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 共25题
滴有酚酞试液的下列溶液,操作后颜色变深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明矾溶液中电离后产生的Al3+水解使溶液呈酸性,加热导致水解程度增大,但酚酞遇酸性溶液颜色不变化,故A错误;
B.加入少量NaCl固体不影响小苏打的电离和水解,酚酞溶液不变深,故B错误.
C.氨水为弱碱,部分电离:NH3•H2O⇌NH4++OH-,加入酚酞后溶液变为红色,而NH4Cl=NH4++Cl-,其中的NH4+会抑制氨水的电离,使溶液碱性减弱,颜色变浅,故C错误;
D.Na2CO3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滴加酚酞后溶液显红色,加热使碱性增强,因此红色变深,故D正确;
故选D.
科学探究中常用到推理的方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推出结论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不一定是氢氧化钠溶液,例如氢氧化钾溶液也能是酚酞试液变红色,故A错误;
B.某些溶液也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例如氯化钠溶液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B错误;
C.当溶液的pH小于7时,溶液显酸性,故C正确;
D.空气中含有氧气,空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D错误.
故选C.
某酸碱指示剂(HIn)在水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HIn(aq)(红色)⇌H++In-(aq)(蓝色)下列物质的溶液中,能使指示剂显蓝色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能使指示剂显蓝色,应使c(HIn)<c(In-),则加入物质应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加入溶液应呈碱性,AB为酸性溶液,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而C溶液呈碱性,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为中性溶液,平衡不移动,
故选C.
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硫酸亚铁铵易溶于水,难溶于酒精,使用无水乙醇代替水进行洗涤,主要是为了防止硫酸亚铁铵晶体溶解损失,故A正确;
B.醋酸为弱电解质,滴定终点时,生成了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3.1~4.4,不能用甲基橙为酸碱指示剂,否则误差较大,应选择碱性变色范围内的指示剂如酚酞,故B错误;
C.减压过滤,利用大气压强原理,用减小压力的方法加快过滤的速率,可加快过滤速度,并能得到较干燥的沉淀,胶状沉淀会粘在滤纸上,颗粒太小的沉淀可通过滤纸,所以减压过滤不宜用于过滤胶状沉淀或颗粒太小的沉淀;沉淀的颗粒较大,静止后容易沉降至容器底部,常用倾析法分离,故C正确;
D.制备阿司匹林,将邻羟基苯甲酸与乙酸酐置于水浴85~90℃的锥形瓶中充分反应,可防止有机物挥发,达到反应受热均匀,易于控制的效果,5~10min保证充分反应,邻羟基苯甲酸与乙酸酐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阿司匹林和乙酸,该反应为,冷却后,向锥形瓶中加一定量的水,乙酸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阿司匹林微溶于水,阿司匹林析出,故D正确;
故选B.
下列对相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A错误;
B.石灰水是化学成分是氢氧化钙,水溶液呈碱性,故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故B正确;
C.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火焰颜色不对,故C错误;
D.棉纱线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灼烧不会产生烧焦羽毛味,故D错误.
故选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