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现象和磁场
- 共315题
自然界中的电和磁等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的,很多物理学家为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做出了贡献.最早发现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的科学家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奥斯特实验证明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这是第一个发现了电和磁存在联系的实验.奥斯特由于这个贡献而载入物理史册.
故选:D.
下列关于磁体和磁体、磁体和电流、电流和电流之间相互作用的流程图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磁极与磁极、电流和磁极,电流和电流之间均是通过磁场产生相互作用的;故ABD均正确,C不正确;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C.
关于磁场和磁感线的描述,正确的说法有(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磁场和电场一样,也是一种物质,即磁场时一种客观存在.故A正确;
B、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强弱,磁场线的方向表示磁场的方向,故B正确
C、磁感线是闭合曲线,在磁体外部,从磁铁的北极出发,进入南极;在磁体内部,从南极指向北极.C错误.
D、磁感线是描述磁场分布而假想的,可以用细铁屑连成的曲线来表示,没有细铁屑的地方仍然可能存在磁场,故D错误;
故选:AB.
关于宇宙中的天体的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宇宙中很多天体都有与地球相似的磁场;但并不是所有天体磁场都与地球相同;故AB正确;
C、指南针只有在磁场类似于地球磁场的天体上才能正常工作;在其他星球上则不能正常工作;如指南针在火星上就不能正常工作;因火星中没有与地球相似的磁场;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BC.
安培的磁性起源的假说,揭示了磁现象的电本质,它使我们认识到,______的磁场和______的磁场一样,都是由______产生的.
正确答案
磁铁
电流
运动电荷
解析
解:电流的形成是因电荷的定向移动,故它周围的磁场是因电荷的运动.
磁铁周围的磁场,人们仍认为是因电荷的运动,因磁铁的由分子组成的,而分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分子在运动,因此组成分子的电荷也在运动,整体运动的有序性,就可在其周围形成磁场.所以磁铁的磁场与电流的磁场是一样的,都是由运动电荷产生的.
故答案为:磁铁,电流,运动电荷.
下列关于磁场和磁感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磁感线在磁铁的外部是从磁铁的N极到S极,在磁铁的内部是S极指向N极,磁铁内部的磁感线与外部的磁感线形成闭合曲线,故A错误;
B、磁感线可以形象地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但不是真实存在的,B错误;
C、磁场和电场一样,也是一种物质,C正确;
D、细铁屑在磁场周围排列出的曲线可以形象的反应磁场的分布,但不是磁感线.D错误.
故选:C.
下列关于磁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磁场存在与磁体周围和电流周围,磁场和电场一样,是客观存在的特殊物质.故A正确;B错误;
C、磁极与磁极之间不需接触也能发生作用.故C错误;
D、磁场对放入它周围的磁铁产生力的作用,磁体的周围没有磁体时,磁场仍然是存在的.磁场的存在于周围有没有磁体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放飞的信鸽一般都能回到家中,不会迷失方向,这是因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放飞的信鸽一般都能回到家中,不会迷失方向,是由于鸽子体内有某种磁性物质,它能借助地磁场辨别方向.
故选:D.
现代人几乎离不了方便的磁卡,利用磁性材料记录信息的磁卡保存不当就会失去磁性.关于磁卡保存,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磁卡内部的分子电流的排布按一定的规律进行的,但在剧烈敲打时,分子电流的排布重新变的杂乱无章,每个分子电流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故对外不显磁性,所带信息消失,故需要用软纸轻擦磁卡,故做法A是正确的.
B、磁卡内部的分子电流的排布按一定的规律进行的,但在剧烈敲打时,分子电流的排布重新变的杂乱无章,每个分子电流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故对外不显磁性,所带信息消失,故不能用磁卡拍打桌面,即做法B是错误的.
C、磁卡内部的分子电流的排布按一定的规律进行,故对外显现磁性,但在高温时,分子电流的排布重新变的杂乱无章,每个分子电流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磁卡所带信息消失,故应使磁卡远离热源,故C做法正确.
D、磁卡内部的分子电流的排布按一定的规律进行,故对外显现一定的磁性,携带一定的信息,但当磁卡靠近磁体时是由于受到磁场的作用力分子电流的排布发生改变,磁卡所带信息消失,故做法D是正确的.
本题选错误的做法,故选:B.
磁体是通过______对铁一类物质发生作用的,磁场和电场一样,是客观存在的;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______,同名磁极______,异名磁极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磁体通过磁场对铁等物质产生力的作用;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 磁极,一个磁体上有 两个磁极,分别叫 南极和 北极.磁体靠近时,同名磁极之间相互 排斥异名磁极之间相互 吸引.
故本题答案为:磁场,磁极,排斥,吸引.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