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6.朱熹说:“理生万物”,“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者,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朱孟二人的观点(     )

①都把人的主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

②体现着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对立

③分别是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④都否定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6.针对当前城市工作的突出问题,时隔37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重启,会议提出了诸多针对性举措,其中首要的是要尊重城市发展自身的规律,再就是统筹管理,提高城市工作的全局性、系统性。这一工作思路坚持了(     )

①主观与客观历史的统一

②社会意识具有引领作用

③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④抓住主流的同时兼顾支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1、统筹管理,提高城市工作的全局性、系统性,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时隔37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诸多针对性举措,体现了主观客观历史的统一。

3、先进的社会意识才具有引领作用,抓住重点,分析主流与支流,②④说法错误,故选C。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等知识。

解题思路

1、统筹管理,提高城市工作的全局性、系统性,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时隔37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诸多针对性举措,体现了主观客观历史的统一。

3、先进的社会意识才具有引领作用,抓住重点,分析主流与支流,②④说法错误,故选C。

易错点

1、本题在会议提出了诸多针对性举措,容易误认为社会意识具有引领作用;

2、本题不容易理解的意思是抓住主流的同时兼顾支流说法错误。

知识点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20.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认识(    )

①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

②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

③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

④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0.人类发现抗生素后,依赖抗生素挽救了许多过去无法挽救的生命,但医学界一直忧虑不 当使用抗生素会让细菌出现抗药性,制造出无药可医的“超级细菌”。据香港《文汇报》12月23日报道,英国近期有12人感染沙门氏菌及大肠杆菌,细菌经检测后均证实带有MCR-1基因,对被称为最后一道抗生素防线的多黏菌素(Colistin)产生抗药性,这标志“超级细菌”噩梦成为现实。这说明( )

①人类社会某一领域的进步必然伴随相应领域的退步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日益复杂化

③人们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时可能带来危害人类的规律

④尊重规律是人们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说法太绝对,排除;规律具有客观性,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③说法错误,排除。抗生素的发明挽救了许多过去无法挽救的生命,但却制造出无药可医的“超级细菌”,说明科技的发展使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日益复杂化,要求我们要尊重规律,②④正确合题意,故选C。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标准。

解题思路

本题属于“四选二”的组合式选择题,可用排除法。

易错点

本题需注意,规律具有客观性,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知识点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9.我国2013年召开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5年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同是有关城市方面的会议前者核心是“化”,后者更多聚焦城管理问题。这体现了()

A客观和主观的辩证统一

B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的统一

C肯定和否定的辩证统一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正确答案

D

解析

       同是有关城市方面的会议,这体现的是矛盾的普遍性,即,两次会议的共性,前者核心是“化”,后者更多聚焦城管理问题,这体现了同一矛盾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故正确答案为D。

考查方向

考查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知识。

解题思路

       这体现了中的“这”指的是“同是有关城市方面的会议前者核心是“化”,后者更多聚焦城管理问题。”理解好材料,可以选出正确答案D。

易错点

抓住材料核心内容,不难选择。

知识点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1.封闭住宅小区是农耕时代的产物,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则需要我们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推广街区制,逐步开放封闭住宅小区,实现小区内部道路公共化,疏通城市道路“毛细血管”,增加公共道路和路网密度,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由此可见()

①调整事物的原有联系有利于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②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联系

③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需要改变事物原有属性

④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不受客观条件限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正确答案

A

解析

    “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则需要我们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推广街区制,逐步开放封闭住宅小区,实现小区内部道路公共化,疏通城市道路“毛细血管”,增加公共道路和路网密度,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这告诉我们调整事物的原有联系有利于实现整体最优目标,也说明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联系,①② 正确且符合题意; 建立人物事物的联系要尊重事物本身的属性,要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③④说法均错误。所以正确答案为A.①②。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联系的客观性,人能根据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这一知识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常结合我国在经济和社会建设中的具体成果来考查。

解题思路

1、审材料,明确材料体现了人能根据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选出①②

2、调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 建立人物事物的联系要尊重事物本身的属性,要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排除③④

易错点

1、阅读分辨能力差,不能看出材料体现了人能根据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2、基础知识薄弱, 建立人物事物的联系要尊重事物本身的属性,要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知识点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联系的多样性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9.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时指出,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这要求

①按客观规律办事,反对唯意志主义 ②具体分析不同事物的不同矛盾

③把“穷根”作为精准扶贫的客观依据 ④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研究矛盾特殊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和题干“辩证唯物论”,可以明确排除②④。答案为B。

考查方向

考查考生对辩证唯物论以及唯物辩证法的理解。

解题思路

从材料来看,四个选项均有所体现,但是②④两项不是从辩证唯物论而是从辩证法角度来分析的。

易错点

辩证唯物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内涵是不一样的,注意区分。

知识点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0.黑格尔说:“任性和偏见就是自己个人主观的意见和意向——是一种自由”,但他认为“这种自由还停留在奴隶的处境之内”。这种任性自由意识(     )

A激发了人们冲破保守的进取精神

B能够反映客观现实

C不懂得客观的东西是获得自由的现实基础

D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功能

正确答案

C

解析

任性和偏见的自由意识不是一种进取精神,也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事实所以A.和B.错误;任性和偏见的自由意识是夸大了主观条件的的作用,不是夸大客观条件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为C.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意识的反作用,忽视客观条件对主观意识的制约

解题思路

1、审材料,把握题中强调自由无约束的意识

2、结合材料,排除错误和不合题意的选项

易错点

1、审题方面,不能明确材料中的意识是过分的强调自由,忽视了客观条件的制约。

2、误选错误选项

知识点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20.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顺应社会历史潮流在新加坡进行历史性会面,共同描绘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宏伟蓝图。此次会面双方以两岸领导人身份和名义举行,是双方商定的。这是在两岸政治分歧尚未解决情况下,根据一个中国原则作出的务实安排。从唯物论角度看,这体现了: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②意识能够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④尊重历史事实是形成正确价值判断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次会面是根据一个中国原则作出的务实安排,体现出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所以①符合题意;选项②的表述错误,因为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够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顺应社会历史潮流在新加坡进行历史性会面,共同描绘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宏伟蓝图。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故③符合题意;从唯物论角度可以排除④,因为它是从历史观的角度。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等唯物论的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哲理的理解。

解题思路

从唯物论角度先排除④,再通过细节知识的掌握,判断选项②的错误;最后通过对材料的阅读与理解,运用所学唯物论知识,确定①和③为正确选项。

易错点

在知识细节上学生容易出现失误,如意识能够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在哲学知识模块的划分上出现混淆。

知识点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7 分

38.材料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国家对基础设施投入的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06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3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4%;彻底取消农业税,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经费,用于农村的不低于70%。

材料二 

 无论对欠发达地区的农民还是发达地区的农民来说,他们心目中的新农村,无外乎高楼、水泥路、花园、小别墅。农民基本上按照城市的样子,规划自己心中的新农村。

(1)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中央实施系列惠农政策的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农民按照城市的样子规划新农村”的现象。

正确答案

(1)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能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国民经济的基础,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业的“多予少取”,能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提高农村的消费需求,启动农村市场,进而扩大内需;增加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经费,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素质,进而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水平;系列的惠农政策,使农民进一步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体现社会公平,也为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物质基础。

(2)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新农村建设必须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因地制宜,充分体现区域的特色和产业特色,实现主客的具体历史的统一。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必须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

解析

(1)通过审设问,确定属于意义类试题,但是需要联系材料中的系列惠农政策说明意义,具有限定性。再从材料中获取以下重要信息: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取消农业税,财政支持“三农”,增加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经费支出。然后分别对应其有何经济意义,但是还要从总体上阐释系列惠农政策的经济意义。

(2)审设问时应注意,所用哲理必须是辩证唯物论的范围,分析的是“农民按照城市的样子规划新农村”的现象。根据材料进行知识筛选,新农村建设要体现农村实际,符合地方特色,因此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建设新农村要以国家的有关政策方针为指导,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从而得到正确答案。

考查方向

(1)本题考查“三农”问题,尤其是联系教材和实际说明系列惠农政策的意义。本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哲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1)首先通过审设问确定知识范围、题型和命题意图,然后阅读材料,从中获取答题信息。要注意的是每一点材料信息和它所对应的经济意义之间要有直接联系,如:增加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经费,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素质,进而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水平。另外,不能忽略从总体上概括系列惠农政策的经济意义。

(2)首先通过审设问确定知识范围、题型和命题意图,然后阅读材料,从中获取答题信息。一是农民心目中的新农村没有从实际出发,二是指出建设新农村要以国家的有关政策方针为指导。

易错点

(1)本题主要失分点是容易丢要点,原因有:一是对材料提供的信息获取和解读不准确,二是忽略从总体上说明系列惠农政策的经济意义。

(2)学生容易把握不准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范围,在答题规范性方面也容易出错。

知识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下一知识点 :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