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911年和1912年,中国先后出现了两首国歌。

1911年国歌歌词: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胞,清时幸遭。真熙暤,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1912年国歌歌词: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据材料,说明两首国歌所反映的政治倾向的不同,并据此归纳20世纪初中国社会政治斗争的焦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史实说明,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倾向:第一首为清王朝歌功颂德,主张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第二首颂扬资产阶级革命,主张建立民主共和。焦点:民主共和与封建专制的较量。

(2)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精神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南京临时政府内部对是否接受“清室优待条件”有不同意见。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说明)“修正清室优待条件”比“清室优待条件”有哪些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略”。

(2)彻底废除了帝号;进一步削弱了清室特权;体现了民主平等的观念。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权者,所以拥护宪法而不使败坏者也。……故苟无民权,则虽有至良极美之宪法,亦不过一纸空文,……是故欲君权之有限也,不可不用民权;欲官权之有限也,更不可不用民权。……君主顺时势而立宪法者,则其君安荣,其国宁息……君主不肯立宪,民迫而自立,遂变为民主立宪者,如法国及南美洲诸国是也。……特今日而立之,则国民之蒙福更早……苟真有爱君爱国心者,不可不熟察鄙言也。

——摘自梁启超著《立宪法议》(1901年)

材料二:……现在民国的天下,是人民公有的天下,国家是人民公有的国家。……宪法者……人民权利之保障书也。国家宪法良,则国强,宪法不良,则国弱。……三权为欧美所需要,故三权风行欧美;五权为中国所需要,故独有于中国。……把全国的宪法分作立法、司法、行政、弹劾、考试五个权,每个权都是独立的……这不但是各国制度上所未有,便是学说上也不多见,可谓破天荒的政体。

——摘自《孙中山全集》

(1)结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关于”宪政“思想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史实谈谈预备立宪和辛亥革命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析孙中山的”五权分立“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同: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都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民主思想传入的产物。

异: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认为民权有助于限制君权和官吏权力,是宪法良好实行的保障;顺势立宪可以遏制革命,缓解社会矛盾,稳定清王朝统治。

孙中山认为主张主权在民,建立共和国;宪法是民权的保障,宪法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的强大与否;主张实行五权分立。

(2)前期,预备立宪加速了辛亥革命的爆发,骗局暴露,促使立宪派分化,部分人转向革,清廷孤立,加速了武昌起义的胜利;后期,破坏革命,革命中的立宪派乘机向革命派进攻,帮助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

(3)孙中山在结合中国实际的基础上,把中国传统政治精华中的考试制度和监察制度融入西方的三权分立学,形成了”五权分立“方案是历史的巨大进步;民主政治建设不能完全照搬别国经验,必须在结合本国实际的基础上合理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近代百年来,中国人对民主政治的追求矢志不渝,付出了巨大艰辛。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其实应视为近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下图记录了1833——1915年“民主”、“共和”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的频率。

 

——《真假共和——1912中国宪政实验的台前幕后》

  材料二 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1895——1913年“民主”、“共和”字眼出现的频率呈现什么趋势?当时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重大政治事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的主要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近代中国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失败的原因。指出新时期我国是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

(2)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3)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专制主义传统深厚;教育水平低下,民主意识淡薄;1982年修订宪法,为依法治国奠定基础(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确立中共与各民主党派的“十六字方针”,进一步完善了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促进了民族团结;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写进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通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扩大了基层民主。

下一知识点 :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4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