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有关问题。(本题共8分,每空1分)

(1)右图所示的日期为____________,节气为____________日。

(2)右图所示的状态处于左图地球公转中______点的位置,左图中A点表示节气为__ ____日。

(3)右图中b、c两处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地球公转至左图中的B点时,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左图中的____________时段。(填字母)

正确答案

(1) 12月22日(或12月21日)  冬至  (2分)  

(2) D  春分  (2分)   

(3)  b昼夜平分(昼夜长短相等)  c昼长夜短 (2分)

(4)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分)     

(5) D~A (1分)

本题考查地球的公转和晨昏线判断。(1)根据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2)根据公转轨道图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B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判断为夏至日;D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判断为冬至日,则C表示秋分日,A表示春分日。(3)右图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4)图示B位置为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5°N,故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5)南半球昼长夜短,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而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时,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故判断为冬至日---春分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该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非阴影部分表示昼半球,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比较甲、乙、S三地随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大小。

(2)比较该日乙、丙两地日出时间早晚(地方时)。

(3)该日南京一竖直旗杆顶端的日影轨迹是________,这是______________的反映。

(4)把此刻的昼夜半球分布情况转绘到下图中。

正确答案

(1)角速度:甲=乙>S;(1分)线速度:甲>乙>S。(1分)

(2)日出时间:乙地8时,(2分)丙地6时,(2分)乙地比丙地晚2个小时。(2分)

(3)A(2分) 地球自转(2分)

(4)略。(3分)

本题考查晨昏线的判读利用及学生的绘图能力。第(1)题,结合甲、乙、S三地的纬度位置和自转速度的分布规律判断。第(2)题,结合昼弧长短判断白天长短,白天越长,日出时间越早。第(3)题,旗杆日影的周日移动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反映,北半球夏季日出东北,日影朝西南,日落西北,日影朝东南。第(4)题,画图时要注意几个关键点: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昼,180°上的地方时为12时,赤道上昼夜平分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7分)

(1)在图中绘出晨昏线,用斜线表示夜半球;

(2)这一天太阳直射的纬度是____   __,日期是          前后;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天,地球公转速度较      (快或慢;

(4)B点属于五带中的         

正确答案

小题1: 略

小题2: 23º26'S,12.22,昼最长夜最短

小题3:快

小题4:北温带

试题分析:

小题1:晨昏线过地心与阳光相垂直,背对阳光一侧为夜半球。

小题2:结合图示的晨昏线特征: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的纬度为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小题3:冬至日地球公转接近于近日点附近,故公转速度较快。

小题4:图示B点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故判断为北温带。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利用图示的阳光画出晨昏线,根据晨昏线的分布特征判断节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昼夜长短分布等内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本题共9分,每空1分)

(1)这一天,北半球的节气是         ,日期为        前后。

(2)图中A点的昼长为     小时,B点的昼长为    小时,C点的昼长为   小时。

(3)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为        (填晨线或昏线),A、B、C三地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这一天我们河南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4)A 、B 、C三点中,物体水平运动偏转最明显的是         点。

正确答案

(1) 夏至;  6月22日  (2分)     (2) 0; 12; 16  (3分)

(3) 晨线; B; 昼长夜短(或“昼最长夜最短”) (3分)

(4) A     (1分)

本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分析。(1)根据图示晨昏线的特征: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判断为北半球的夏至日;(2)图示A点出现极夜,故昼长0时,B点位于赤道,昼长12小时。C点日出时间为4时,故计算昼长为16小时。(3)图示顺着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即将由夜半球转变为昼半球,故表示晨线,自转线速度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北半球昼长夜短。(4)地转偏向力在赤道上为0,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偏转越明显。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中A点为某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__,地球公转至________(近日点或远日点)附近。(2分)

(2)该季节我国东南沿海盛行________________风(风向),B处的热带气旋呈______时针旋转。(2分)

(3)C处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控制,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带。(3分)

(4)D处的洋流对沿岸气候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2分)

正确答案

(9分)

(1)23.5°N或23°26′N(1分)  远日(1分)

(2)东南(或偏南)(1分) 逆(1分) 

(3)赤道低压带(1分)  终年高温多雨(1分) 热带雨林(1分)

(4)增温增湿(2分)

(1)根据图示:A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所以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

(2)图示为北半球的夏季,我国东南沿海盛行东南风。B地位于北半球,北半球的热带气旋成逆时针向中心辐合。

(3)根据图示:C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所以全年高温多雨,形成的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

(4)图中D处的洋流位于北半球,由低纬流向高纬,为北半球的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

下一知识点 : 地球公转的一般特点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