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8 分

随着城际高铁、轨道交通的建设,城际高铁站、轨道交通站点附近成为购物、就业和人口的集聚区,逐渐形成具备城市功能的新都市,称为边缘城市。下图示意某边缘城市城际高铁站附近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布局。据此完成6~7题。

6.该城际高铁站附近首先出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零售业用地

B办公用地

C生产用地

D居住用地

7.该边缘城市核心区( )

A居住用地面积最大

B昼夜人口流动量大

C交通通达度高

D建筑物高大稠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读图,该城际高铁站附近交通便利,结合图中各用地类型距高铁站的远近分析,首先出现的是商业用地,商业用地出现之后,办公和工业用地相继出现,人们为了工作方便,高铁站附近也出现居住用地,故答案选A。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城市土地类型,考查信息的获取和解读,地理知识的调用和运用,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所学知识,利用交通最优原则,距离交通站越近,地租水平越高,商业用地的付租能力最高,选A。

易错点

商业用地出现之后,办公和工业用地相继出现,人们为了工作方便,高铁站附近也出现居住用地。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城市用地类型,在几年的个省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城市建设等知识点交汇出题。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读图,该边缘城市核心区,商业用地面积大,所以昼夜人口流动大,故A错,B对;核心区交通方式单一,通达度差,C错;中心商业区零售业分布在底层,该地零售商业为主,建筑物高度较低,D错;故答案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人口数量的变化。考查信息的获取和解读,地理知识的调用和运用,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城市土地类型的特征即可得出答案。

易错点

读图,核心区交通线单一,交通通达度差。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城市用地类型和人口数量的变化,近几年个省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常与城市功能区等知识点交汇出题。

1
题型:简答题
|
材料选择 · 12 分

201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图5示意我国东部某城市功能分区及主要道路网布局。据此完成9~11题。

9.假如城市向河流以北发展,则面临的主要问题将是

A联系主城区的干道太少

B发展空间狭小

C地形崎岖

D劳动力不足

10.道路监控系统显示甲路口比乙路口的车辆更加拥堵,主要是因为甲路口

A居民区集中,汽车拥有量大,交通流量大

B位于主城区西北部对外联系的公路干道上

C附近工业相对集中,公路运输量大

D靠近河流,河流运输和公路运输的客货中转量大

11.在该城市推广住宅建设街区制,其重要意义有

①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②增强居民生活安全感

③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④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主城区过河向北的桥梁只有一座,假如城市向河流以北发展,则面临的主要问题当然是联系主城区的干道太少。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影响城市开展的因素,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从图中可以看出,主城区过河向北的桥梁只有一座,假如城市向河流以北发展,则面临的主要问题当然是联系主城区的干道太少。

易错点

本题设问简单,学生仔细读图即可解答。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甲路口位于城市西北部对外联系的主干道路上,车辆行人数量多,交通更为拥堵,故ACD错误,B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城市交通拥堵的成因,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

解题思路

甲路口位于城市西北部对外联系的主干道路上,车辆行人数量多,交通更为拥堵。

易错点

路口拥堵与河流运输关系不大,该地在河流上游,附近工业不多。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在该城市推广住宅建设街区制的重要意义,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归纳综合的能力。

解题思路

在该城市推广住宅建设街区制,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拆掉围墙不能增加居民生活的安全感,题设和地图都没有明确转化为绿化用地的意思,能够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

易错点

本题容易把扩大城市绿化面积作为正确选项,但不符合题设要求,该题设计意图是如何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图1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1,回答4-5题。

4.图1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

A20%-30%

B30%-40%

C40%-50%

D60%-70%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2 分

34.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福建省1982年和2005年交通与城市发展示意图。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福建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982年的117.8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554.69亿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1)简述福建省交通运输网的变化特点。

(2)说明交通条件改善对福建省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正确答案

(1) 交通运输线路里程增加,站点增多,密度增大;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沿海地区及其与中西部之间的交通线明显增多,交通布局更加合理;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为主的省级综合运输网。

(2) 加强了区域内外联系;促进了经济发展 ,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等级提升,布局合理,沿海地区城市密集,城市等级体系更加完善。

解析

(1)交通网的变化特点应从线路长度.数量.方式及分布区域变化等角度分析。对比两幅图,可以看出高速公路从无到有,线路增多,尤其是沿海地区新增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线路沿途城市增多,说明站点增多。交通网络化更为明显。

(2)首先应了解城市化的表现,即表现为城市数目增多.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提高等。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加强对外联系,发达的城市交通系统不仅能够方便居民出行,而且可以刺激商业.旅游和消费的增长,从而带动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城市交通是联系社会生产.消费.流通和人民生活的纽带,对于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交通条件的改善还可以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知识点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3 分

22.“国际慢城”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图11为“国际慢城”桠溪镇的大山村土地利用今昔对比图。读图回答21-22题。

大山村在成为“国际慢城”前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

A.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

B.从种植业到种植业与服务业相结合

C.从水稻种植业到商品谷物农业

D.从较单一的农作物到多种经济作物

正确答案

B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图1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1,回答4-5题。

5.图1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3 分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14年10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表1)。

材料二  图18为某年江苏省城市地价及省辖市中心城市常住人口示意图。

(1)按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江苏省13个省辖市可分为(     ) 类 (     )   档,其中特大城市有(     )个。

(2)苏州的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主要由于(     )、(     ) 。

(3)江苏省各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的大致趋势是 (     ),高地价带的城市主要沿(     ) 、   (     )分布。对苏州和南通地价影响最大的城市是(     )。

(4)影响江苏省内各城市地价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 、(     )。地价差异对低地价区产业发展的影响是(     ),对高地价区产业发展的影响是 (     )。

正确答案

(1)2    3    2

(2)经济发达   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  外来务工人员多(任答2点)

(3)从南向北逐渐降低  京沪线  沪宁线  宁启线(任答1点)    长江  上海

(4)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人口规模  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  优化产业结构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城市的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25~26题。

26.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生物多样性增加

正确答案

C

解析

知识点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7.  2000年~2012年间,南京市最主要的扩张方向是(  )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

正确答案

C

解析

分别比较2000年与2012年东西向和南北向城市轮廓图,不难发现城市建筑密集高大的部分向东、向南移动的趋势明显,所以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

考查方向

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变化,地理图表的阅读能力及新的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

解题思路

审题要仔细,理解城市轮廓或全景图的含义,整合两个方向的变化趋势

易错点

A、B、D,不理解题意的盲目猜答

知识点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9.  下列城市结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城市的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B

解析

从上图可以看出,该城市东西长45千米,南北长18千米,故排除AC,再看中心城区的位置,应当更靠西南方位。故选B。

考查方向

主要考查城市空间结构。

解题思路

1、城市结构示意图反映的是城市中心城区在城市的位置。

2、结合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人口密度(单位:千人/平方千米)剖面图可知,中心城区偏向城市的西南方向。

易错点

学生不理解题意而主观臆断导致出错。

知识点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3题。

3.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钟摆”交通现象。完成3-4题。

4.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  )

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

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

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

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图4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8. 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1-2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1-2题。

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下一知识点 : 区域可持续发展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人文地理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