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会计
- 共627题
用于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总资产报酬率指标中的“报酬”是指()。
A.息税前利润
B.营业利润
C.利润总额
D.净利润
正确答案
A
解析
因此,总资产报酬率指标中的“报酬”是指息税前利润。
资产报酬率是用于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该指标中的“报酬”是指( )。
A.净利润
B.利润总额
C.营业利润
D.息税前利润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全部资产平均余额。可以这样来记忆:资产报酬率考查的是资产的回报率,也就是资产所带来的全部利润。利息和所得税都是资产所带来的利润,只不过一部分给债权人了,因为资产中有一部分是债权人的,一部分缴所得税了。
ABC公司有三个业务类似的投资中心,使用相同的预算进行控制,其2011年的有关资料如下: 在年终进行业绩评价时,管理层对三个部门的评价发生分歧,有人认为C部门全面完成预算,业绩最佳;有人认为B部门营业利润最大,应是最好的;有人认为A部门节约了资金,是最好的。
假设该公司要求的报酬率为16%,请你对三个部门业绩进行分析评价并排出优劣次序。
正确答案
(1)计算投资报酬率:
A部门=19/90=21.11%
B部门=20/100=20%
C部门=18/100==18%
(2)计算剩余收益:
A部门=19-90×16%=4.6(万元)
B部门=20-100×16%=4(万元)
C部门=18-100×16%=2(万元)
因此,可以认为A部门业绩最好,B部门业绩次之,C部门业绩最差。
解析
暂无解析
市场绩效的评价准则包括( )。
A.价格对生产要素流动的导向作用
B.企业的生产量是否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
C.商品的质量和品种规格是否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D.企业生产耗费和利润率的高低
E.产业的技术是否进步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解析] E项,市场绩效的评价准则之一是看产业的技术进步是否在不断加快。
下列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在中间产品存在完全竞争市场时,市场价格是理想的转移价格
B.如果中间产品没有外部市场,则不宜采用内部协商转移价格
C.采用变动成本加固定费作为内部转移价格时,供应部门和购买部门承担的市场风险是不同的
D.采用全部成本加上一定利润作为内部转移价格,可能会使部门经理作出不利于企业整体的决策
正确答案
B,C,D
解析
[解析] 在中间产品存在完全竞争市场时,市场价格减去对外销售费用是理想的转移价格,所以选项A的说法错误;如果中间产品存在非完全竞争的外部市场,可以采用协商的办法确定转移价格,所以如果中间产品没有外部市场,则不宜采用内部协商转移价格,所以选项B的说法正确;采用变动成本加固定费作为内部转移价格时,如果最终产品的市场需求很少,购买部门需要的中间产品也变得很少,但它仍然需要支付固定费,在这种情况下,市场风险全部由购买部门承担了,而供应部门仍能维持一定利润水平,此时两个部门承担的市场风险是不同的,所以选项C的说法正确;采用全部成本加上一定利润作为内部转移价格,可能是最差的选择,它既不是业绩评价的良好尺度,也不能引导部门经理做出有利于企业的明智决策,所以选项D的说法正确。
市场绩效是指市场运行的效率,即在一定市场结构下,企业市场行为所形成的资源配置、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实现程度等方面的现实状态。衡量市场绩效的主要标准有()。
A.价格―边际成本比
B.资源配置效率
C.收入分配
D.创新速度
E.利润
正确答案
A,B,D,E
解析
衡量市场绩效,这是产业组织学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的问题。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最大的总满足或社会福利最大化是资源配置效率的最高境界。对市场绩效的评价应该是一个包含利润率、产业资源配置效率、产业规模效率、技术进步水平以及勒纳指数(价格―边际成本比)等多项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
关于利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B.利润往往是评价企业管理层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时的重要参考
C.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D.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金额的计量,不涉及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在财务评价中,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率的作用是( )。
A.计算财务净现值指标的折现率
B.衡量项目投资利润率是否达到或超过本行业的平均水平
C.判断各行业评价财务内部收益率指标的基准
D.判断项目投资利润率是否达到本行业最低利润率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体现投资中心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评价指标是( )。
A.利润
B.责任成本
C.投资报酬率
D.剩余收益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体现投资中心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评价指标是剩余收益。所以本题答案为D。
物业管理绩效评价的评议指标包括( )。
A.总资产增长率、3年利润平均增长率、资产负债率
B.经营者基本素质、服务满意度、基础管理水平
C.在岗员工素质状况、服务硬环境
D.发展创新能力、经营发展策略
E.综合社会贡献
正确答案
B,C,D,E
解析
[解析] 物业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和评议指标三个层次30项指标构成。其中,评议指标包括:①经营者基本素质;②服务满意度;③基础管理水平;④在岗员工素质状况;⑤服务硬环境;⑥发展创新能力;⑦经营发展策略;⑧综合社会贡献。
案例分析题四(本题10分) M公司为一家中央国有企业,拥有两家业务范围相同的控股子公司A、B,控股比例分别为52%和75%。在M公司管控系统中,A、B两家子公司均作为M公司的利润中心。A、B两家公司2009年经审计后的基本财务数据如下(金额单位为万元): 公司 相关财务数据 子公司A 子公司B 1.无息债务(平均) 300 100 2.有息债务(平均,年利率为6%) 700 200 3.所有者权益(平均) 500 700 4.总资产(平均) 1500 1000 5.息税前利润 150 100 适用所得税税率 25% 平均资本成本率 5.5% 2010年初,M公司董事会在对这两家公司进行业绩评价与分析比较时,出现了较大的意见分歧。以董事长为首的部分董事认为,作为股东应主要关注净资产回报情况,而A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远高于B公司,因此A公司的业绩好于B公司。以总经理为代表的部分董事认为,A、B两公司都属于总部的控股子公司且为利润中心,应当主要考虑总资产回报情况,从比较两家公司总资产报酬率(税后)结果分析,B公司业绩好于A公司。 假定不考虑所得税纳税调整事项和其他有关因素。 要求:简要说明采用经济增加值指标进行业绩评价的优点和不足。
正确答案
(1)采用经济增加值指标进行业绩评价的优点: 可以避免会计利润指标评价的局限性,有利于消除或降低盈余管理的动机或机会(0.5分) (或:考虑了资本投入与产出效益)(0.5分) 比较全面地考虑了企业资本成本(0.5分) 能够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和资本使用效率提高(或:促进企业价值管理或创造) (2)采用经济增加值指标进行业绩评价的不足: ①经济增加值未能充分反映产品、员工、客户、创新等非财务信息;(0.5分) ②经济增加值对于长期现金流量缺乏考虑;(0.5分) ③计算经济增加值需要预测资本成本并取得相关参数有一定难度(0.5分)
解析
暂无解析
编制利润表有哪两种观点试结合利润表的作用对两种观点加以评述。
正确答案
会计理论上存在着两种编制利润表的观点,即本期营业观和损益满计观。
(1)本期营业观,指本期利润表中所计列的收益仅包括本期由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各项成果,也即仅反映本期经营性的业务成果。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项目以及不属于本期经营活动的收支项目不列入利润表,而是直接在留存利润表或利润分配表中反映。主张本期营业观的主要依据是:
①利润表的主要作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的经营成果,据以解释、评价和预测企业的获利能力。纳入利润表的项目应该以能反映管理部门可控制的、表明企业努力程度的当期营业活动的成果为限。这样的收益信息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如将营业外收支、非常损益编入利润表,则表述的企业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并不足以衡量企业的主观努力程度;
②股东和潜在的股东对利润表最感兴趣或最关心的是由当期正常营业活动所产生的损益。利润表只编列当期营业活动的经营成果,剔除与当期营业活动无关的收支业务,则可提高利润表的可预测性。如果将当期发生的所有收支业务均纳入利润表,则不容易看出企业正常的经营成果,亦难以判断企业的盈亏趋势,更不利于将各期利润表以及与同行业中其他企业的利润表进行相互比较,分清优劣;
③本期利润表中如果包括前期损益调整数以及营业外收支、非经常性净损失,则使本期利润不能反映实际的盈利水平,而且不仅前期的利润表信息失实,更使本期利润和后期利润数据受到牵连,一错再错。
(2)损益满计观,指本期利润应包括所有由本期确认的业务活动引起的损益项目依照这一观点,所有当期营业活动引起的收入、费用等项目,营业外收支、非常净损失,以及前期损益调整,项目等均无一遗漏地纳入利润表;利润分配表仅包括期初未分配利润余额、本期税后净利润或净损失、股利分配以及期末未分配利润等项目。损益满计观也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概述如下:
①营业与非营业项目以及本期确认与非本期确认的收支项目有时极难划分。同一项目在一家公司可能是营业项目,在另一家公司则为营业外项目,甚至在同一企业,同一项目在某一年度为营业外项目,而在以后年度则可能演变为营业项目,有些收支项目的确认也带有主观性。在这些情况下,若采用本期营业观编制利润表,则不同企业的利润表及同一企业不同年度的利润表势必将不具有可比性;
②由于上述原因,采用本期营业观,将使管理部门有任意操纵各年收益信息的机会,如故意将非常损益项目列为正常损益项目,或者相反;
③损益满计观下利润表较易编制及理解,会计入员虽然也要区分营业收益与非营业收益,界定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项目,但即使不易分清,也不会影响利润表的完整性;
④在利润表按损益满计观编制情况下,再将各种损益项目的性质加以充分披露,报表用户便能按其各自的需要对收益项目加以分类,然后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作出合理的判断。
对于以上两种编制利润表的观点,我国会计实务采取的是损益满计观,即将营业外项目列入利润表,非常项目作为利润表的附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项目除需要调整本年度或上年度实际数外,也作为利润表的附注,利润分配表作为利润表的附表。
解析
暂无解析
在评价一个企业管理者的素质时,有人说:“只要企业能获得利润,其管理者的素质就是好的。”
以下各项都是对上述看法的质疑,除了( )。
A.有时管理层会用牺牲企业长远利益的办法获得近期利润
B.有的管理者采取不正当竞争的办法,损害其他企业,获得本企业的利益
C.某地的卷烟厂连年利润可观,但领导层中挖出了一个贪污集团
D.某电视机厂的领导任人唯亲,工厂越办越糟,群众意见很大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D项中电视机厂领导的行为并没有给企业带来利益。
某车间其四月份的成本预算资料如下:可控成本总额为20万元,其中固定成本为10万元;不可控成本为15万元,全部为固定成本,预算产量为10000件。
四月份的实际成本资料如下:可控成本为20.5万元,其中固定成本为10.5万元;不可控成本为18万元,实际产量为11000件。
要求:
(1) 若该车间为成本中心
① 计算预算单位变动成本;
② 计算其责任成本变动额和变动率;
③ 登记下列责任报告,并评价该车间成本控制业绩;
成本项目 实际 预算 差异
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合计
` (2) 若该车间为利润中心,内部转移价格为每件50元,计算利润中心负责人的可控利润和利润中心的可控利润。
正确答案
①预算单位变动成本=(200000-100000)/10000=10元/件
②实际产量的预算成本=100000+10×11000=210000元
责任成本变动额=20.5-21=-0.5(万元)
责任成本变动率=-0.5/21=-2.38%
③
成本项目 实际 预算 差异
变动成本 10万元 11万元 -1
固定成本 10.5万元 10万元 0.5
合计 20.5 21 -0.5
该车间固定成本比预算超支了,但变动成本节约较多,总体成本控制业绩较好。
(2) 利润中心负责人的可控利润=11000×50-205000=345000(元)
利润中心的可控利润=345000-180000=165000(元)
解析
暂无解析
下列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在中间产品存在完全竞争市场时,市场价格是理想的转移价格
B.如果中间产品没有外部市场,则不宜采用内部协商转移价格
C.采用变动成本加固定费作为内部转移价格时,供应部门和购买部门承担的市场风险是不同的
D.采用全部成本加上一定利润作为内部转移价格,可能会使部门经理作出不利于企业整体的决策
正确答案
B,C,D
解析
[解析] 在中间产品存在完全竞争市场时,市场价格减去对外销售费用是理想的转移价格,所以选项A的说法错误;如果中间产品存在非完全竞争的外部市场,可以采用协商的办法确定转移价格,所以如果中间产品没有外部市场,则不宜采用内部协商转移价格,所以选项B的说法正确;采用变动成本加固定费作为内部转移价格时,如果最终产品的市场需求很少,购买部门需要的中间产品也变得很少,但它仍然需要支付固定费,在这种情况下,市场风险全部由购买部门承担了,而供应部门仍能维持一定利润水平,此时两个部门承担的市场风险是不同的,所以选项C的说法正确;采用全部成本加上一定利润作为内部转移价格,可能是最差的选择,它既不是业绩评价的良好尺度,也不能引导部门经理做出有利于企业的明智决策,所以选项D的说法正确。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