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2. 工资指导线是政府对企业的工资分配进行规范与调控,使企业工资增长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企业年度货币工资水平增长幅度的标准线。工资指导线由工资增长预警线(上线).工资增长基准线和工资增长下线组成。2014年广东省工资指导线基准线低的原因主要是(      )

A城镇就业水平低

B经济水平高,人均工资高

C对外贸易量减少

D周边省区经济发展速度快于本省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8.综合城市化水平是从经济、产业结构、人口、生活方式、城镇基础设施水平等方面考虑的更能反映城市化内涵的一项综合指标。1978——2008年,北京市城镇人口增加了960.1万人,其中北京郊区乡村人口只占全市城镇人口增加数的14.23%。下图示意北京市人口城市化水平和综合城市化水平趋势比较。

图中能体现出的北京市城市化特点是(    )

A人口城市化与综合城市化速度基本同步发展

B人口城市化水平与综合城市化水平差距持续减小

C人口城市化和综合城市化发展趋向协调

D1989年后人口城市化速度急剧加快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11.图7为“1990年—2008年上海不同区域常住人口年均增量(单位:万人/年)图”。

关于图中不同区域常住人口年均增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990年至2005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

B1990年至2005年近郊和远郊人口增加

C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增加

D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边缘区人口增加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12.图7为“1990年—2008年上海不同区域常住人口年均增量(单位:万人/年)图”。

图中不同区域常住人口年均增量变化的的原因是(     )

A远郊人口出生率不断提高

B近郊环境与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C中心城边缘区知名度不断上升

D中心城核心区交通便捷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12.设城市化水平为U,工业化水平为I,用I/U的比值和0.5相比较,可以判断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滞后/协调/超前)。读山东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表,资料所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对山东省的影响有(  )

A造成了城市建设步伐的超前

B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C加快了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

D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29.城市是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不同。读“某城市示意图”(图23),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从城市功能区看,图中甲功能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用地,A处最有可能形成              区。

(2)简析B处布局工业区的合理性。

(3)随着城市的发展,该市准备在①、②两地建设卫星城,两卫星城的建设可以缓解主城区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哪些环境问题?

(4) 简要评析湖泊、山地对城市环境和交通的影响。

正确答案

(1)住宅  商业

(2)靠近铁路和河流,交通便利;水源充足;位于河流下游

(3)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热岛效应等

(4)湖泊、山地可以改善并美化城市环境,但也会影响城市交通网的布局。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9.综合城市化水平是从经济、产业结构、人口、生活方式、城镇基础设施水平等方面考虑的更能反映城市化内涵的一项综合指标。1978——2008年,北京市城镇人口增加了960.1万人,其中北京郊区乡村人口只占全市城镇人口增加数的14.23%。下图示意北京市人口城市化水平和综合城市化水平趋势比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城市化发展速度将逐步趋缓

②滞后城市化表现突出

③城市人口增长快,且以自然增长为

④新增城市人口中以外省区迁入为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2.人口与产业向大城市集聚, 同时也向郊区扩散, 从而形成地域相连的大都市区。该城市化过程

A处于初期阶段

B郊区人口密度下降

C出现逆城市化

D伴随郊区城市化

正确答案

D

解析

人口与产业向大城市集聚, 同时也向郊区扩散, 从而形成地域相连的大都市区,郊区与城市差别缩小,基础设施完善,最终实现郊区城市化,D正确;初期阶段没有人口向郊区扩散,A错误;郊区人口密度上升,B错误;逆城市化是人口向郊区或小城镇迁移,C错误,故选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城市化的进程,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人口与产业向大城市集聚, 同时也向郊区扩散, 从而形成地域相连的大都市区,郊区与城市差别缩小,基础设施完善,最终实现郊区城市化,D对。初期阶段没有人口向郊区扩散,A错。郊区人口密度上升,B错。逆城市化是人口向郊区或小城镇迁移,C错。

易错点

本题掌握城市化进程的相关知识即可解答。

知识点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0 分

26. 城市化是对人类影响巨大的社会发展过程。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对比中、英两国城市化水平从30%提升到50%的发展阶段过程中的差异。

(2)依据所学知识,说出我国目前城市化的主要表现。

(3)  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我国不少大城市都面临交通拥堵问题为缓解交通拥堵问题,请你联系生活实际,给政府提出建议。

正确答案

(1)从30%到50%该时间段英国比中国早;发展到50%的历时英国比中国长;发展的速度英国比中国慢。

(2)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 (或: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加);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或: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或: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二三产业集聚)

(3)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或:建设新城和卫星城);分散大城市的职能(或:疏散中心区的人口);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设(或:合理规划道路网);加强管理和疏导(举例说明正确可以得分)。

解析

(1)从30%到50%该时间段是加快城市化的阶段,中国与英国比,出现的时间偏晚,但经历的时间较短,城市化速度较快

(2)我国城市化的表现具有相同的特点:即人口的城市化——乡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地域的城市化——乡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和非农产业向城市的转移。(另外城市数目、规模、总人口及人口比重迅速增加也可以看做城市化的表现)

(3)交通问题的解决是城市主要难题之一,需要综合治理,如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和布局,控制城市规模、建设多种方式的综合性立体化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优先发展公交、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提高效率等等。

考查方向

城市化问题和中国的城市化,应对城市化问题的基本措施等。

解题思路

充分利用相关图表和材料,提取有效的城市化方面的信息,明确设问问题与基础知识的联系,注意把所学的地理原理与具体问题整合。

易错点

(1)不容易列出比较项目 

(2)对城市化的表现理解不到位

(3)治理措施不能体现综合性,缺乏答题的条理。

知识点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8.导致该城市1995~2010年各区域人口密度变化的原因是(  ) 

①第二、三产业向城区迁移   

 ②近郊区交通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③城区绿化面积增大,环境不断改善    

④近郊区土地价格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D

解析

该城市1995-2010年中心城区与城区的人口密度逐渐降低,而近郊区人口密度逐渐增长,是由于近郊区交通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并且土地价格低,而城区和中心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土地紧张,地价高昂,所以一些工业区会向郊区迁移,一些新布局的工业企业也大多分布在近郊区,导致近郊区人口密度增长。故选D。

考查方向

主要考查郊区城市化的原因。

解题思路

1、人口密度变化是近郊区人口密度增大,中心城区和城区减小,主要是城市化过程中随中心城区城市问题促成近郊区城市化。

2、近郊区城市化前提是交通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优势是环境优美、土地价格低。

易错点

学生对郊区城市化与图中反映的现象不能联系在一起

知识点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材料选择 · 4 分

(五)提高城镇化水平,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下图是甲乙两类不同国家城市化发展情况统计图,读图回答9-10题。

9.对甲、乙两类国家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快

B乙类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速度慢

C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乙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

10.随着城市化发展(  )

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②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③吸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

④城市成为区域的中心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得出甲图城市化水平接近80%,为发达国家,乙图城市化水平低于50%,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速度减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故选C。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城市化的过程及特点,考查学生对城市化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读图可知,甲图城市化水平接近80%,为发达国家,乙图城市化水平低于50%,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速度减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易错点

本题只要准确判断甲、乙两个城市所属的国家,根据城市化的知识较易解答。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城乡差别缩小,城市成为区域的中心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故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城市化产生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城乡差别缩小,城市成为区域的中心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所以B正确。

易错点

城市化的目的是吸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缩小城乡差别这一根本点即可解题。

1
题型:简答题
|
材料选择 · 12 分

图3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完成7~9题。

7.下列省区中,与图示省区最相符的是

A江苏

B河南

C山西

D新疆

8.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

B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同步

C缄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D20世纪90年代后期城市化速度最快

9.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

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

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该省第二产业占的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占的比重小,该省的城市人口比重大,说明该省以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城市化发展快,说明该省经济发达,题设中经济最发达的是江苏省,故选A。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读图可知,该省第二产业占的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占的比重小,该省的城市人口比重大,说明该省以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城市化发展快,说明该省经济发达,题设中经济最发达的是江苏省。

易错点

本题只要能够正确读图,结合各省三大产业的比重及城市化水平不难得出答案。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0世纪90年代后期该省的城市化速度发展最快,故选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从图中可以看出,0世纪90年代后期该省的城市化速度发展最快,与我国的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高,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长是随着第二产业的发展而增长的 。

易错点

本题只要正确读图,根据图像的特点即可解题。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该省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故选A。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该省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该省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所以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不是因为生产水平落后,农业经济不发达,自然条件恶化。

易错点

本题只要掌握该地的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下降的原因是该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占用的大量耕地造成的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8 分

点雨量指某一特定地点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到水平面上(无渗漏、蒸发、流失等)的降水

量。下图为我国某年最大6小时点雨量等值线示意图(单位:mm)。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图中等值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夏季风

B冬季风

C海陆位置

D纬度位置

2.该年份容易形成内涝的城市最可能是

A重庆

B南昌

C太原

D哈尔滨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据图可以判断点雨量等值线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与夏季风的强弱带来水汽多少有关,故BCD错误,A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中国的天气与气候,考查学生对我国降水量的分布规律的掌握及我国降水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

解题思路

图中所示为我国降水量的分布等值线,影响我国降水量分布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夏季风。

易错点

本题易错选C,海陆位置对我国的降水量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夏季风对我国降水量的分布影响最大而直接。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据图判断四地某年最大6小时点雨量等值线数值:重庆--70-80,南昌--80-90,太原--40-50,哈尔滨--50-60;南昌短时间降水量最大,最有可能发生城市内涝,故ACD错误,B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正确的判断能力。

解题思路

对比图中四地某年最大6小时点雨量等值线数值,最大的那个就是最可能发生城市内涝的城市。

易错点

读取数值不准确,导致判断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图2是某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2回答6-9题。

6.区域中果树、蔬菜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地形平坦

B气候适宜

C临近市场

D资金雄厚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农业的区位选择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图2是某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2回答6-9题。

8.图2中湖泊对①区域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   )

A夏季降水增多

B夏季气温降低

C冬季降水增多

D冬季气温增高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下一知识点 : 区域可持续发展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人文地理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