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2分)读图,回答问题。

下图所示区域是一片古老的大陆,是许多野生动物的乐园,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角马、斑马、瞪羚种群在这片土地上迁徙。甲国经济落后,人口约4千万,咖啡是其主要出口的农产品之一。目前,我国正在与甲国合作开发太阳能项目。

(1)描述该区域火山分布的主要特点,并说明该地区多火山的原因。(6分)

(2)分析该区域成为世界野生动物最大迁徙地的原因。(5分)

(3)分析甲国咖啡大量出口的社会经济因素。(5分)

(4)评价甲国大力发展太阳能发电的条件。(6分)

正确答案

(1)主要分布在断裂带两侧。(2分)

原因:地处板块交界(张裂)地带(2分).地壳运动活跃(不稳定,2分),多火山。

(2)草原面积广阔(1分).野生动物丰富、种群庞大(1分);干湿季分明(1分),水草条件季节差异大(1分);跨南北半球分布,南北半球干湿季相反(1分),动物迁徙于两个半球可获得充足的水草保障。

(3)咖啡产量大、质量好(1分);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1分);国际市场对咖啡需求大(1分);临海,海运便利(1分);国家政策支持(1分)。

(4)有利:太阳能丰富; 太阳能是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地价低。(任选2点,每点2分,共4分.)[

不利:资金缺乏:技术落后;市场需求少;太阳能发电占地面积广。   

(任选2点,每点1分,共2分.)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图例分析,该区域火山主要分布在断裂带两侧。主要是因为这里地处板块交界的张裂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岩层断裂,导致岩浆喷出,形成火山,导致该地多火山活动。

(2)读图,赤道从该区域中部穿过,但由于地势高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水草条件季节差异大。该地跨南北半球分布,南北半球干湿季相反,动物迁徙于两个半球可获得充足的水草保障。该地热带草原面积广阔,野生动物丰富、种群庞大。所以成了世界野生动物最大迁徙地。

(3)甲国的地形气候适宜咖啡生长,是自然条件。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该国咖啡产量大、质量好。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生产成本低。国际市场对咖啡需求大,市场广阔。该国临海,海运便利,出口方便。有国家政策支持。

(4)该国位于热带,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季,太阳能丰富。太阳能是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属于新能源。该国经济水平低,地价低,能够提供大面积土地建设太阳能电站。这是有利的方面。但是该国经济水平低,资金缺乏,技术落后,市场需求少。太阳能发电占地面积广,一次性投资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京沪高速铁路于2008年1月18日在北京举行动工仪式,并确定全线建设总工期约5年。读京沪高速铁路路线示意图(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尽可能采用以桥代路方式,其目的主要是为了(   )

(2)沪宁杭地区与京津唐地区相比,工业发展条件的主要优势是______,劣势是_____。

(3)沪宁杭地区已成为世界六大城市群(带)之一,

其主要的推动力是_________。在沪宁杭地区,服务范围最大的城市是_________。

(4)京沪高速铁路将实现高安全性的现代化旅客运输,该铁路在运营中可能遇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自然灾害。

(5)简述京沪高速铁路的重要性。

正确答案

.(1)D          (2)水资源充足      矿产、能源短缺

(3)工业化   上海 

(4)大风 雨雪 洪水 地震 

(5)建设京沪高速铁路对缓解京沪铁路运力长期严重紧张局面、形成我国铁路客运专线网、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京沪高铁是我国又一条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南北向大动脉,该地人多地少,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尽可能采用以桥代路,节约土地资源。京沪高速铁路北是京津唐地区,南是沪宁杭地区,沪宁杭地区优于京津唐的是位置优越,水资源充足;劣势表现为矿产、能源短缺。改革开放后,接受国外产业转移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形成了以上海为核心城市的城市群。京沪高速铁路自北向南国华北平原,江淮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可遇到地震、大风、雨雪和洪水等自然灾害。京沪高速铁路的建成将大大缓解南北向铁路长期运输紧张局面,形成我国铁路客运专线网,促进我国的社会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柴达木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承担着支撑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保护三江源、支援西藏建设的重任。但这个地区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不稳定性突出,环境保护的任务非常艰巨。在这个地区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自然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是唯一的现实选择。读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在柴达木盆地建立循环经济区的有利条件。

(2)说明发展循环经济是如何体现可持续发展内涵的。

正确答案

(1)资源类型全、品位高、组合好且产业关联度强;工业具有一定基础,交通条件有所改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2)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少了废弃物排放,减轻了环境污染,实现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了各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提高了经济效益,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1)结合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回答即可。

(2)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发展循环经济的好处结合起来回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东部某地沿海景观示意图,读后分析回答(15分)

(1)ABC三处最易成为较大城市的是那一个,并说明其原因。(3分)

(2)简述A、B、C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生产的基本特征。(5分)

(3)F处宜建            (旅游设施)。图中旅游营地选建的区位优势是。(4分)

(4)若该地的最小风频为东北风,则在ABC三地中最适宜布局炼油企业及其原因。(3分)

正确答案

.(15分)

(1)A (1分)河流入海口,地形平坦开阔(2分)

(2)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1分) 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科技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4分)

(3)海滨浴场(1分)    离海湾近、海滩面积大;风浪小;靠近居民区;环境优美(3分)

(4)C (1分) 靠近石油产地(附近海上有石油钻井平台);最小风频上风处。(2分)

(1)A处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地形平坦开阔,所以首先形成了城市。(2)从经纬来看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所以说应该是水稻种植,具有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科技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的特点(3)F处由于离海湾近、海滩面积大;风浪小;靠近居民区;环境优美所以建设海滨浴场(4)炼油厂应该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所以在C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资料及1988~2005年中国彩电产量前6位省份所占的比重和1997~2005年中国彩电制造业空间变化两幅图,完成下列要求。自1971年9月天津无线电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彩电起,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彩电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作为消费类电子工业中较为悠久的传统产业,1988年全国有120家彩电生产企业,产量约为1037万台;1996年有90家彩电生产企业,产量约为2711万台;2004年彩电生产企业减少到40余家;2005年彩电产量约为8283万台。

图 1988~2005年中国彩电产量前6位省份所占的比重图 1997~2005年中国彩电制造业空间变化

(l)简要说明1988~1996年、1997~2005年我国彩电制造业的发展与空间变化。

(2)指出我国彩电制造业集聚产生的效益。

(3)推测未来10年我国彩电制造业空间布局的变化趋势。

正确答案

.(l)1988~1996年彩电产量大幅度增长(由1988年的1037万台增加到1996年的2711万台);生产企业减少;(六省区)集中度提高(由1988年的50%提高到1996年的80%):广东、四川、江苏增势明显。

1997~2005年彩电产量进一步大幅度增长(2005年达8283万台);省区集中度变动不大;省区间转移明显(广东高速集聚,山东、辽宁不断增加,四川下降幅度较大)。

(2)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3)未来我国彩电制造业空间布局将更加集聚于沿海地区(珠三角、长三角、山东半岛以及辽宁等)。

1988~1996年在生产企业减少的同时,产量大幅度增加,生产地集中度提高。

1997~2005年彩电产量进一步大幅度增长省区集中度变动不大;省区间转移明显。工业集聚可降低生产成本,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未来10年我国彩电制造业空间布局将更加集聚于沿海地区。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城市交通与生活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