需集中力量对付一个“敌人”,当前要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宏观调控的目标正由以往相对单一转向多元:既要稳增长,又要反通胀,还要调结构。
(1)运用《经济生活》原理,结合材料一分析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有哪些。(12分)
(2)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12分)
正确答案
(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流通环节增多、运输成本增加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农产品价格上升的重要原因。(2)供求影响价格,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①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减少了农产品种植面积,今年以来的西南大旱、中东部地区持续低温,蔬菜、大蒜、绿豆的生产、供应减少使价格上升;②一些不法商人恶意囤积,人为哄抬价格。(此外,若能从下面等角度回答也可酌情给分。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需求量增加,价格上升;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大宗商品的炒作,通过价格传导,使我国农产品价格上升)
(2)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12分)
①事物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持续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为今天的通胀埋下隐患。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目标开始由过去防止经济下滑转向稳定价格过快上涨,说明我国政府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4分)
②处理当前经济问题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面对当前经济形势,一方面要看到经济正在回归正常轨道,另一方面又要看到经济增长放缓的风险;既要把稳定价格过快上涨作为主要矛盾,又要稳增长、调结构。(4分)
③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宏观调控的目标正由以往相对单一转向多元:既要稳增长,又要反通胀,还要调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4分)
略
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没有联系。
正确答案
错
略
某中学生在学生《经济生活》知识时,认为“个别生产者不能改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此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个别生产者没有意义。”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正确答案
(1)根据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从这个角度来说,个别生产者确实不能改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但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个别生产者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一商品的生产者,如果率先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其个别劳动生产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意味着其生产成本低于平均成本,在竞争中就处于有利地位;反之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3)因此,该学生的观点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回答此类辨析式问答题,需要对题中观点进行分层,对各层观点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并在最后进行总结性的判断。
材料一:一段时间以来,粮食价格低,种粮效益低,使不少农民不愿意增加对土地的投入,有些人还弃地外出打工,使原有的生产能力下降.由于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惠农政策,粮价的上扬和直接补贴给种粮农牧民带来可观的收益,农民提高了种粮的积极性,扩大种植,增加投入,外出打工的农民也纷纷返乡务农.
材料二:前几年,福建省的桂圆价格看好,调动了果农种植的积极性,扩大种植,增加投入;2004年价格却一反常态,一路走低,最高价一元一斤,因此,引起了果农对种植的思考.
(1)谈谈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的原因(8分)
(2)请你为果农生产提几条建议(6分)
正确答案
(1)价格变动调节生产.粮价上扬,获利增加,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流向粮食部门。(4分)市场价格变动调节生产的同时,需要辅以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直接进行补贴,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4分)
(2)作为果农,要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生产,依靠科技,优化品种,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6分)
略
凡商品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 )
正确答案
对
略
(10分)材料一:2010年1―11月我国CPI走势图
注: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国际上通常把3%作为通胀警戒线。
材料二:漫画:感受不同
材料三 2010年5月,山东、江苏等7省试点建立低保、最低工资、基本养老金随物价水平变动而联动的动态调整机制。11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明确要求,各地区要尽快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1)解读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三中建立联动机制的依据。
正确答案
(1)材料一表明,2010年前11个月我国CPI整体不断攀升,并于年中超过国际警戒线,通胀压力不断加大。材料二表明,我国不同群体收人差距较大,不同收入群体的生活受物价影响程度不同,低收入者受影响较大。
(2)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收入和未来收入预期影响消费,社会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物价通过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而影响消费。②建立低保、最低工资、基本养老金与物价联动机制,完善了低收入者收入保障机制,有利于缓解物价上涨对低收入人群生活消费的影响,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略
2010年全国各地水价“涨”声一片。为进一步完善城市供水价格形成机制,促进节约用水、提高水质和改善水环境,保障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等有关规定,在企业成本监审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拟定余姚市城区和姚西北地区居民生活用自来水销售价格和污水处理费调整方案。 z45ImItH 我校高一学生关注到这一情况,围绕“水价改革”开展探究活动,现邀请你参与活动。同学们针对水价问题分组展开激烈讨论:
甲方:水费价格一直比较低,水价不上调,实际付出的是环境代价和人们的健康代价。
乙方:水价上调要充分考虑居民的承受能力,要审慎稳妥,不可搞“一刀切”。
你是赞成甲方观点还是赞成乙方观点?请结合《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理由。(8分)
正确答案
(1)赞成甲方:①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水价上升,有利于消费者节约用水,形成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理性消费观(4分)。②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生活用水的成本上升和服务改进,必然要求水价上涨(4分)。
(2)赞成乙方:①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往往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急剧减少。生活用水属于生活必需品,其价格上升对人民需求量的影响较小,但对人民日常生活影响较大。(4分)②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水价既应该反映商品的价值量,也应该反映生活用水的稀缺性。(4分)
略
(21分)
自1998年以来,我国各地房地产价格持续快速上涨,许多地方的住房价格远远超过了普通百姓的购买能力。造成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有:土地成本高,征地拆迁成本高,市政配套等行政事业收费高,经济适用房供应量不足,市场需求量大,此外房产商虚拟交易、囤积居奇、哄抬房价、扰乱市场秩序等违规行为进一步助长了房价的攀升之风。从2005年以来,国家一直规范房地产市场、调控房价,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直至2010年,国务院重拳出击,进一步采取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税收政策等有针对性的措施。
请你根据这一事实,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你认为影响商品房价格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0分)
(2)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如何应对未来房产价格的回落?(11分)
正确答案
(21分)
(1)(10分)
①价值决定价格。
近年来,随着建筑材料价格、工人工钱等的提高,商品房的成本(价值量)也随之增加,所以商品房的价格会上涨。
②供求影响价格。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商品房的需求增加,商品房供不应求,导致商品房价格上涨。(谈及其他不同目的的需求导致商品房需求增加也可酌情给分)
(2)(11分)
①调节生产,一些企业转而生产其他产品,促使房地产企业优胜劣汰;
②促使企业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③不断创新,开发出更多的适合不同层次购房者者需要的商品房。
略
材料一:相对10年前,家电产品的功能越来越齐全,质量也更有保证,然而价格越来越便宜。
材料二:2009年,我国GDP同比增长8%,在GDP增长的三大因素中,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4%,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在中国经济和国际金融危机“短兵相接”过程中,面对外需严重萎缩的不利影响,消费和投资一起,成为保增长的双重支撑。
(1)你认为家电产品价格不断降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消费为什么能拉动经济增长?(6分)
正确答案
(1)①供求影响价格,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近年来,我国家电行业产能过剩,导致家电产品不断降低。
②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量变小,价格降低。随着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家电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这是家电产品价格不断降低的根本原因。
(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略
2010年8月2日,全球500强之一的台湾富士康科技集团的IT零部件生产项目在郑州出口加工区正式开工,富士康在郑州的项目,对河南省的发展极具重要意义。对此该校部分学生成立探究性学习小组,进行相关调查。以下是采访记录:
●曾经做过幼儿园老师的兖小姐说:“听说在富士康这样的企业不但收入高,而且只要有能力短时间内就能转正,我会有更多机会。”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喻新安认为:“富士康进入河南,改变能源原材料等资源性产业比重过大局面,其示范效应对整个国家的工业布局都将产生影响。”
●海关人员:“2010年我省全年出口额预计应在100亿美元左右。如果富士康全部投产后届时将达到日产20万台苹果手机的生产能力,年出口额达130多亿美元。我们明显感觉到人手不足”
●台湾光华电子企业董事长贺华光:“河南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富士康“落户”河南,对双方都是好事,是双赢之举”。
●河南省商务厅厅长李清树说:“我们要紧盯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战略项目,给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配套条件,加快项目进度。”
结合以上采访记录,请你与同学们一起探讨: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富士康到来对河南经济有哪些重大意义?(14分)
正确答案
①有利于转变河南省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2分)提高我省自主创新的能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分)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河南省劳动力资源优势,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2分)有利于扩大就业,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 (2分)
③有利于引进境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先进管理经验,(2分)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2分)
④有利于提高我省对外开放的水平,优化外资结构,(2分)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经济互补;(2分)
⑤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2分)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2分)增强河南省经济实力,实现中部地区崛起(2分)(回答任意7点即可给满分)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