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我们兴奋极了,我们这一群人,今天在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之下,要从地球几万万年一部大历史上边,写出一篇意义最伟大最光荣的纪录,它的题目,就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我们要在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间,在东半个地球大陆上边,建造起一所新的大厦来。这一所新的大厦已题名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所新的大厦,有五个大门,每个门上两个大字,让我读起来: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

——黄炎培在政协会议上的讲演

材料三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据说,这位身经百战钢铁般的领袖曾扭过头,不让人们看到他那夺眶而出的眼泪。他一定反反复复思索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国四千年历史中的含义。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这一历史意义十分清楚:中华民族摆脱了1840年来屈辱挨打的局面,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金观涛、刘青峰《开放中的变迁》

材料四 历史的细节,时常内有乾坤。2009年春天的伦敦,很多人注意到,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峰会新闻中心的时间显示墙上,只悬挂着3个时钟,依次为“华盛顿时间”、“伦敦时间”和“北京时间”。……6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瞬间,却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命运,改变了全球发展的格局和世界历史的走向。

——任仲平《改变历史的“北京时间”——写在新中国成立60年之际》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从除旧布新的角度说明新中国之“新”表现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炎培参与了《共同纲领》的起草,他当时的心情如何?依据材料二,找出出现这种心情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除旧: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布新: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保护四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建立工业国。(2)心情:兴奋,激动。原因:要建立并实现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3)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为中国国摆脱贫穷落后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奠定了基础。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09年是新中国60周年华诞,首都北京见证了新中国诞生与发展的历史。20世纪40年代末和70年代末在北京发生了哪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政治事件?简要说明这些政治事件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事件:40年代末: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了国家的主人。70年代末: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关系: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迅速恢复和完善,并逐步制度化、法律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2)①政治: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②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思想文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④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

(3)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完成,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①政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②经济: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经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③思想文化: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1938年8月至1943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制定了《惩治贪污暂行条例》、《惩治贪污条例》等有关廉政建设的法规。1943年2月,边区政府对王震等22名刻苦奉公、功绩卓著的干部以隆重的表彰和奖励,……同一次会议上王华亭等6人因违法乱纪受到开除党籍或严重警告处分。     

材料二 1939年边区参议会成立。……人民通过参议会行使选举权……参议会对政府官员行使监督权、罢免权。1941年,陕甘宁边区进行政权的普选,这次选举全边区有80%的人参加了投票,“按三三制”比例,选出了乡、县、边区三级参议会,各级参议会又选出了政府委员会。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陕甘宁边区的政治措施,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没有真正的民主政治和对人民经济生活的改善,就不可能有人民战争,国民党统治区就证明了这一方面。而解放区证明了另一方面,实行了民主政治和对人民生活作了改善,就必能实行人民战争。

——朱德《论解放区战场》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民战争胜利是怎样实行民主政治和对人民生活进行改善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措施:制定法规,廉政建设;健全成立监督机构;实行三三制。 历史意义:提高了党的威信,赢得了群众(或抗日阶层)的拥护和支持;巩固了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2)政治上实行普选制度,让群众参与基层民主选举和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经济上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6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主张:,而其斗争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在本质上是改良的”;,坚决反对保守反动的道路,也不愿意走向暴力革命的道路”。这一主张得到了多数民主党派的赞成。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料简编》

材料二  1947年底到1948年初,中国民主同盟指出:,中国已分成了两个营垒,一方面是反动的营垒,另一方面是革命的营垒;一方面是民主的人民的营垒,另一方面是独裁的反人民的营垒。不属于这个营垒,就是属于那个营垒。中间的地位是已经不再存在了。”

——摘编自《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发生了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发生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从主张走中间道路,到承认中间道路失败;从主张和平改良,到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

(2)民主党派没有实现其主张的条件;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独裁内战,对民主党派实行政治迫害;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受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的思想影响和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为迎接建国60周年国庆,某摄制组要拍摄中共中央所在地的纪录片,他们在农村的最后一站应选在

[ ]

A井冈山

B西柏坡

C瑞金

D延安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和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 ]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

正确答案

C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7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