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8分)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荣革命以后的300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人们看到的只是逐步的变革、前进。……它是英国文化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外人对这种方式评价如何,其优劣得失如何,它确是道道地地的英国的。

——钱乘旦《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二  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结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辄……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是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从结果看,法国做得相当不错,到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膛乎后也。

——孙中山1905年11月《民报发刊词》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英法美三国革命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什么?材料一中“英国模式”有何特点?(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二中英国和美国对民主政治的“创新”和法国推动现代民主政治“全球性”的表现。(8分)

(3)与欧美国家相比,材料三中孙中山提出的革命目标方面增加了什么内容?(2分)孙中山为实现这一目的做出了哪些努力?(2分)结果如何?(3分)试从主客观方面分析孙中山无法实现这一新增目标的原因。(9分)

正确答案

(1)要解决的共同问题:实现政治民主化(2分);英国模式:渐进改革(2分)(保持政策的稳定性,极少大起大落等),如回答君主统而不治、议会制、责任内阁制、政党政治、分权与制衡可给1分。)

(2)英国:创立君主立宪制;(议会至上)美国:开创民主共和制(总统共和制)(4分)

法国:①通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对外侵略战争动摇欧洲封建统治;

②法国启蒙思想推动世界各国民主革命的进程。(4分)

(3)增加了“民生”的目标(2分)(或平均地权)

努力:①领导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一些障碍;

②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2分)

结果: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但没有真正解决中国的民生问题。(2分)

原因:客观上,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强大。(2分)

主观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这一目标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4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美英法政治民主化进程。(1)是主要关于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任务,从材料进行概括可以得出中美英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共同问题。英国政治民主化的特点,从材料“光荣革命以后的300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可以获得。(2)涉及英美民主化的特点以及法国大革命世界影响的途径,从革命战争和思想传播两个方面分析。法国是通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对外侵略战争动摇欧洲封建统治;此外法国启蒙思想推动世界各国民主革命的进程。英国创立君主立宪制;美国开创民主共和制(3)根据孙中山三民主义和英美资产阶级革命对比可知为“民生主义”,努力即为孙中山为实现“民生主义”的一系列措施,结合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结果可以解答。其原因要从主观上和客观上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5分)妇女从政是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建社会,中国女性处于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中,经济方面也无法独立,因而缺乏参政意识。……由于《临时约法》中没有男女平权的条文,1912年4月,一批知识女性成立中华民国女子参政同盟会,曾留学日本的唐群英被举为会长。唐随即与议长吴景濂辩论,声言如不赞成女子参政,妇女们便要用武力解决问题。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成立大会上,唐群英痛斥反对女子参政的宋教仁,并打了宋一记耳光。1913年唐群英发表文章批评袁世凯政府,女子参政运动遭到镇压。

——据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二:1907年,一群受过良好教育的白人中产阶级英国妇女冲击国会,大约60多名妇女被捕。……1912年,几百名妇女因为争妇女选举权,被政府置入狱中,她们展开“绝食斗争”,全体绝食。1914年,欧战爆发,妇女专从事于救国运动,感动了长期对抗妇女参政运动的反对派。1918年,英国妇女经过50年的奋斗,终于获得选举权。

——任然《上世纪初英国女权主叉者争取参政权不惜暴力》

材料三:1949—1959年中国妇女参政状况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妇女缺乏参政意识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4分)

(2)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初中英两国妇女争取参政权斗争的共同点。(4分)结合史实分析两国斗争结果不同的原因。(9分)

(3)1949—1959年中国妇女参政状况呈现怎样的趋势?(2分)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政治、经济原因。(6分)

正确答案

(1)原因:妇女深受男尊女卑的封建纲常毒害;妇女在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中处于从属地位。(4分)

(2)共同点:都由先进的知识女性领导;都采取了较为激进的斗争方式。(4分)

原因:①民主化程度不同:英国经过三次议会改革,民主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妇女参政;中国受封建专制传统的影响,北洋军阀甚至不少革命派都反对妇女参政。

②工业化程度不同:英国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妇女人量外出工作,经济地位提高;中国小农经济影响了近代工业发展,妇女外出工作较少,经济地位不高。

③民主思想传播程度和妇女受教育程度不同:英国的启蒙思想传播时间长范围广,妇女受教育较为普及:中国受封建思想影响,维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不够广泛,妇女受教育人数较少。(9分)

(3)趋势:妇女参政比例逐步上升。(2分)

原因:①政治:1954年宪法的颁布和人民代表人会制度的建立,为妇女参政提供保障。

②经济:一五计划和三人改造,妇女走上上作岗位,经济地位提高。(6分)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一中“封建社会,中国女性处于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中,经济方面也无法独立”可以得出:妇女深受男尊女卑的封建纲常毒害;妇女在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中处于从属地位。

(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一批知识女性成立中华民国女子参政同盟会”和材料二“一群受过良好教育的白人中产阶级英国妇女冲击国会”可以得出中英两国妇女争取参政权斗争的共同点。根据所学知识可以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分析得出中英两国斗争结果不同的原因。

(3)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表格信息的提取分析能力。从材料三的表格中可以看出妇女参政比例逐步上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因:①政治:1954年宪法的颁布和人民代表人会制度的建立,为妇女参政提供保障。②经济:一五计划和三人改造,妇女走上上作岗位,经济地位提高。(6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1分)14世纪以来的五百多年间,中国和西方都经历了君主专制加强和民主主义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史实,从明清(前期)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变迁缓慢的原因。(3分)

材料一  资产阶级对封建主割据状态不满,他们要求统一国内市场,要求税制统一、货币统一,要求贸易安全、贸易自由。专制王权在这一时期适应了资产阶级的要求。王权兴起了,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也就形成了。在当时,这是一种进步。随着专制王权的加强,庞大的官僚机构的形成,开支和战争费用的不断增加,专制王权的赋税压榨变得更加沉重。王权和资产阶级之间的裂痕扩大了。资产阶级要求政治权力,而不再容忍王权的专制和暴虐。资产阶级的这些要求通过思想家们表达出来,这些思想的影响力在当时远远超过了有关经济政策的争论。             

——摘编自厉以宁《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

(2)根据材料一,分析君主专制对西欧资本主义兴起的影响(3分)资产阶级为什么要推翻君主专制制度?(2分)

材料二  在15—17世纪的英国历史进程中,有三条线交织凸现出来,把英国决然地引入近代社会。这三条线是:

一、从13世纪的“大宪章”开始,国王与议会之间相互制衡的机制已逐步成熟,英国革命至17世纪已是“水到渠成”。

二、自由贸易具有突破封建樊篱的明显特征,尤其是海外贸易快速发展;近代工商业的繁荣,使私人财产权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推动了英国反极权主义的思想倾向……本质上是一种对极权制的“抗议”,它非常普遍地唤醒了各阶层人民的自我觉醒意识。

——《冷眼向洋》上卷

(3)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民主政体率先在英国产生的原因。(3分)

正确答案

 (1)原因: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制度,清朝建立军机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3分)

(2)消除封建割据势力,形成民族国家;促成了统一国内市场和统一的经济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3分)

资产阶级反对专制王权的经济剥削;要求获得政治权力。(2分)

(3) 原因:“大宪章”颁布之后,国王权力受到议会限制;商品经济发展,使资产阶级力量强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推动了个人意识的觉醒。(3分)

试题分析:(1)第一问实际上考的是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的具体内容,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制度,清朝建立军机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正是因为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才导致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变迁缓慢。(2)材料题关键是要依据材料来作答。根据材料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统一的市场,需要民族国家,但是封建割据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正是因为这样的阻碍,才使得要推翻君主专制。(3)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讲了民主政体在英国建立的原因:“大宪章”颁布之后,国王权力受到议会限制;商品经济发展,使资产阶级力量强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推动了个人意识的觉醒。

点评:近代,中国依然走在封建专制的老路上,却越来越严重;西方却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打破封建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近代制度率先在英国建立。解答此题要有这样的思维,都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全方位去思考比较。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8分)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荣革命以后的300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人们看到的只是逐步的变革、前进。……它是英国文化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外人对这种方式评价如何,其优劣得失如何,它确是道道地地的英国的。

——钱乘旦《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二  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结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辄……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是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从结果看,法国做得相当不错,到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膛乎后也。

——孙中山1905年11月《民报发刊词》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英法美三国革命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什么?材料一中“英国模式”有何特点?(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二中英国和美国对民主政治的“创新”和法国推动现代民主政治“全球性”的表现。(8分)

(3)与欧美国家相比,材料三中孙中山提出的革命目标方面增加了什么内容?(2分)孙中山为实现这一目的做出了哪些努力?(2分)结果如何?(3分)试从主客观方面分析孙中山无法实现这一新增目标的原因。(9分)

正确答案

(1)要解决的共同问题:实现政治民主化(2分);英国模式:渐进改革(2分)(保持政策的稳定性,极少大起大落等),如回答君主统而不治、议会制、责任内阁制、政党政治、分权与制衡可给1分。)

(2)英国:创立君主立宪制;(议会至上)美国:开创民主共和制(总统共和制)(4分)

法国:①通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对外侵略战争动摇欧洲封建统治;

②法国启蒙思想推动世界各国民主革命的进程。(4分)

(3)增加了“民生”的目标(2分)(或平均地权)

努力:①领导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一些障碍;

②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2分)

结果: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但没有真正解决中国的民生问题。(2分)

原因:客观上,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强大。(2分)

主观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这一目标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4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美英法政治民主化进程。(1)是主要关于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任务,从材料进行概括可以得出中美英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共同问题。英国政治民主化的特点,从材料“光荣革命以后的300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可以获得。(2)涉及英美民主化的特点以及法国大革命世界影响的途径,从革命战争和思想传播两个方面分析。法国是通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对外侵略战争动摇欧洲封建统治;此外法国启蒙思想推动世界各国民主革命的进程。英国创立君主立宪制;美国开创民主共和制(3)根据孙中山三民主义和英美资产阶级革命对比可知为“民生主义”,努力即为孙中山为实现“民生主义”的一系列措施,结合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结果可以解答。其原因要从主观上和客观上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