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交通与生活
- 共170题
2010年5月1日开始的上海世界博览会将会促进我国,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读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旅游城市分布图,回答:
76.世博会期间,有不少第一次来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的游客,请你为他们介绍至少两种能体现上海及周边地区文化特点的主题旅游活动(要求包括活动地点和主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7.请从地理位置、交通与客源市场等方面,分析苏州相对于宁波所具有的旅游发展优势。
78.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对上海市三大产业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请分别列举三大产业中受益巨大的行业。
第一产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产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产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9.2010年“世博会”将持续半年之久,届时总计有约7500万人次前往世博场馆参观游览,为了确保游客的参观游览质量,请你为本届世博会的举办提至少两点合理化建议。
正确答案
76.周庄古镇历史文化游、南京路步行街都市观光购物游、朱家角水乡古镇风情游、普陀山佛教名胜游、苏州古典园林观赏游;
77.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中心,位置优越;有京沪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相通,交通便利;靠近经济发达的上海,离大客源地近;
78.市郊的花卉和园艺业 钢铁及相关建筑材料工业 旅游、餐饮、房地产、商贸、会展、物流、文化等
79.加强安全保障工作,及时播报世博会各场馆游客的数量及前往各场馆道路的通畅情况;
加强“当好东道主,文明游世博”的宣传,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创设友好和谐的游览环境。
略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图。
材料二:上图中M地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表1)及经济、环境效益比较(表2)。
表1 土地利用结构/%
表2 经济、环境效益比较(现在数据为100)
材料三:1992~2007年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额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
(1)简述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对该地区经济活动的有利影响。
(2)图中M、N两地比较,受寒潮影响较小的是 地,试分析原因。
(3)材料二中M地的A、B两种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中,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理?试依据材料说出理由。
(4)与珠江三角洲比较,1992~2007年,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额和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什么变化?试分析其原因。
正确答案
(1)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地区,水热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南临南海,海运便利;毗邻港澳和东南亚,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2)N地。①地处南岭南侧,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②距海近,冬季气温较高;③纬度低,相对温暖(或距冬季风源地较远,受冬季风影响小)。
(3)方案B。原因:M地为山地丘陵(江南丘陵)地区,方案B土地利用结构更为合理(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垂直差异,发展立体农业);有利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4)1992~2007年,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额和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持续增长,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原因:长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90年代后,对外开放;产业基础好;科技实力更强;经济腹地范围更大。
(1)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纬度较低,水热条件好,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邻近港澳、东南亚,交通便利,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2)N地纬度较低,且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受寒潮影响小。
(3)方案B更有利于土地的综合利用,生态、经济效益好。
(3)长江三角洲由于产业基础、经济腹地、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在国际直接投资额和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方面慢慢超过了珠江三角洲。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2008年10月8日,2008年泛珠三角区域政府秘书长暨发改委主任第三次联席会议在广州举行。会议总结了2007年以来泛珠合作的进展情况,还举行了泛珠三角投资项目库开通仪式。
(1)简要论述“泛珠三角”与国内其他区域相比突出的区位优势。(6分)
(2)“泛珠三角”经济区域的建立对香港这个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而言,最重要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结合“泛珠三角”的区位因素,当地农业的发展方向为(多选)(4分)
正确答案
(l)较早实行改革开放,具有政策体制优势,靠近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
(2)大大扩展了香港的经济腹地
(3)ABCD
“泛珠三角”涉及多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有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等,加强“泛珠三角”的交流与协作,可以拓展香港的腹地服务范围和经济水平。因地制宜发展专业化的、商品率高的高附加值农业,符合“泛珠三角”耕地破碎,人均耕地少,但土地类型多样,光热充足的区位条件。
(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简图。
材料二 黄河三角洲地区面积5 000多平方千米,根据国务院《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将建成能源基地,国家一流的石油化工、盐化工基地,以农业、渔业等为主的综合农业生产基地。
(1)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面积持续减小,分析其原因并说明可能造成的后果。(5分)
(2)结合黄河三角洲的自然环境特征,说明黄河三角洲建设材料二所述三个基地的优势条件。(6分)
(3)京津唐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工业生产水平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且两地区之间有极强的互补性。请从区域联系的角度说明两者在哪些方面可以相互支持。(4分)
正确答案
(1)原因:中游黄土高原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河流泥沙减少;中游修建了水利枢纽工程,拦蓄泥沙;中上游工农业过度引水,使黄河下游水量减小。(3分) 可能造成的后果:海水倒灌,地下水水质降低,加剧土地盐碱化等。(2分)
(2)该区域石油、天然气、海盐、风能、潮汐能等资源丰富;该区域土地面积广、地势低平;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大陆架广。(答3点得6分)
(3)京津唐地区为中西部地区提供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中西部地区为京津唐地区提供能源、劳动力等。(4分)
试题分析:
(1)近年来,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河流泥沙减少。中游修建了水利枢纽工程,拦蓄泥沙,使下游的河流泥沙含量减少。中上游工农业过度引水,使黄河下游水量减小,携带泥沙能力降低。导致河口三角洲泥沙沉积减少,而海水侵蚀并未减弱,所以三角洲面积减小。三角洲面积减小,可能造成海水倒灌,地下水水质降低,加剧土地盐碱化等问题。
(2)读图可以看到,该区域石油、天然气、海盐、风能、潮汐能等资源丰富,该区域位于华北平原,土地面积广、地势低平。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大陆架广,适宜发展近岸浅海增、养殖业。
(3)京津唐地区是我 国四大经济区之一,经济水平高,技术、资金雄厚,可以为中西部地区提供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援。中西部地区能源丰富,剩余劳动力多,可以为京津唐地区提供能源、劳动力等。实现经济互补,共同发展。
分析表中的统计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1.日本国际贸易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原因:
①资源特点:__________________;②市场特点:__________________;
③交通特点:__________________;④科技特点__________________。
2.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_________成为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动力。
4.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是_________;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加强“_______合作”,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应进行“_________对话”。
正确答案
1.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低价购进燃料和原材料等初级产品
①缺乏矿产资源,需要大量进口
②国内市场狭小,工业制成品必须依赖国外市场
③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海上运输便利
④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对国际市场有很大的吸引力
2.出口商品比较单一,传统农产品、矿产品等初级产品比重大
受殖民主义长期侵略的恶果还没有完全消除,民族工业比较落后,经济仍未摆脱外国资本的控制
3.高技术产品进出口的大幅度增长
4.发达国家高价出口工业制成品,低价购进原材料、燃料,在世界贸易格局中占优势地位,发展中国家低价出口初级产品,在世界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南南 南北
1.日本矿产资源非常缺乏,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以作补充,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之一。其矿产品主要来自西亚,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日本国内市场狭小,必须依赖国外市场。为抢占国际市场,日本通过“科教立国”战略,以科技提高产品质量。日本是一个岛国,曲折的海岸线为其带来了便利的海上运输条件。
2.由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长期侵略,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形成单一性的殖民经济,出口商品比较单一,传统农产品、矿产品等初级产品比重大。
3.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高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长率日益高于其他制成品,占市场比重日趋增加,成为推动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动力。
4.工业原料、半成品等初级产品,在对外贸易中,一般价格低廉;而工业制成品,由于技术含量高,加上发达国家的垄断或严格控制,一般价格很高。发达国家以低价从发展中国家买进初级产品,又以高价向发展中国家倾销产品,因而在国际贸易中居优势地位。发展中国家情况相反,故而发展中国家必须加强南南合作,进行南北对话。以提升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