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地理
- 共1128题
随着城际高铁、轨道交通的建设,城际高铁站、轨道交通站点附近成为购物、就业和人口的集聚区,逐渐形成具备城市功能的新都市,称为边缘城市。下图示意某边缘城市城际高铁站附近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布局。据此完成6~7题。
6.该城际高铁站附近首先出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7.该边缘城市核心区( )
正确答案
解析
读图,该城际高铁站附近交通便利,结合图中各用地类型距高铁站的远近分析,首先出现的是商业用地,商业用地出现之后,办公和工业用地相继出现,人们为了工作方便,高铁站附近也出现居住用地,故答案选A。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城市土地类型,考查信息的获取和解读,地理知识的调用和运用,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所学知识,利用交通最优原则,距离交通站越近,地租水平越高,商业用地的付租能力最高,选A。
易错点
商业用地出现之后,办公和工业用地相继出现,人们为了工作方便,高铁站附近也出现居住用地。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城市用地类型,在几年的个省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城市建设等知识点交汇出题。
正确答案
解析
读图,该边缘城市核心区,商业用地面积大,所以昼夜人口流动大,故A错,B对;核心区交通方式单一,通达度差,C错;中心商业区零售业分布在底层,该地零售商业为主,建筑物高度较低,D错;故答案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人口数量的变化。考查信息的获取和解读,地理知识的调用和运用,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城市土地类型的特征即可得出答案。
易错点
读图,核心区交通线单一,交通通达度差。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城市用地类型和人口数量的变化,近几年个省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常与城市功能区等知识点交汇出题。
201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图5示意我国东部某城市功能分区及主要道路网布局。据此完成9~11题。
9.假如城市向河流以北发展,则面临的主要问题将是
10.道路监控系统显示甲路口比乙路口的车辆更加拥堵,主要是因为甲路口
11.在该城市推广住宅建设街区制,其重要意义有
①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②增强居民生活安全感
③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④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正确答案
解析
主城区过河向北的桥梁只有一座,假如城市向河流以北发展,则面临的主要问题当然是联系主城区的干道太少。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影响城市开展的因素,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从图中可以看出,主城区过河向北的桥梁只有一座,假如城市向河流以北发展,则面临的主要问题当然是联系主城区的干道太少。
易错点
本题设问简单,学生仔细读图即可解答。
正确答案
解析
甲路口位于城市西北部对外联系的主干道路上,车辆行人数量多,交通更为拥堵,故ACD错误,B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城市交通拥堵的成因,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
解题思路
甲路口位于城市西北部对外联系的主干道路上,车辆行人数量多,交通更为拥堵。
易错点
路口拥堵与河流运输关系不大,该地在河流上游,附近工业不多。
正确答案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在该城市推广住宅建设街区制的重要意义,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归纳综合的能力。
解题思路
在该城市推广住宅建设街区制,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拆掉围墙不能增加居民生活的安全感,题设和地图都没有明确转化为绿化用地的意思,能够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
易错点
本题容易把扩大城市绿化面积作为正确选项,但不符合题设要求,该题设计意图是如何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
图1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1,回答4-5题。
4.图1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4.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福建省1982年和2005年交通与城市发展示意图。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福建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982年的117.8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554.69亿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1)简述福建省交通运输网的变化特点。
(2)说明交通条件改善对福建省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正确答案
(1) 交通运输线路里程增加,站点增多,密度增大;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沿海地区及其与中西部之间的交通线明显增多,交通布局更加合理;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为主的省级综合运输网。
(2) 加强了区域内外联系;促进了经济发展 ,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等级提升,布局合理,沿海地区城市密集,城市等级体系更加完善。
解析
(1)交通网的变化特点应从线路长度.数量.方式及分布区域变化等角度分析。对比两幅图,可以看出高速公路从无到有,线路增多,尤其是沿海地区新增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线路沿途城市增多,说明站点增多。交通网络化更为明显。
(2)首先应了解城市化的表现,即表现为城市数目增多.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提高等。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加强对外联系,发达的城市交通系统不仅能够方便居民出行,而且可以刺激商业.旅游和消费的增长,从而带动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城市交通是联系社会生产.消费.流通和人民生活的纽带,对于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交通条件的改善还可以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知识点
22.“国际慢城”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图11为“国际慢城”桠溪镇的大山村土地利用今昔对比图。读图回答21-22题。
大山村在成为“国际慢城”前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
A.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
B.从种植业到种植业与服务业相结合
C.从水稻种植业到商品谷物农业
D.从较单一的农作物到多种经济作物
正确答案
B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图1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1,回答4-5题。
5.图1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14年10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表1)。
材料二 图18为某年江苏省城市地价及省辖市中心城市常住人口示意图。
(1)按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江苏省13个省辖市可分为( ) 类 ( ) 档,其中特大城市有( )个。
(2)苏州的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主要由于( )、( ) 。
(3)江苏省各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的大致趋势是 ( ),高地价带的城市主要沿( ) 、 ( )分布。对苏州和南通地价影响最大的城市是( )。
(4)影响江苏省内各城市地价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 、( )。地价差异对低地价区产业发展的影响是( ),对高地价区产业发展的影响是 ( )。
正确答案
(1)2 3 2
(2)经济发达 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 外来务工人员多(任答2点)
(3)从南向北逐渐降低 京沪线 沪宁线 宁启线(任答1点) 长江 上海
(4)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人口规模 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 优化产业结构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25~26题。
26.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
正确答案
解析
知识点
7. 2000年~2012年间,南京市最主要的扩张方向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分别比较2000年与2012年东西向和南北向城市轮廓图,不难发现城市建筑密集高大的部分向东、向南移动的趋势明显,所以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
考查方向
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变化,地理图表的阅读能力及新的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
解题思路
审题要仔细,理解城市轮廓或全景图的含义,整合两个方向的变化趋势
易错点
A、B、D,不理解题意的盲目猜答
知识点
9. 下列城市结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城市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从上图可以看出,该城市东西长45千米,南北长18千米,故排除AC,再看中心城区的位置,应当更靠西南方位。故选B。
考查方向
主要考查城市空间结构。
解题思路
1、城市结构示意图反映的是城市中心城区在城市的位置。
2、结合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人口密度(单位:千人/平方千米)剖面图可知,中心城区偏向城市的西南方向。
易错点
学生不理解题意而主观臆断导致出错。
知识点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3题。
3.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钟摆”交通现象。完成3-4题。
4.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图4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8. 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1-2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1-2题。
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