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 共408题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英国家政体比较
材料二:在德意志帝国(1871-1918年),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军官均有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所以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材料三: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
请回答:
(1)请填充材料一中的①②③④分的内容。
(2)依据材料二你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受到资产阶级影响”“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和“军事专制”;由此可以看出德意志帝国什么样的政治特点?
(3)依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的趋向。
正确答案
(1)选举、终生制、有实权、议会产生
(2)“受资产阶级影响”指德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受到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学说影响,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指虽有联邦议会和帝国会议,但徒有虚名,实权掌握在皇帝和帝国宰相手里;“军事专制”指统一后的德意志保留着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3)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只有行政权,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总统由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
(4)政治民主化
本题考查了近代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相关内容。第一问对英美两国的政体进行了对比,从而使大家对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有了全面的理解。第二问考查了德国的君主立宪是大家对君主立宪有了全面的理解,知道有两种类型的君主立宪。第三问主要考查了美国式的民主共和制,指出了他的特点是防止权力的滥用。最后得出近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的趋向。
阅读下列材料: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请回答:
(1)“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2分)该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4分)
(2)该“最完美的政治设计”是否适合17-18世纪的中国?(2分)运用史实说明你的看法。(4分)
(3)英国式的政治设计是“最完美的政治设计”吗?(2分)请举例说明。(2分)。
正确答案
(1)政治设计:君主立宪政体。
如何控制:颁布《权利法案》,确立法律至上、议会主权的原则;议会和内阁掌握实权,君主变为虚君。
(2)不适合。理由:经济上看: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资产阶级力量软弱,中国不具备实行这种设计的经济和阶级基础。从思想上看,中国处于封建专制时代,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民主意识淡薄。从实践上看,戊戌变法最终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君主立宪的道路行不通。
(3)不是。如《权利法案》没有规定人民的权利等。
试题分析:
(1)根据所学知识,光荣革命后,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影响: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议会的权力,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2)首先说明不适合。结合17-18世纪的中国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实践等方面说明。经济上看: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资产阶级力量软弱,中国不具备实行这种设计的经济和阶级基础。从思想上看,中国处于封建专制时代,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民主意识淡薄。从实践上看,戊戌变法最终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君主立宪的道路行不通。
(3)首先说明不是。没有完美的政治制度,《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议会至上”原则,是使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逐渐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起来。但是没有规定人民的权利等。
阅读下列材料:
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他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和力量的源泉。相比之下他们代表不足,而和国家的累赘(指贵族)有千丝万缕的每一项利益,却被代表得足而又足。
——选自《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探源》
请回答:
(1)这段话的中心主张是什么?
(2)它反映了英国哪一次改革的要求?
正确答案
(1)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选举权和参政权。
(2)1832年议会改革。
从材料中的“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他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和力量的源泉”,分析可知是工商业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对议会进行改革,获取更多的参政权。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
——钱乘旦、许洁明《大国通史·英国通史》
材料二 一些比较务实的人,则希冀并致力于逐步消除各种祸患和通过国家干预或组织工会来调和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还有一些人,以马克思为首,则鼓吹无产者与资产者之间进行无情而不可避免的阶级斗争的理论。……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1830-1870》
材料三 二十世纪上半期的动荡是现代化进入新阶段后转型期的震荡,是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而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没有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引起社会矛盾激化所造成的。严重的动荡、战争和危机暴露出了结症所在,使改革和调整势在必行。
——杨宁一《20世纪的文明演进》
(1)请以18、19世纪英国在政治方面的相关史实来说明材料一的观点。(4分)
(2)材料二的这些主张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马克思的主张在法国和俄国有何实践?(4分)
(3)二战后,现代化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概括指出20世纪四五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和调整。(4分)
(4)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内外压力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整,请归纳发生的变化有哪些?(可从政治、外交、思想和经济方面着手)(6分)
正确答案
(1)责任内阁制的确立。三次议会改革,普选权扩大。政党政治的成熟。(4分)
(每点2分,只要答出其中任意2点即)
(2)背景: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效率,但缺乏公平,社会矛盾突出。(2分)
实践:(法)巴黎公社会运动。(1分)(俄)十月革命。(1分)
(3)改革和调整:国家大力干预经济(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答建立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扩大政府开支也可以)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福利国家建立。(每点2分,考生只要言之成理,答出任意2点即可得满分4分)
(4)政治:结束文化大革命。
外交: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③1972中日关系正常化;④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只要答出其中任意1点即可给1分)
经济:改革开放。
思想: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思想解放。(6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
试题分析:第(1)问,考查阅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问可以结合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与发展:可以从责任内阁制;议会改革;政党政治加以归纳。第(2)问,考查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背景可以从工业革命提高生产力的同时,造成阶级矛盾激化考虑;实践指的是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第(3)问,解答本问可以结合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史实作答。本问可以从资本主义国家政策纷纷由自由放任改为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制度完善:福利国家的建立。第(4)问,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结局而问题及归纳分析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本问可以从政治上可以从结束文革“左”倾错误;经济上: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外:恢常;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中美正式建交;思想: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