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
- 共3198题
下图为东半球(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点的经度是______________。A、B两点所在的经线中属于晨线的是_____________。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_,此时北京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___(月、日)_____________(时、分)。
(3)此时全球以_____________(经线)与_____________(经线)为界分属于两个日期。
(4)这一天冰岛首都昼长为_____________小时,如果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京的夜长将_____________,那么,此时的南半球是_____________季。
正确答案
(1)20°W B点所在的经线是晨线
(2)(0°,110°W) 3月22日(或9月24日)3点4分
(3)180° 70°E
(4)12 缩短 秋
(1)图示为东半球,而东半球的范围是20°W—160°E,则A所在经线为20°W,B所在经线为160°E;图示部分为黑夜,则B点所在经线刚好是晨线;
(2)由图可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则太阳直射赤道,该日为春分或秋分;东半球全为夜,则70°E地方时为0时,故110°W地方时为12时,则太阳直射110°W经线,故直射点坐标为(0°,110°W);由70°E为0时可计算出此时北京地方时,即116°E的时间为3点4分;该日为春分或秋分是指直射点所在经线的时间为3月21日或9月23日,而直射点在110°W上,则116°E的北京日期应为3月22日(或9月24日),因为由116°E向东要经过180°日期变更线才能到达110°W,而向东经过日期变更线要减一天。
(3)两天的分界线是0点所在经线和180°经线。
(4)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各地将昼变长夜变短。
读图,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7分)
(1)图中EF线为 (晨或昏)线。
(2)此刻,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是 、 。
(3)此刻,北京时间是 (日期) 点整。
(4)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 ,潍坊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正确答案
(1)昏线
(2)东经90度,南纬23度26分(前后可对调)
(3)12月22日 14
(4)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 昼短夜长
(1)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判断,过EF由白昼变为黑夜,所以为昏线。
(2)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夜半球中央经线为90°W,直射点的经线为90°E。
(3)根据90°E为12:00,计算120°E的地方时为12月22日14:00。
(4)此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潍坊市位于北半球,昼短夜长。
读 “某日南北两半球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甲图属于 半球俯视图。
(2)图中D点所在弧线是 (晨、昏)线;C点在A点的 方向。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B点的地方时为 ,北京的时间是月日时分,此时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4)这一天D点白昼长 小时;该日过后,杭州的昼夜变化情况是 。
(5)在从C→D的行进中,连续经历两次正午的时间间隔 (>、 < 、=)1个太阳日。
(6)下图能正确反映A地一年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图是()(注:横坐标为北半球节气)
正确答案
(1)(1分) 北
(2)(2分)晨, 西北
(3)(7分)23.5°S,135°W; 3时 12月22日4时44分 3/8
(4)(2分)6; 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至春分时昼夜均分
(5)(1分)<
(6)(1分)丁
试题分析:
(1)根据乙图中的经度信息可以确定,乙图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故而该半球为南半球,所以甲图为北半球示意图。
(2)由于甲图为北半球,所以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因而顺着自转方向,经过D所在的晨昏线,昼夜状况是由夜到昼,所以这段晨昏线为晨线,所以C点为赤道与昏线交点,该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由乙图的经度数值变化,可以推断出A点为135°W,结合光照图,推断出A所在的经线为12时;结合上面的判断,推出C点在A点的西北。
(3)由于乙图为南半球,甲图为北半球,所以看出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太阳直射南回归线,135°W为12时,所以直射点的位置为(135°W,23°26′S);C点地方时为6时,B点比C点晚3小时,所以地方时为3时;A点的时间和日期为12月22日12时,经度为135°W,所以推出北京时间和日期为12月23日5时,此时45°E自西向东到180°经线都为23日,因而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135°/360°,即为3/8.
(4)由甲图可以明显看出D点所在的纬线圈有1/4属于白昼,因而昼长为6小时;冬至日过后杭州处于昼短夜长,且昼长在不断增长的阶段。
(5)在从C→D的行进中,由于是与地球自转同向,所以连续经历两次正午的时间间隔,要比一个太阳日短一些时间。
(6)A处于南极圈上,它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是这样的,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为0°,6月22日至9月23日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到12月22日达到最大,46°52′,然后减小,直到次年的6月22日达到最小,为0°。
图中,XOY为地轴,MN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读图回答
⑴ 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上是 ( )
A ∠XOF B ∠TOF C ∠FON D ∠TON
⑵ 在地球自转过程中,XOY始终指向_ _______附近。
⑶ 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这时,在地球上将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有(多项选择) ( )
⑷ 假设黄赤交角变为25°,这时,地球上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将自 ______(纬度)纬线向南、北降低。
正确答案
(1)C
(2)北极星
(3)ABD
(4)25°N
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MN表示与地轴相垂直的赤道面,E'F表示黄道面,故黄赤交角为∠FON。
(2)XOY表示地轴,自转过程中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若黄赤交角变为0°,则太阳直射点始终直射赤道,故全球终年昼夜平分;全球各地没有四季的变化,但由于昼夜更替,故有气温的日变化,C错误。
(4)若黄赤交角变为25°,则回归线的度数变为25°,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故夏至日的太阳直射点将位于25°N。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抓住图示的地轴、赤道面、黄道面的分布判断黄赤交角,并调用课本相关内容掌握黄赤交角的影响。
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代表黑夜,其余部分代表白昼。读图回答问题。(8分)
小题1:此图以 为中心,当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小题2: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与A点相同的另一条纬线的纬度是 。
小题3:该日,乙地的日出时间是 ,日落时间是 。
小题4:若从甲地到乙地要走最短距离,则行进方向为先向 ,再向 。
小题5:此时,全球与上海处于相同日期的时区范围是 。
正确答案
小题1:南极点(1分)23º26’S,90ºW (1分)
小题1:19º42’N(1分)
小题1:3(1分) 21(1分)
小题1:西南(1分) 西北(1分)
小题1:东六区-(向东)- 东十二区(1分)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