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是世界某岛屿图,读图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P、Q两地降水的异同点,并分析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岛城市和交通干线的分布有何特点?形成该特点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同:降水量大,季节变化大。原因:同属热带季风气候。异:P地夏季降水多。原因是位于西南季风(夏季风)的迎风坡。Q地冬季降水多。原因是位于东北季风(冬季风)的迎风坡。

(2)位于沿海,呈环状分布。主导因素是地形。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图甲),区域内年降水量介于200mm~400mm之间。   

材料二 该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图乙)

材料三 贺兰山东坡是世界优质葡萄产区。图为该地葡萄加工生产流程图。  

(1)利用图甲、图乙,简述宁夏平原的成因。(2分)

(2)根据地形区的不同,指出图 甲区域农业生产布局的地域分异。(3分)

(3)从农业灌溉角度分析贺兰山东坡山麓与宁夏平原生产条件的差异(4分)

(4)分析该地区发展材料三所示葡萄加工产业链的经济意义。(4分)

正确答案

(1)地壳运动,断裂下陷;河流流水搬运堆积而成(2分)

(2)东部畜牧业,中部灌溉农业(种植业),西部山地畜牧业、园艺业(山区立体农业)(3分)

(3)贺兰山东坡(坡度较大)需提水灌溉,但排水良好;宁夏平原可自流饮水灌溉,但(排水不畅)易引发土地盐碱化(4分)

(4)延长葡萄产业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发展旅游业,水产养殖,多样化经营增加就业收入;生产加工中的废物再利用,降低了原料投入的成本。(4分)

试题分析:

(1)由图可以看出:贺兰山和鄂尔多斯高原的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带,后由于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此堆积形成的宁夏平原。所以宁夏平原是地壳运动,断裂下陷;河流流水搬运堆积而成。

(2)贺兰山以西降水稀少,海拔高可发展山地畜牧业、园艺业、山区立体农业;东部地区在鄂尔多斯高原西部,降水少,地表水不足,发展畜牧业;中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黄河流经,利用黄河水可发展灌溉农业(种植业)。

(3)贺兰山东坡,坡度较大,水资源不足,需提水灌溉,但排水良好;宁夏平原可自流引水灌溉,但排水不畅,因降水少,蒸发旺,易引发土地盐碱化。

(4)由该地葡萄加工生产流程图可以看出:延长了葡萄生产的产业链,深加工提高了附加值,使产品多元化;发展了旅游业,水产养殖,多样化经营增加了就业和收入;生产加工中的废物再利用,降低了原料投入的成本,做到了循环经济。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6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在地形影响下,该区域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4分)

(2)简述图中滦河三角洲的成因。(4分)

(3)比较图10(a)与(b),分析滦河河道的变化及其人为原因。(8分)

正确答案

(1)平原:城镇数量多,密度大,交通线路密集;

山地和高原: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稀疏。

(2)在滦河河口附近,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3)河道变窄,分叉减少。

主要由于上游沿线修建水库拦水,自滦河向流域外引水,滦河流域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河流流量减少,沼泽湿地被开发为盐田、鱼塘。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根据图中信息,该区域地形主要为平原和山地高原两部分;看清问题中“在地形影响下”这个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该地平原和山地高原不同地形下的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第(2)题,本题考查的是外力作用中流水的沉积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要熟悉河流在不同的河段对地表的作用不同。题中已明确要求回答三角洲的成因,了解河流下游的特征,从河流的沉积过程方面入手,注意使用关键词,本题不难回答。第(3)题,结合图示说明1979年与2000年的河道变化,其原因与人类对滦河流域的开发利用关系密切。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分)读下列三幅图,回答问题。

(1)澳大利亚中部降水稀水,主要原因是受____________控制。

(2)澳大利亚高度发达的商品农牧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这里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中主要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墨累河流域是荒漠化很快的地区之一,简要分析原因。

(4)墨累河流域水资源缺乏,为此澳大利亚政府实施了“东水西调工程”,试分析淡水资源的调入对墨累河流域经济和生态产生的影响。

正确答案

(1)副热带高压带

(2)东南部地区 光热充足、降水丰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3)降水量较少、气候干燥、降水变率大;全球变暖;高强度开发(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用水。

(4)(经济)缓解农业用水的紧张局面,促进农业发展;(生态)缓解土地荒漠化压力,有利于生态维护。

本题考查世界地理(澳大利亚)。

第(1)题,澳大利亚中部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第(2)题,澳大利亚东南部高度发达的商品农牧业从气候、水源、地形、土壤方面分析。

第(3)题,墨累河流域荒漠化既有自然方面原因(气候、地表状况等)也有人为方面原因(植被破坏)。

第(4)题,东水西调一方面缓解农业用水不足,另一方面利于缓解荒漠化压力。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图18中甲市所在的自治州棉花产量占全国的l/8,长绒棉占全国总产量的93%。甲市是重要的棉花交易集散地,棉纺工业发达。

(1)说出甲、乙之间国道的走向,并分析原因。(4分)

(2)分析甲市成为棉花交易集散地的有利区位条件。(5分)

(3)结合材料,提出甲市所在自治州今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5分)

正确答案

(1)大致呈东西走向。(1分)原因:沿山麓地带(或盆地边缘)分布,地势较平坦,建设工程量小;(2分)沿线多城市(绿洲)。(1分)

(2)区域中心城市,信息通达度高;区域交通枢纽,交通运输便利;位于棉花产区,商品来源丰富;棉纺织工业发达,对棉花需求量大;与中亚国家相邻(边境城市或临近中亚产棉区),利于商品进入国际市场。(任答五点,每点1分)

(3)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依托丰富的油气资源,发展石油化工产业;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煤焦化工和能源工业;依托丰富的棉花资源,做大做强棉纺织产业,延长产业链;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依托边境城市区位,发展边境贸易;发展过程中注意生态环境保护。(任答五点,每点1分)

试题分析:(1)根据图示的等高线分布判断,图示甲乙之间的国道基本沿等高线分布呈东西走向,反映地形、水源等因素对交通线建设的影响。(2)影响棉花交易集散地的主要区位条件可从地理位置、原料、市场、交通、政策和工农业基础等因素分析,注意与当地的实际相结合。(3)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从区域第一、二、三产业的合理发展,并结合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况,并能结合图示信息综合分析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区域地理的主干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并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城市交通与生活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