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
- 共3198题
读图1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是北半球的_____节气。
(2)AB弧是晨昏线中的____(晨线或昏线)。A点的地方时是___点。
(3)A、B、C三点中昼夜长短状况大致相同的是_____和____
(4)A、B、C三点中同时看到夕阳西下的是_____和_______
正确答案
(1)南回归线(23°26’S) 冬至日
(2)昏线 16
(3)A C
(4)A B
(1)本题考查地球太阳光照图的综合判断。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秋二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根据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S。
(2)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经过AB,由昼进入也,为昏线;B点位于昏线和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00,A点地方时位于16:00。
(3)同一纬度昼夜长短状况相同。图中AC两点位于同一纬度。
(4)共同位于昏线上的AB两点同时看到日落。
读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位置示意图(图1)和地球位于甲位置时昼夜状况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17分)
(1)地球绕日公转方向为 。(2分)
(2)每年的 月 日前后,地球公转到图中丙位置,此时是北半球的 节气。与甲位置相比,丙位置时地球公转速度较 。(4分)
(3)图2中ab为晨昏线,请在该图中用绘出夜半球的范围。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临海昼夜长短情况是 ,地球上出现极昼现象的范围是 。(7分)
(4)此时图2中C点为 点钟,该日C点日出为 点钟。(4分)
正确答案
(1)自西向东(2分)
(2)6 22(2分) 夏至(1分) 慢(1分)
(3)图略(1分) 23026/S 或 南回归线(2分)
昼最短夜最长或昼短夜长(2分)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2分)
(4)12(2分) 6(2分)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和晨昏线的综合分析。(1)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2)根据图示丙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夏至日,地球公转接近远日点附近,故公转速度较慢。(3)图示甲位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则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北半球的地方都昼短夜长,南极圈及以内地区出现极昼。(4)图示C点位于昼半球的平分线,故时间为12时。图示C位于赤道上,由于终年昼夜平分,故日出时间为6点。
该图所示区域为夜半球,A为圆心,B点纬度为75°,且B点西侧为西半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分),C点的地理坐标是 (2分)。
(2)此时北京时间是 。(2分)
(3)此时在赤道上既属于东半球又属于昼半球的范围是 (2分)。
(4)图中A、B、C三点的线速度大小排列 ;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排列 。(用“>”、“<”、 “=”符号表示)(4分)
正确答案
(1)15°S, 160°E (2分) 75°N,160°E(2分)
(2)9:20(2分)
(3)70°E向东到160°E(2分)
(4)A>B="C" (2分) A>B>C(2分)
本题考查地球地图。(1)根据图示A点为原点,B点纬度为75°,图示区域为夜半球,判断晨昏线与75°纬线相切,北极地区出现极夜,判断太阳点的纬度位置为15°S,根据B点西侧为西半球,故 判断B点的经度为20°W,而B点为夜半球的平分线,时间为0时,则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度为160°E。C点的地理坐标与B点对趾,故地理坐标为75°N,160°E。(2)图示160°E的地方时为12时,则可计算北京时间。(3)东半球的范围为20°W向东到160°E;赤道上昼半球的范围从6时(计算得位于70°E)向东到18时(计算得位于110°W)。故交集可得赤道上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昼半球的范围。(4)线速度的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图示A点纬度最低,线速度最大;B、C点的纬度相等,故线速度相等。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15°S,向南北两侧递减,故A点最大,C点出现极夜,正午太阳高度为0°,最小。
读“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问题(12分)
(1)用直尺等作图工具在图中画出太阳光线,并在地轴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该天日期是__________,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_.
(3)比较A、B、C三点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自转角速度_________,自转线速度__________。
(4)晨昏线OP表示_________(晨线或昏线)。
(5)此时,C点地方时是________点,北京时间为________ 点。
(6)比较A、B、C三点的昼长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该日,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
(8)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略,12月22日,冬至,B=A=C,B>A>C;昏线,12:00 20:00 C>A>B A
(0°,23°26´S)
本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读。(1)阳光的特征:与晨昏线相垂直;地球自转方面:自西向东;(2)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判断为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3)地球自转角速度规律:除极点外,处处相等;自转线速度的规律: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4)图示顺着自转方向,经过OP由昼半球即将进入夜半球,故判断为昏线。(5)图示C点位于太阳直射的经线,时间为12时。C点所在经线的经度为0°,时间为12时,可计算北京时间为20时。(6)图示全球昼长分布规律:越往南昼越长;越往北昼越短。(7)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8)图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5°S;太阳直射点的经线,即地方时12时的经线为0°.
读“地球公转轨道上二分二至日示意图”,回答问题。(14分)
(1)当地球运行至A点时,忻州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
(2)当地球运行至B点时,太阳直射在____纬度上,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__。
(3)当地球由C运行至D的过程中,地球的公转速度将_____。
(4)当地球运行至D附近时,亚洲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叫______(名称),我国东部地区主要盛行____风,此时忻州市的气候特点是______。
正确答案
(1)昼夜等长 (2)北纬23°26′ (北回归线) 夏至日 (3)变快
(4)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西北(偏北)风 寒冷干燥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1)根据图示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判断:B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表示夏至日,故A表示春分日,故全球昼夜平分。(2)图示B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夏至日。(3)C表示秋分日,D表示冬至日,从9月23日到12月22日,地球公转逐渐接近近日点,故公转速度逐渐变快。(4)D表示冬至日,则亚欧大陆上形成冷高压,为亚洲高压。冬季我国东部地区盛行西北风。山西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故冬季寒冷干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