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I.“阿波罗登月计划”总指挥韦伯在“阿波罗”登月成功后曾说:“阿波罗计划”中没有一项新发明的技术,都是现成的技术,关键在于综合.综合也是创新,例如可以用玻璃管制成的U形管、T形管、乳胶管、弹簧夹连接成如图所示的一种装置,在U型管中加入适量的红色溶液,即得简单U型气压计,我们可将它应用于多项实验,如:A.证明空气中的氧气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如铁生锈);B.溶解热效应实验(如硝酸铵溶于水);C.装置的气密性检验实验;D.检验某些气体性质的实验(如CO2,SO2、Cl2等与碱溶液的反应)等等.请从A或B中选择一项实验,画出该实验的装置图,写出实验名称.要求:①除U形气压计外,其他实验仪器或用品仅能从以下仪器中选取:广口瓶、小试管、胶头滴管、橡皮塞、乳胶管、导管;②实验药品或试剂自定,但需在图中注明.

______

实验名称:

Ⅱ.广口瓶简单,但它的用途真不简单!实验室用Zn粒和盐酸反应制得的H2,其中含酸雾、水汽、硫化氢及少量氧气等杂质气体,某同学仅用四只广口瓶设计了以下几种装置,按一定顺序连接,便达到了当气体通过时,每一装置除去一种气体的目的.

(1)它们连接的顺序为______

(2)除去H2S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3)除去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

正确答案

a→b→e→f→g→h→d→c

Cu2++H2S=CuS↓+2H+

4Fe2++O2+4H+=4Fe3++2H2O

装有FeSO4和H2SO4溶液的广口瓶中溶液的颜色由浅绿色变成棕黄色

解析

解:Ⅰ、钢铁锈蚀条件是:同时和氧气、水接触,可以将试管中铁钉浸在水里,让铁钉同时和氧气、水接触,钢铁锈蚀是吸氧腐蚀,氧气的量会减少,可以用U型气压计来检测氧气量的减少,硝硝酸铵溶解是吸热的过程,吸收的热能让周围气体温度降低,气体热胀冷缩,降温使气压减少,可以用U型气压计来检测,故答案为:

Ⅱ.(1)氢气的酸雾即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可以用冷水吸收,硫化氢气体可以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沉淀,用硫酸铜来吸收,氧气可以将硫酸亚铁氧化,用硫酸亚铁来除去,水可以用浓硫酸来吸收,作为洗气装置,导管一定要长进短出,,水的除去一定要放在最后,其他气体的除去先后可以颠倒,故连接顺序是:a→b→e→f→g→h→d→c(其他答案合理也得分);

(2)硫酸铜和硫化氢反应的实质是:Cu2++H2S=CuS↓+2H+,故答案为:Cu2++H2S=CuS↓+2H+

(3)氧气氧化亚铁离子的实质是:4Fe2++O2+4H=4Fe3++2H2O,现象是:装有FeSO4和H2SO4溶液的广口瓶中溶液的颜色由浅绿色变成棕黄色,故答案为:4Fe2++O2+4H=4Fe3++2H2O;装有FeSO4和H2SO4溶液的广口瓶中溶液的颜色由浅绿色变成棕黄色.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以下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B给烧瓶里的液体加热时,垫上石棉网

C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D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的质量时,砝码放在右盘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固体中的湿存水倒流发生试管受热不均匀炸裂,故A正确;

B.烧瓶底部表面积大,受热易不均匀,对烧瓶进行加热时,为防止加热时烧瓶底炸裂,需垫石棉网,故B正确;

C.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容易引发火灾,故C错误;

D.托盘天平称量时左物右码,故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操作不能在石英坩埚中进行的是(  )

A加热分解NaHCO3

B加热硫酸铜晶体

C熔化烧碱

D加热氯酸钾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NaHCO3不与二氧化硅反应,故A错误;

B.硫酸铜不与二氧化硅反应,故B错误;

C.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所以不能在二氧化硅坩埚中进行,故C正确;

D.氯酸钾不与二氧化硅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蒸馏水,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B实验台上的钠着火了,应使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C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的水溶液一定呈碱性

D乙酸与乙醇的密度不同,所以乙酸与乙醇的混合溶液可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浓硫酸稀释时,应向蒸馏水中慢慢加入浓硫酸,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故A错误;

B.泡沫灭火器中喷出泡沫的成分主要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不能用来扑灭钠燃烧的火焰,故B错误;

C.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气体的水溶液一定呈碱性,故C正确;

D.乙醇和乙酸是互溶的,不分层,所以无法用分液法分离,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一根密闭的长玻璃管的一端分别加热 ①碳酸氢铵、②氯化铵、③碳酸钠、④碘单质,在远离加热端的某处,重新得到被加热物质的是(  )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②和④

D②和③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①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NH3↑+H2O+CO2↑,只能有强酸生成弱酸,不能逆向发生,故①错误;

②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NH3↑+HCl↑,冷却后,NH3+HCl=NH4Cl,重新得到氯化铵,故②正确;

③碳酸钠受热不分解,故③错误;

④碘单质受热易升华,在远离加热端受冷发生凝华重新得到碘单质,故④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火焰会进入灯内,引起危险事故,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故A错误;

B、天平只能读到小数点后面一位,不会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两位,故B错误;

C、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超过其体积的三分之一,否则加热可能沸腾溅出,影响实验结果,并且试管要和桌面成45°角倾斜,故C正确;

D、量取9.5mL的液体应该用10mL的量筒,用100mL的量同时会导致误差太大,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烧杯或试管里进行固体物质的溶解时,为了加快溶解速度,常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搅拌、升温都能加快水分子运动速度,也就能加快食盐与水的接触机会,从而加快了食盐的溶解速率,固体颗粒大小决定了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的大小,也能改变溶解速率,将固体粉碎增加了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也就加快了固体的溶解速率.故答案为:粉碎;加热;搅拌.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给3mL液体加热,需使用的仪器有(  )

①试管    ②烧杯    ③试管夹     ④酒精灯⑤蒸发皿  ⑥石棉网  ⑦铁架台(带铁圈)

A①③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④⑥⑦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给试管加热时,用木质试管夹夹着离试管口约处,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首先预热,试管口与水平面呈45度夹角.所以用到仪器有:试管、酒精灯、试管夹.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

A手持试管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

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C用天平称量药品时用手直接拿砝码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取完浓溶液的量筒不需要洗涤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用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住距试管口约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进行加热,故A错误;

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可能引起爆炸,故B错误;

C.使用托盘天平时,用手拿砝码,应该用镊子,否则容易使砝码锈蚀,故C错误;

D.配制溶液时,量筒不需要洗涤,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闻气体气味

B

       加热水

C 

        倾倒液体

D

   移走蒸发皿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故A错误;

B.给液体加热时试管不能对着自己和别人,以免产生危险,故B错误;

C.倾倒液体时必须口对口,标签对手心,试剂瓶的瓶塞倒放在实验台上,故C正确;

D.移走蒸发皿应用坩埚钳,故D错误.

故选C.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分子的性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