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 3 分

24.为促进该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发挥资源优势,加速发展资源型产业

B依托区位优势,承东启西、连南接北

C各城市同一工业结构,增强地域竞争力

D依托产业基础,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正确答案

B,D

解析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知识点

城市的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 3 分

23.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有(     )

A矿产资源丰富

B第三产业基础好

C水陆交通便利

D产业技术领先

正确答案

A,C

解析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知识点

城市的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2 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6年3月5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出炉。新华社发布的《草案》提出,要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加快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纵轴,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布、协调发展的“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

材料二  中国的城市群发展路线图

16.阐释城市群形成过程。(8分)

17.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各大城市特色和优势十分明显,互补作用强。说出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天津、石家庄各自的优势。(6分)

18.描述中国城市群的分布特点。(8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中心,集中了大量的产业和人口,获得快速的发展。随着规模的扩大,实力的增强,对周边区域产生辐射带动效应,形成一个又一个城市圈或都市圈。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际之间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出现,相邻城市辐射的区域不断接近并有部分重合,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影响越来越大,就形成了城市群。(以采意给分为主,8分)

解析

可以从一个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职能的不断增强,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城市联系,相互影响这些方面进行回答。可以根据城市体系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我国城市群的形成过程,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一个中心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职能的不断增强,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城市联系,相互影响这些方面进行回答。可以根据城市体系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易错点

本题解答时要条理清楚,回答问题要全面,注意使用科学的语言。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北京具有政治、文化和高科技的优势;天津具有港口和制造业的优势;石家庄具有商贸业的优势。(6分)

解析

城市规模有大小之分,城市区位和发展历史不同,城市的职能也就不同,许多城市具有自己的特点。可以依据学过的知识分析。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政治和文化职能为主;天津港口区位明显,工业基础好也是制造业优势突出;石家庄交通条件较好,具有商贸业的优势。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北京、天津、石家庄各自的优势,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综合解答的能力。

解题思路

城市规模有大小之分,城市区位和发展历史不同,城市的职能也就不同,许多城市具有自己的特点。可以依据学过的知识分析。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政治和文化职能为主;天津港口区位明显,工业基础好也是制造业优势突出;石家庄交通条件较好,具有商贸业的优势。

易错点

本题解答时要从三大城市的各自不同的城市职能来分析,注意答题要全面,使用科学语言。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分布不平衡;中东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多,西部少;第二、三级阶梯的平原地区多,第一级阶梯少;沿海、沿江地区多;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线沿线多。(每点2分,答出4点,8分)

解析

本题主要观察图,根据图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可知我国的城市群分布不平衡;中东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多,西部少;第二、三级阶梯的平原地区多,第一级阶梯少;沿海、沿江地区多;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线沿线多。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中国城市群的分布特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观察图,根据图中的信息进行分析,主要看是否分析均匀,若分布不均,就要分别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哪些地区较少分布。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图1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1,回答4-5题。

4.图1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

A20%-30%

B30%-40%

C40%-50%

D60%-70%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3 分

22.“国际慢城”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图11为“国际慢城”桠溪镇的大山村土地利用今昔对比图。读图回答21-22题。

大山村在成为“国际慢城”前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

A.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

B.从种植业到种植业与服务业相结合

C.从水稻种植业到商品谷物农业

D.从较单一的农作物到多种经济作物

正确答案

B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图1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1,回答4-5题。

5.图1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3 分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14年10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表1)。

材料二  图18为某年江苏省城市地价及省辖市中心城市常住人口示意图。

(1)按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江苏省13个省辖市可分为(     ) 类 (     )   档,其中特大城市有(     )个。

(2)苏州的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主要由于(     )、(     ) 。

(3)江苏省各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的大致趋势是 (     ),高地价带的城市主要沿(     ) 、   (     )分布。对苏州和南通地价影响最大的城市是(     )。

(4)影响江苏省内各城市地价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 、(     )。地价差异对低地价区产业发展的影响是(     ),对高地价区产业发展的影响是 (     )。

正确答案

(1)2    3    2

(2)经济发达   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  外来务工人员多(任答2点)

(3)从南向北逐渐降低  京沪线  沪宁线  宁启线(任答1点)    长江  上海

(4)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人口规模  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  优化产业结构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城市的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25~26题。

26.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生物多样性增加

正确答案

C

解析

知识点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5.图1为“德国南部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第5题。图中

A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是河流

B斯图加特的服务范围大于兰茨胡特

C中等城市间的距离最远

D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多

正确答案

B

解析

该区域城市很多,其发展的主导因素肯定有所不同,尤其许多城市并非沿河分布,不会以河流为主导因素,所以A项明显错。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愈大,城市间距离自然也就愈大,数目愈少,所以C、D选项错,B选项正确

考查方向

城市的区位因素及发展变化,城市的等级与城市体系

解题思路

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关于城市区位、不同等级城市之间差异的一些原理直接判断正误即可

易错点

A选项,因一些大城市沿河分布产生2、本题不容易理解的意思该区域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是河流的错觉

知识点

城市的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9.  2000年~2012年,城市重心变化对南京市发展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缓解市中心用地压力

C减轻市区通勤压力

D增大中心区人口密度

正确答案

B

解析

缓解市中心用地压力,对南京城市发展意义重大,也是促使城市重心变化的初衷,所以B选项合理。出现逆城市化是城市重心变化的结果但不符合题目要求。减轻市区通勤压力也不是主要影响,市区人口密度应是减少不是增加,所以A、C、D选项可以排除.

考查方向

逆城市化现象产生的原因,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措施。

解题思路

用直选的方法,通过几个选项的分析对比,找出最佳选项。

易错点

错选A选项,局限于表面上的联系,忽略了题目本身的内在要求。

知识点

城市的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2 分

34.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福建省1982年和2005年交通与城市发展示意图。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福建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982年的117.8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554.69亿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1)简述福建省交通运输网的变化特点。

(2)说明交通条件改善对福建省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正确答案

(1) 交通运输线路里程增加,站点增多,密度增大;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沿海地区及其与中西部之间的交通线明显增多,交通布局更加合理;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为主的省级综合运输网。

(2) 加强了区域内外联系;促进了经济发展 ,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等级提升,布局合理,沿海地区城市密集,城市等级体系更加完善。

解析

(1)交通网的变化特点应从线路长度.数量.方式及分布区域变化等角度分析。对比两幅图,可以看出高速公路从无到有,线路增多,尤其是沿海地区新增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线路沿途城市增多,说明站点增多。交通网络化更为明显。

(2)首先应了解城市化的表现,即表现为城市数目增多.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提高等。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加强对外联系,发达的城市交通系统不仅能够方便居民出行,而且可以刺激商业.旅游和消费的增长,从而带动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城市交通是联系社会生产.消费.流通和人民生活的纽带,对于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交通条件的改善还可以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知识点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3题。

3.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图4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8. 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1-2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1-2题。

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下一知识点 : 区域可持续发展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人文地理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