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请回答下列有关DIS实验“研究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的问题.

(1)如图所示,用一个带有刻度的注射器及DIS实验系统来探究气体的压强与体积关系.实验中气体的质量保持不变,气体的体积直接从注射器上读出,气体的压强是由图中______传感器通过计算机系统得到.

(2)完成本实验的基本要求是______

A.在等温条件下操作.

B.封闭气体的容器密封良好.

C.必须弄清所封闭气体的质量.

D.气体的压强和体积必须用国际单位.

(3)某同学在做本实验时,按实验要求组装好实验装置,然后缓慢推动活塞,使注射器内空气柱从初始体积20.0ml减为12.0ml.实验共测五次,每次体积值直接从注射器的刻度读出并输入计算机,同时由传感器测得对应体积的压强值.实验完成后,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如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pV(×105Pa•m1)一栏中的数值越来越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A.实验时注射器活塞与筒壁间的摩擦力不断增大.

B.实验时环境温度增大了.

C.实验时外界大气压强发生了变化.

D.实验时注射器的空气向外发生了泄漏.

正确答案

解:(1)用DIS实验“研究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时,气压用压强传感器测量;

(2)A、B、玻意耳定律成立的前提是等温且质量一定,故A正确,B正确;

C、玻意耳定律成立的前提是等温且质量一定,气体质量具体值不需要测量,故C错误;

D、玻意耳定律成立的前提是等温且质量一定,单位可以不用国际单位,故D错误;

(3)A、实验时注射器活塞与筒壁间的摩擦力不断增大,不会影响气压与体积,故A错误;

B、实验时环境温度增大了,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C,PV乘积变大,故B错误;

C、封闭气体压强与外界大气压强无关,故C错误;

D、实验时注射器的空气向外发生了泄漏,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C,常数C与质量有关,变小,故PV乘积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1)压强;(2)AB;(3)D.

解析

解:(1)用DIS实验“研究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时,气压用压强传感器测量;

(2)A、B、玻意耳定律成立的前提是等温且质量一定,故A正确,B正确;

C、玻意耳定律成立的前提是等温且质量一定,气体质量具体值不需要测量,故C错误;

D、玻意耳定律成立的前提是等温且质量一定,单位可以不用国际单位,故D错误;

(3)A、实验时注射器活塞与筒壁间的摩擦力不断增大,不会影响气压与体积,故A错误;

B、实验时环境温度增大了,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C,PV乘积变大,故B错误;

C、封闭气体压强与外界大气压强无关,故C错误;

D、实验时注射器的空气向外发生了泄漏,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C,常数C与质量有关,变小,故PV乘积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1)压强;(2)AB;(3)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气缸呈圆柱形,上部有挡板,内部高度为d.筒内有一个很薄的质量不计的活塞封闭一定量的气体,开始时活塞处于离底部d/2的高度,外界大气压强为1×l05帕,温度为27℃,现对气体加热.求:

(1)气体温度达到127℃,活塞离底部的高度.

(2)气体温度达到387℃时,活塞离底部的高度和气体的压强.

正确答案

解:(1)以封闭气体为研究对象:

设温度升高到T0时,活塞刚好到达汽缸口.此时有:p2=p0,V2=dS,T2

根据盖•吕萨克定律:,得T2=600K.

由于T3=400K<T2,故有p3=p0,V3=l3S,T3=400K;

,得

(2)T4=660K>T2,封闭气体先做等压变化,活塞到达汽缸口之后做等容变化.

所以:l4=d

此时有:p4,V4=dS,T4=600K;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解得 

答:(1)气体温度达到127℃,活塞离底部的高度为

(2)气体温度达到387℃时,活塞离底部的高度为d,气体的压强为1.1×105Pa.

解析

解:(1)以封闭气体为研究对象:

设温度升高到T0时,活塞刚好到达汽缸口.此时有:p2=p0,V2=dS,T2

根据盖•吕萨克定律:,得T2=600K.

由于T3=400K<T2,故有p3=p0,V3=l3S,T3=400K;

,得

(2)T4=660K>T2,封闭气体先做等压变化,活塞到达汽缸口之后做等容变化.

所以:l4=d

此时有:p4,V4=dS,T4=600K;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解得 

答:(1)气体温度达到127℃,活塞离底部的高度为

(2)气体温度达到387℃时,活塞离底部的高度为d,气体的压强为1.1×105P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为了测量大米的密度,某同学实验过程如下:

(1)取适量的大米,用天平测出其质量,然后将大米装入注射器内;

(2)缓慢推动活塞至某一位置,记录活塞所在位置的刻度V1,通过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从计算机上读取此时气体的压强P1

(3)重复步骤(2),记录活塞在另一位置的刻度V2和读取相应的气体的压强P2

(4)根据记录的数据,算出大米的密度.

①如果测得这些大米的质量为6.46×10-3kg,则大米的密度为______kg/m3

(结果取二位有效数字).

②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应做怎样改进?

③请设想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一个问题.

正确答案

解:(1)设大米的体积为V,以注射器内封闭的气体为研究对象,

由玻意耳定律可得:P1(V1-V)=P2(V2-V),

解得V=

大米的密度为:

ρ====1.7×103kg/m3

(2)可以改变气体的体积,测出若干个压强值,然后作出V-图,图线与V轴的交点就是大米的体积.

(3)大米含水量多少影响其密度、连接传感器的管子影响体积的测量、气体温度发生了变化(压缩气体速度太快)、放入的大米量太少影响测量精度等等.

故答案为:(1)1.7×103

(2)可以改变气体的体积,测出若干个压强值,然后作出V-图,图线与V轴的交点就是大米的体积.

(3)大米含水量多少影响其密度、连接传感器的管子影响体积的测量、气体温度发生了变化(压缩气体速度太快)、放入的大米量太少影响测量精度等等.

解析

解:(1)设大米的体积为V,以注射器内封闭的气体为研究对象,

由玻意耳定律可得:P1(V1-V)=P2(V2-V),

解得V=

大米的密度为:

ρ====1.7×103kg/m3

(2)可以改变气体的体积,测出若干个压强值,然后作出V-图,图线与V轴的交点就是大米的体积.

(3)大米含水量多少影响其密度、连接传感器的管子影响体积的测量、气体温度发生了变化(压缩气体速度太快)、放入的大米量太少影响测量精度等等.

故答案为:(1)1.7×103

(2)可以改变气体的体积,测出若干个压强值,然后作出V-图,图线与V轴的交点就是大米的体积.

(3)大米含水量多少影响其密度、连接传感器的管子影响体积的测量、气体温度发生了变化(压缩气体速度太快)、放入的大米量太少影响测量精度等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实验桌上有满足要求的细绳若干,钩码足够多(每个重0.5N),弹簧测力计一只(量程为10N、分度值为0.2N),细沙足量,小桶、烧杯各一个,光滑玻璃板一块,面积为2cm2带有挂钩的小吸盘一个.请你利用上述器材设计出两种粗略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方案.

(1)实验原理是______

(2)要求写出:两种方案的实验步骤及需测量的物理量;

(3)对两种方案的可操作性和误差进行简单评估,写出一条即可.

正确答案

解:(1)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原理:P=

故答案为:P=

(2)方法一:①将蘸水的面积为2cm2带有挂钩的小吸盘压在光滑水平的玻璃板上,挤出塑料吸盘内的空气;

②将装有适量细砂的小桶轻轻地挂在吸盘的塑料挂钩上;

③轻轻地向小桶内加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离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这时小桶和沙的总重力G.

方法二:①将蘸水的面积为2cm2带有挂钩的小吸盘压在光滑水平的玻璃板上,挤出塑料吸盘内的空气;

②用弹簧测力计钩着吸盘挂钩缓慢往上拉,直到吸盘脱离板面;

③记录刚刚拉脱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这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

(3)第二种方案中,当吸盘刚刚拉脱时,由于弹簧测力计不稳定,所以读数时,容易出错.

解析

解:(1)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原理:P=

故答案为:P=

(2)方法一:①将蘸水的面积为2cm2带有挂钩的小吸盘压在光滑水平的玻璃板上,挤出塑料吸盘内的空气;

②将装有适量细砂的小桶轻轻地挂在吸盘的塑料挂钩上;

③轻轻地向小桶内加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离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这时小桶和沙的总重力G.

方法二:①将蘸水的面积为2cm2带有挂钩的小吸盘压在光滑水平的玻璃板上,挤出塑料吸盘内的空气;

②用弹簧测力计钩着吸盘挂钩缓慢往上拉,直到吸盘脱离板面;

③记录刚刚拉脱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这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

(3)第二种方案中,当吸盘刚刚拉脱时,由于弹簧测力计不稳定,所以读数时,容易出错.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研究一定质量气体的压强与温度的关系.他们在试管中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将压强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压敏元件和热敏元件伸入到试管内部,通过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测得试管内气体的压强和温度.

(1)实验中,他们把试管浸在烧杯的冷水中,通过在烧杯中逐次加入热水来改变试管内气体的温度,每次加入热水后就立即记录一次压强和温度的数值,最后得到一组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的数值.上述操作中错误的是______

(2)采取了正确的操作后,他们针对同一部分气体在三个不同体积的情况下记录了相关数据,计算机绘出的p-t图象分别如图(b)中的①、②、③所示,其中p1为已知量,则图线①的函数表达式为______

(3)图(c)中可能符合上述气体变化过程的图线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加入热水后就立即记录一次压强和温度的数值”是错误的,应该是“加入热水后,在气体状态稳定后再记录压强和温度的数值”;

(2)斜率为:k=

纵轴截距为:P1

故图线①的函数表达式为:P=kt+P1=t+p1

(3)同一部分气体在三个不同体积的情况下的P-t图象中,0摄氏度时图线①压强最大,说明体积最小;

A、B、三条图线都是等容变化,且图线①对应体积最小,故A错误,B正确;

C、D、三条图线都是等容变化,且图线①对应体积最小,故C错误,D错误;

故选B;

故答案为:(1)“加入热水后就立即记录一次压强和温度的数值”是错误的,应该是“加入热水后,在气体状态稳定后再记录压强和温度的数值”;(2)p=t+p1;(3)B.

解析

解:(1))“加入热水后就立即记录一次压强和温度的数值”是错误的,应该是“加入热水后,在气体状态稳定后再记录压强和温度的数值”;

(2)斜率为:k=

纵轴截距为:P1

故图线①的函数表达式为:P=kt+P1=t+p1

(3)同一部分气体在三个不同体积的情况下的P-t图象中,0摄氏度时图线①压强最大,说明体积最小;

A、B、三条图线都是等容变化,且图线①对应体积最小,故A错误,B正确;

C、D、三条图线都是等容变化,且图线①对应体积最小,故C错误,D错误;

故选B;

故答案为:(1)“加入热水后就立即记录一次压强和温度的数值”是错误的,应该是“加入热水后,在气体状态稳定后再记录压强和温度的数值”;(2)p=t+p1;(3)B.

下一知识点 : 盖—吕萨克定律(等压定律)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气体等容变化的P-T图象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