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将某些化学知识用数轴表示,可以收到直观形象、简明易记的效果.用数轴表示的下列化学知识中不正确的是(  )

A常温条件下,酚酞的变色范围:

B分散系的分类:

CAlCl3和NaOH溶液反应后铝元素的存在形式:

D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

正确答案

A,C

解析

解:A.pH小于8是无色,8~10是粉红色,大于10是红色,故A错误;

B.分散系的根本区别在于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小于100nm为溶液,大于100nm为浊液,在1nm~100nm的为胶体,故B正确;

C.Al3++3OH-=Al(OH)3↓,Al3++4OH-=AlO2-+2H2O,<3,铝元素以Al3+和Al(OH)3形式存在;=3,则以Al(OH)3形式存在;3<<4以 AlO2-和Al(OH)3形式存在; ≥4只以 AlO2-形式存在,故C错误;

D.2NaOH+CO2(少量)═Na2CO3+H2O,NaOH+CO2(足)═NaHCO3≤1,生成NaHCO3;1<<2,产物为NaHCO3与Na2CO3,混合物;,≥2,只生成Na2CO3,故D正确.

故选A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够使甲基橙呈现黄色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B凡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水解反应是放热反应

D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3.1-4.4,所以使甲基橙呈黄色的溶液pH>4.4,可能为酸性或中性溶液或碱性,故A错误;

B.加热只是反应条件,与反应热无关,反应热只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有关,故B错误;

C.水解反应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C错误;

D.由于溶解平衡的存在,任何物质都溶解,绝对不溶的物质是不存在的,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滴入紫色石蕊试剂后溶液呈(  )

A红色

B紫色

C蓝色

D无色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硫酸与烧碱,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但H2SO4 是二元酸,NaOH是一元碱,故反应后H2SO4 过量,溶液呈酸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溶液用石蕊试液试验显红色,用甲基橙试液显黄色,则该溶液的pH值(  )

APH<5

B4.4<PH<5

CPH>8

D3.1<PH<4.4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石蕊试液在pH值小于5时呈红色,大于8时呈蓝色;甲基橙在pH值小于3.1时呈红色,大于4.4时呈黄色.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有两瓶pH=12的碱溶液,一瓶是强碱,一瓶是弱碱.现有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和蒸馏水,而无其它试剂,简述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判断哪瓶是强碱.______

(2)有两份等体积的0.1mol/L的醋酸溶液,分别用蒸馏水和0.1mol/L的醋酸钠溶液稀释100倍,用0.1mol/L的醋酸钠溶液稀释后的溶液pH较______(填:“大”或“小”)原因: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所给药品中,石蕊试液、酚酞试液只能用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不能判断酸性的强弱,可根据弱酸稀释时促进电离,两种碱稀释相同的倍数后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不等来比较,则各取等体积碱液用蒸馏水稀释相同倍数(如100倍),然后用pH试纸分别测其pH值,pH值变化大的那瓶是强碱;

故答案为:各取等体积碱液用蒸馏水稀释相同倍数(如100倍),然后用pH试纸分别测其pH值,pH值变化大的那瓶是强碱;

(2)都稀释相同的倍数,相当于向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醋酸钠晶体,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抑制醋酸的电离,所以溶液的pH增大,故答案为:大;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抑制醋酸电离,溶液的pH增大.

解析

解:(1)所给药品中,石蕊试液、酚酞试液只能用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不能判断酸性的强弱,可根据弱酸稀释时促进电离,两种碱稀释相同的倍数后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不等来比较,则各取等体积碱液用蒸馏水稀释相同倍数(如100倍),然后用pH试纸分别测其pH值,pH值变化大的那瓶是强碱;

故答案为:各取等体积碱液用蒸馏水稀释相同倍数(如100倍),然后用pH试纸分别测其pH值,pH值变化大的那瓶是强碱;

(2)都稀释相同的倍数,相当于向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醋酸钠晶体,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抑制醋酸的电离,所以溶液的pH增大,故答案为:大;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抑制醋酸电离,溶液的pH增大.

下一知识点 : 酸碱中和滴定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