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同学在做“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中:

(1)为了减小测量周期的误差,摆球应选经过最______(填“高”或“低”)点的位置时开始计时并计数1次,且用秒表测得经过该位置n次的时间为t,则单摆的周期为______

(2)用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测摆长,测量情况如图1所示,悬挂点在刻度尺的0mm处,从图中可知单摆的摆长L为______ m.

(3)为了寻找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在实验中要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T与L的数据,以L为横坐标,T为纵坐标得如图2所示图象.据此你猜测L与T可能有的关系是摆长L与______(填、T或T 2)成正比,要证实你的猜测,你应该以摆长L为横坐标,以它(你选定的、T或T 2)为纵坐标作出图象;如果你作出的图象是______,那么你的猜测成立.

(4)下表是“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的有关数据.

①利用上面的数据,在坐标图(图3)中作出L-T 2图象.

②根据图象可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m/s2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摆球经过最低点的位置时速度最大,在相等的距离误差上引起的时间误差最小,测的周期误差最小.所以为了减小测量周期的误差,摆球应选经过最低点的位置时开始计时.由题分析可知,单摆全振动的次数为N=,周期为T==

(2)单摆的摆长L为0.9950m.

(3)由图看出L-T图线是曲线,而且向右弯曲,根据数学知识可以猜想:摆长L与 T 2成正比,以摆长L为横坐标,以T 2为纵坐标作出的图象是过O点的直线.

(4)采用描点法作出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2得,L=,由图求出斜率k=,则=k=,解得,g=9.86m/s2故答案为:(1)低、

(2)0.9950(0.9948-0.9952);

(3)T 2、过O点的直线(或过O点的射线);

( 4)如图(最后一点应舍去)   9.86m/s2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

①他组装单摆时,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如图1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A.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B.可使周期测量得更加准确

C.需要改变摆长时便于调节D.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

②他组装好单摆后在摆球自然悬垂的情况下,用毫米刻度尺从悬点量到摆球的最低端的长度L=0.9990m,再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结果如图2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______mm,单摆摆长为______m.

③如图振动图象真实地描述了对摆长为1m的单摆进行周期测量的四种操作过程,图中横坐标原点表示计时开始,A、B、C均为30次全振动的图象,已知sin5°=0.087,sin15°=0.26,这四种操作过程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正确答案

AC

12.1

0.99295

A

解析

解:(1)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是为了防止动过程中摆长发生变化,如果需要改变摆长来探究摆长与周期关系时,方便调节摆长,故AC正确,

故选AC

(2)游标卡尺示数为:d=12mm+1×0.1mm=12.1mm;

单摆摆长为L=l-=0.9990m-0.00605m=0.99295m

(3)当摆角小于等于5°时,我们认为小球做单摆运动,所以振幅约为:1×0.087m=8.7cm,当小球摆到最低点开始计时,误差较小,测量周期时要让小球做30-50次全振动,求平均值,所以A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

故选A

故答案为:①AC ②12.1 0.99295 ③A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出单摆摆角小于5°时,完成n次全振动的时间为t,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摆线长为L,用螺旋测微器测得摆球直径为d.

(1)用上述物理量的符号写出测重力加速度的一般表达式:g=______

(2)要在摆球通过______位置时开始计时

(3)实验中,有个同学发现他测得的当地重力加速度总是偏大,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A.实验室处在高山上,距离水平面太高

B.单摆所用的摆球太重了

C.测出n次全振动的时间t,误作为(n-1)次全振动的时间进行计算

D.以摆线长与摆球直径之和作为摆长来计算.

正确答案

平衡

D

解析

解:(1)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推导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

(2)数次数时应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此位置速度大,变化快,容易数次数,故为:平衡

(3)若测得的当地重力加速度总是偏大,有两种可能:L的测量值偏大,或T的测量值偏小.

A、实验室处在高山上,距离水平面太高,因为越往高处,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知物体与地球之间的吸引力越小,则测得的当地的加速度结果偏小,故A错误;

B、根据公式,单摆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无关.故B错误;

C、测出次n全振动的时间t,误作为(n-1)次全振动的时间进行计算,则:T==T真,周期的测量值偏大,测得的g会偏小.故C错误;

D、以摆线长与摆球直径之和作为摆长来计算,L=l+d>l+=L真即摆长的测量值偏大,测得的结果偏大.故D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1),(2)平衡,(3)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除用铁夹、铁架台、游标卡尺、带中心孔的金属小球和细线这些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有:______

(2)本实验中,如下哪些措施是必要的______

A.测周期时,单摆的摆角应大于10°

B.测周期时,应取摆球通过最低点处计时并测量摆球全振动30~50次的时间

C.装置单摆时,摆线应尽可能长些,摆球应选密度大而体积小的小球,且用夹板夹紧摆线

D.要使单摆在竖直平面内摆动,不得使其形成锥形摆或摆球转动

E.测摆长时,为了测量方便,应将单摆放在桌面上,拉直后用米尺测出摆球球心到摆线某点O的长度作为摆长,然后将单摆从O点吊起.

(3)如果在实验中误将摆线长度当成了摆长,那么通过公式直接计算出的重力加速度将______(“偏大”、“偏小”);如果在实验中,误将振动29次的时间计成了30次的时间,那么所测重力加速度将______(“偏大”、“偏小”);如果在实验开始计时,秒表过早按下,那么所测重力加速度将______(“偏大”、“偏小”).

(4)增大单摆简谐振动周期的方法是______

A.只加大摆长

B.只加大摆角

C.只加大摆球质量

D.将单摆由北京移至赤道

(5)某同学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量不同摆长情况下单摆的振动周期,并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做出了T2-L图线,如图所示,由此图线可知重力加速度为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据该实验原理和实验要求,应用刻度尺测摆长,游标卡尺测金属球的直径、秒表测时间、铁夹、铁架台、带中心孔的金属小球和细线等仪器.所以还需要有:刻度尺、秒表.

(2)A、单摆测量周期时,摆角不能大于5°,否则单摆的运动就不是简谐运动,故A错误;

B、采用累积法测周期,即测量摆球全振动30~50次的时间t,再根据T=得到周期.应从摆球通过最低点处计时,此时摆球的速度最大,引起的时间误差最小,故B正确.

C、据该实验的要求和误差分析可知,该实验中要求摆线应长一点;摆球质量大一些,且不能使上端的摆线移动,用夹板夹紧摆线.故C正确.

D、要使单摆在竖直平面内摆动,不得使其形成锥形摆或摆球转动,否则单摆公式就不能运用,故D正确.

E、应让单摆悬挂起来,用米尺测出摆球球心到摆线某点O的长度作为摆长,然后将单摆从O点吊起,故E错误.

故选:BCD

(3)单摆周期为:T=,n为单摆全振动的次数;由单摆周期公式T=2π可得,重力加速度:g==

据此公式可知:在实验中误将摆线长度当成了摆长,比实际摆长偏小,所测重力加速度将偏小.

如果在实验中,误将振动29次的时间计成了30次的时间,即n变大,所测重力加速度将偏大.

如果在实验开始计时,秒表过早按下,测量的周期偏大,所测重力加速度将偏小.

(4)根据单摆周期公式T=2π可得,增大单摆简谐振动周期的方法是增大摆长或减小重力加速度,可将将单摆由北京移至赤道,单摆的周期与振幅和摆球质量

无关,故选:AD

(5)由单摆周期公式T=2π可得:T2=L,则知T2-L图象的斜率:k=

由图象可知,图象斜率:k===4,则 g=2≈9.86m/s2

故答案为:(1)刻度尺、秒表;(2)BCD;(3)偏小;偏大;偏小;(4)AD;(5)9.86m/s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同学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①用游标上有10个小格的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如右图甲所示,可读出摆球的直径为______cm.把摆球用细线悬挂在铁架台上,测量摆线长,通过计算得到摆长L.

②用秒表测量单摆的周期.当单摆摆动稳定且到达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记为n=1,单摆每经过最低点记一次数,当数到n=60时秒表的示数如右图乙所示,该单摆的周期是T=______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测量出多组周期T、摆长L数值后,画出T2-L 图象如右图丙,此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是______

A.gB.C.D.

④题③中,在描点时若误将摆线长当做摆长,那么画出的直线将不通过原点,由图线斜率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将因此而产生哪一种结果?______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⑤该小组的另一同学没有使用游标卡尺也测出了重力加速度.他采用的方法是:先测出一摆线较长的单摆的振动周期T1,然后把摆线缩短适当的长度△l,再测出其振动周期T2.用该同学测出的物理量表达重力加速度为g=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20mm,游标读数为0.1×6mm=0.6mm,所以摆球的直径为 d=20.6mm=2.06cm

②由单摆全振动的次数为n=29.5次,秒表读数为t=67.4s,该单摆的周期是T==2.28s

③由周期公式T=2π,可得

 T2=L可知,T2-l图线斜率k=.故选:C.

④描点时若误将摆线长当作摆长,那么画出的直线将不通过原点,T2=(L线+),即作出T2-L线的图象,斜率不变,由图线斜率得到的重力加速度与原来相比,其大小不变,故选:C.

⑤先测出一摆线较长的单摆的振动周期T1

T1=2π

然后把摆线缩短适当的长度△l,再测出其振动周期T2

T2=2π

解得:g=

故答案为:

①2.06;②2.28s;③C;④C;⑤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