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地理
- 共1128题
25.我国北方某大城市自1982年以来,人口大幅度增加,下表为该城市各国人口密度、面积等数据。2010年,该市人口分布最多的区域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6.我国北方某大城市自1982年以来,人口大幅度增加,下表为该城市各国人口密度、面积等数据。从城市功能分区的角度分析,内圈的人口密度变化不大,这可能影响内圈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5.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第3-6题。
人口密度差值最大的两个网格区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5.中南半岛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勤劳的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劳作、生息、繁衍、发展。读图,回答问题。
阐述中南半岛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对该区域水稻主产区、人口和城市分布的有利影响。
正确答案
①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10度到20度之间,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气温较高,有明显旱、雨季之分。
②该区的高山均由北向南延伸,大河由北向南流动,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格局。沿河分布的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③由于热量充足、雨热同期的气候,平坦的平原三角洲地形,肥沃的土壤有利于水稻种植,使得中南半岛成为世界著名的水稻产区,且水稻主要分布于各大河流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④由于沿河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水源丰富,适合发展农业生产,人口多聚居于此,城市也多沿河分布,且主要分布于河口三角洲地区。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3.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有人口学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4.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3.读美国本土北纬38°以南以北、经度每隔2°的人口比重图,回答问题。
(1)美国人口的东西分布大致以哪条经线为界?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因素的角度,分析该线以西大部分地区人口一直比较稀少的原因。
(2)简述1 790年美国人口分布特点。对比1790年,2010年美国人口分布在东西和南北方向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3)2010年的图中,118°W至120°W,38°N以北的美国领土比38°N以南的多,人口却比38°N以南少,分析其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
(1)东西大致以100°W为界。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自然资源和环境,尤其是水资源条件。
100°W以西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终年降水少,环境较为干燥,缺乏水资源,因此人口稀少。
(2)1790年美国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北部。
1790年到2010年,美国东部人口比重减小,西部人口比重上升,北部人口比重减小,南部人口比重上升。
原因:东北部地区传统产业过度集中,导致地价较高,环境污染较重。同时东北部地区纬度较高,气候比较冷湿。西部和南部较为温暖、阳光充足、环境较为清洁。此外西部、南部新兴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国内国外的移民。
(3)该经度范围内北方地处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较干燥,地形为内陆高原和山地,南方为沿海地区,对外交通便利,地中海气候,较为湿润。有洛杉矶等大城市,经济更发达。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7.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
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人口合理容量的定义可知,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约8~9亿,C正确。
知识点
8.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
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地区开放程度、和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都会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变化,但国家人口政策只会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不会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D正确。
知识点
(五)人口增长走过了漫长的历程。下图为人类发展不同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
12.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阶段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目前,中国人口发展所处的阶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下列关于各阶段人口容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阶段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容量最大
B.②阶段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开放的地区人口容量较大
C.③阶段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人均消费水平高的地区人口容量较大
D.④阶段物质劳动所占比例极小,不存在人口容量问题
正确答案
12.A
13.B
14.B
解析
略
知识点
35. 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被誉为“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图甲区域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乙示意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部分路段。
图甲
(1)图甲中人口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区域人口容量总体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或低),
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河西走廊成为“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区位条件。
(3)简述图甲中“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4)说明地形(从海拔、坡向角度)对天山自然带分布的影响。
正确答案
(1)人口分布特点:山麓地带;河流沿岸;沿交通(铁路)线分布;
人口环境容量:低;
主要制约因素:水资源
(2)区位条件:河西走廊地形平坦开阔;有充足的水源补给;农业发达,物产丰富;聚落分布较均衡
(3)有利社会经济条件:亚欧大陆桥经过,交通运输条件较便利;有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矿产与能源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与文化古迹众多,旅游业资源丰富;
(4)影响:海拔不同,水热状况不同,自然带不同;
天山山脉是东西走向,南坡为向阳坡,光热充足,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较高;北坡为阴坡,相比南坡同种自然带分布海拔较低。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所以缺失针叶林带;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有针叶林带分布。南坡气温高,降水少,所以雪线比北坡高;气温低,降水多,所以雪线比南坡低。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家父:父亲( )
A.老妪:老伴
B.鼻祖:祖宗
C.作者:笔者
D.鄙人:自己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家父是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鄙人也是谦辞,对人称自己。故选D。
7.图4、图5分别表示H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读图回答6~7题。
结合图5中信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2.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京津冀地区古都较多,这些古都大多是在农业文明基础上形成的,分布有共同特征。
(1)据图7分析,古都分布与山脉、河流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这种区位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请答出两条。
为实现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河北省作为我国钢铁产量最多的省份,规划将部分钢铁企业向沿海临港地区转移,并实施企业合并和技术改造。
(2)结合图8和文字材料分析,这种调整为什么能促进河北省钢铁工业发展,改善京津冀地区的大气环境?请各答一条。
天津中心城区拥有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古文化街、五大道、水上公园等旅游资源,近十年来,京、冀等地来津的游客众多,仅周邓纪念馆就接待游客达1000多万人次。
(3)从旅游资源本身的角度,说明参观周邓纪念馆人数众多的原因,请答出三条。
正确答案
(1)位于山脉东麓(位于山前冲积扇):位于河流中游地区(位于河流中上游地区)。坡度和缓(排水良好);水源充足:土壤较肥沃(土层深厚)。(答出任意两条即可)
(2)能优化钢铁工业布局(能促进钢铁产业升级;能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利于集中防治污染(减少了污染源)。
(3)特色突出(知名度高:著名的红色旅游资源):历史文化价值高(教育功能强):与市区其他旅游景点的组合、结构好(与市区其他旅游景点距离近)。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依据淡水资源估算,北京市今后5年内人口应控制在2300万以内。政府计划以产业疏解带动人口疏解,目前,北京市已启动大红门、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搬迁至津、冀两地,原址升级为创意、设计等产业基地,落实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目标。据此,回答第3题。提高北京市人口环境承载力的合理措施有
①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②加强地区开放程度,获得区外资源
③节水节电,提倡居民适度消费
④扩大现有城区面积,鼓励人口外迁
正确答案
解析
科技发展了,资源利用率提高;地区开放程度提高,可弱化资源的限制,节水节电,适度消费可减轻资源消耗,所以①②③三条措施符合题意,④条件虽然可以缓解北京市人地环境矛盾,但并没有提高现有区域人口环境承载力,不符合题意要求,在进行合理组合,只有A项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环境人口容量及影响因素,也体现对考生地理思维能力考察的力度
解题思路
先易后难直选:首先判断明显正确的条件①和②,进一步确定正确选项A。在此基础上辨析其余的③条件虽然也对,但与先前判断并不矛盾,最后确信答案无误。
易错点
把条件④的缓解城市环境问题的措施与提高人口环境承载力等同起来,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