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42.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

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1)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正确答案

(1)世界地图的绘制历史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世界地图的精确绘制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成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了世界地图的绘制日益精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绘制的世界地图是否与地理实际相符合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绘制世界地图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践需要。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8 分

38.经济普查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巨大的社会动员活动。历时两年多的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现在已进入主要数据发布和后期资料开发应用阶段。

  材料一

表  2008~2013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状况

来源:国家统计局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4-12-16 10:00

注:按照《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3)》,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具体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表  )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目的是全面调查了解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进一步查实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摸清我国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全面更新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2)请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角度,分析说明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意义。

  材料三

  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地方各级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通力协作配合,确保了普查的顺利实施。认真借鉴历次普查经验,广泛吸收各方意见,反复研究论证,经过多项认真试点。充分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确保了普查数据真实可靠,提高了工作效率。组成抽查组,开展严密的事后质量抽查;邀请地方媒体记者,通过互联网公开招聘社会人士作为义务督察员,全程参加事后质量抽查。

(3)材料三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正确答案

(1)2008~2013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较快增长;创新能力稳步提高。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较为明显成效。

(2)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客观真实掌握我国第二、三产业的经济信息,有利于为国家经济决策提供统计信息支持。认识运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通过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获得我国第二、三产业的最新经济信息,有利于全面更新统计数据,使国家经济决策建立在科学准确的基础上。

(3)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国务院统一部署,各部门、各级政府加强组织、通力配合,确保普查顺利进行。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经济普查过程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吸收各方意见,反复研究论证,做到经济普查科学规范。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组成抽查组、邀请媒体记者、招聘义务督查员开展严密的事后质量抽查,强化监督,努力提升经济普查工作的公信力。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认识的无限性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19.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这一观点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主观比客观更重要

D认识发展是有规律的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实践的概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8 分

39.加强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某校高三学生在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收集到一组信息,并进行了交流。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组   无抵押无担保,道德信誉彰显有形价值

  安徽省通过创新“道德信贷”举措,建立健全激励崇德向善的长效机制,传递好人好报的正能量。道德信贷的最大特点是无担保、无抵押,靠个人道德诚信立本,让道德文明变成“真金白银”。道德信贷的重心在于精神与物质“两富”的结合,通过道德量化评价体系的构建,引导人们树立“道德是一个人最大资本”的理念。道德信贷把道德品质纳入信贷范畴,让道德模范和“中国好人”名利双收,探索道德与经济互相推进。

(1)结合第一组观点,分析“道德信贷”所产生的文化影响。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评析“道德信誉彰显有形价值”观点的合理性。

  第二组   “走基层”特别节目,倾听百姓心声

  中央电视台在2013年国庆和2014年春节“走基层”特别节目中分别推出,“爱国让你想起什么”和“家风是什么”的特别调查,引发社会的广泛热议。倾听百姓心声,寻找中国人“国”与“家”的精神支柱。

(2)如果你接受央视记者的采访,请分别表达你的一个心声,并阐述其中蕴含的唯物论或认识论道理。

正确答案

(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影响人并塑造着人。道德信贷让人富了精神鼓了腰包,名利双收,传递出好人好报的正能量,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崇德向善,投身到积德行善事业中来。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创新道德信贷举措,探索道德与经济互相推进,既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能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健全激励崇德向善的长效机制,在全社会营造见贤思齐、好人好报的社会氛围,对社会风气起到正向引导作用。

道德信贷帮助生活困难的“好人”,既能发展生产,促进就业,增加收入;又能改善生活状况,提高消费水平,实现共同富裕,体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道德本身是一种无形资产,而道德信贷探索出道德与经济互相推进,以良好的信誉形象优先获得银行贷款,增强生产能力,提高生活水平,从而彰显出有形的价值。

(2)示例:略。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18.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0世界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

C寻求真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D认识的价值在于它能够为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服务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19.“天上勾勾云,地下雨淋淋”,“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些谚语(     )

①是人类的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是广大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

③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性认识

④对人们生产生活有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8 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年来,我省不少地市对家庭农场作了有益的探索。如通过土地流转形成规模化,推广农业科技促进集约化,建立注册登记制度确立产权等。家庭农场正在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引领农民致富的新兴力量,正在成为农村经济的“新领军者”,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1)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家庭农场正在成为农村经济的“新领军者”的理由,并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怎样才能正确认识家庭农场的发展前景。

  材料二  由于刚刚起步,家庭农场的培育发展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农场主们跨过“一道道坎”,如融资难、农业保险保额低、缺人才等。每道坎都需要政府提供服务,如支持每户家庭获小额优惠贷款、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额、加强培训、鼓励毕业生到农场去工作等。

(2)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为家庭农场提供服务的依据。

正确答案

(1)理由:

①发展家庭农场适合我国农村生产力状况,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②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经营,有利于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激发农村经济活力。

③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④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

哲学: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家庭农场的认识来源于农业经济发展的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完善和发展。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的过程。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对家庭农场发展前景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①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为发展家庭农场提供服务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

②我们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通过切实履行经济、文化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从而促进家庭农场更好地发展壮大。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4 分

14.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材料二  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总目标,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的道理。

(2)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包含的哲学道理。

正确答案

(1)宪法确立了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才能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党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2)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进行法治理论创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和目的,总结成功的法治经验,围绕实践推进法治理论创新,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

解析

  第(1)问是分析说明型试题,“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强调了党的领导地位,要做到依法执政;

  第(2)问是体现类试题,注意限定的知识是“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包括唯物论、认识论两个方面的内容,不能遗漏任何一方面。

知识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25.2015年2月,两种埃博拉疫苗在利比里亚开始进行大规模人体接种试验,以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B人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改造客观世界

C人的意识形式上是主观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正确答案

D

解析

略。

知识点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29.唐朝诗人王维在《杂诗》中写到“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其中“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蕴含的哲理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人的真实感情离不开对故乡的认识

C实践能提高认识能力

D人的思维品质和阅历存在联系

正确答案

A

解析

知识点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下一知识点 : 真理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实践和认识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