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交通与生活
- 共170题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
正确答案
对
本题考查城市交通问题。城市交通问题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市交通拥堵,而是城市交通污染。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能有效减少私人小汽车的数量,能够减少城市车流量,所以能够有效的控制城市交通拥堵。所以正确。
读“某城市局部交通网图”,回答:
(1)图中长途汽车站布局是否合理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区域交通网建设是否合理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区域公共汽车站移到新地点是否合理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合理 离火车站近,既方便人们出行,获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又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2)不合理 街心广场内外没有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联通,横穿马路时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3)合理 在急转弯之前停车靠站后,转弯时车速不会太快,汽车运行比较安全
长途汽车站与火车站距离很近,有利于乘客转乘不同的交通工具,方便人们出行,同时车站本身也能获得更多的客源,因此,由于汽车站选址正确,使车站不仅能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而且能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A区域南北向的主干道从广场下面通过,形成了立体的交通系统,车辆通行顺畅,但是街心广场附近的居民如何进入广场?图中没有看到立交桥,也没有看到地下通道,这样的布局不合理,应增加地下通道或立交桥,方便市民进出街心广场。B区域图中的“丁”字路口,有一坡度较大的区域,老车站设在汽车下坡并拐弯以后,汽车按正常速度运行,下坡后速度很快,这时汽车要向左急转90度,容易造成翻车事故。新车站设在急转弯之前,在新车站暂停了的汽车,下坡后速度也不会很快,再转弯时比较安全。
读中原经济区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中原经济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该地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不利自然条件有
、 。(2分)
(2)图中A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主要人为原因有 、 等。(3分)
(3)中原经济区提出“有序承接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发展策略,该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条件有哪些?(3分)
(4)北京规划中的七环线向外扩大到京津冀交界处,这对解决北京城市环境问题、推动区域发展有何意义?(4分)
正确答案
(1)季风气候区,易发生旱涝灾害;水资源不足;多盐碱地(2分)
(2)水土流失(1分)不合理的耕作制度;破坏植被;开矿等(2分)
(3)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地价便宜;周边市场潜力大;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国家政策扶持。(3分)
(4)缓解中心城区的人口、环境、交通压力;带动环北京小城镇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强北京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推动区域均衡发展(4分)
试题分析:
(1)由图看出,中原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黄河下游地区,该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产生诸多对农业生产不利的后果。
(2)从图中经纬度、黄河的位置可知,A地区位于(山西省)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所以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其中主要原因是人类不合理的生活、生产方式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3)该地区是我国文明的发祥地,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各种基础设施完善,加上是国家提出来的政策,必然给予优待政策。
(4)一个城市交通线的增加,势必给城市减低压力,加上是外环向外延伸,更能减轻中心城市的各种负担,加速周边地区的郊区城市化。
(10分)该图所示区域人口密集,其中甲市出产的白酒驰名中外。酿造该种白酒的原料主要为生长在甲市周边区域的糯红高粱。为了确保白酒品质,当地种植的糯红高粱一般不施用化肥和农药。为了扩大产量,农业专家曾尝试在他处种植糯红高粱,但离开其原产地仅数十公里,便会出现质量变差、减产等问题。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甲市周边地区发展糯红高粱种植业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正确答案
有利因素:自然环境独特(位于亚热带,水热资源丰富,紫色土);接近消费市场;劳动力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不利因素:受到(交通、城市等)环境污染威胁;产量和种植空间有限。
从气候、土壤等自然及市场、劳力和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有利因素;从环境及地形对种植空间带来的影响说明限制性因素。
(24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山东省在播种生姜时,往往在原有土地上覆盖地膜,能够提高生姜的产量,试分析原因。(8分)
(2)受市场因素的影响,我国每年生姜的种植面积波动较大。我国生姜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请分析原因。(10分)
(3)近年来生姜价格走高,全国许多地区都在大力扩大种植面积。请你判断松嫩平原是否应大力发展生姜种植,请说明理由。(6分)
正确答案
(1)春季,山东经常出现“倒春寒”,地膜覆盖利于保温;(4分)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降水量少,地膜覆盖利于保水(保墒)。(4分)
(2)劳动力价格低;土地租金低;栽培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政策支持;产品保鲜加工技术较强。(10分)
(3) 可以(2分)理由:松嫩平原黑土肥沃,市场需求量大,种植生姜经济效益高。(4分)
不行(2分)理由:松嫩平原纬度高,易受低温冻害影响,建大棚生产成本较高;全国种植面积骤增,市场波动大。(4分)
试题分析:
(1)由材料一可知,生姜具有喜阴湿、喜肥、不耐寒的生长习性,而我国春季,山东等地经常出现“倒春寒”,地膜覆盖利于保温,减轻春季寒潮的影响。山东等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降水量少,容易发生春旱灾害,地膜覆盖利于保水(保墒)。减轻了旱情,又提高土壤温度,有利于生姜生长,从而提高产量。
(2)由材料二可知,我国生姜出口量占世界的四分之三以上。在国际市场上有强强的竞争力。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生姜产品质优价廉。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低,土地租金低,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具有价格优势。生姜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生姜的生产经验丰富,政策支持,产品保鲜加工技术较强,确保了生姜的优良品质,提高了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松嫩平原黑土肥沃,使用地膜覆盖技术,可以克服气温低的不利条件,目前市场需求量大,生姜价格高,种植生姜获得的经济效益高。所以说可以。
生姜有不耐寒的生长习性,松嫩平原纬度高,气温低,种植生姜,易受低温冻害影响,建大棚生产成本较高。目前市场价格高,全国种植面积骤增,有些盲目扩大种植面积,易受国建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造成增收不增产,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