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 共408题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25分)“议会”,英文Parliament,来自法文的Parlement,是“讨论”的意思。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先行步入民主化之路的英国人是靠一系列的事件形成的习俗、惯例或“先例”,艰难而渐进地走上宪政之路的。
材料一 阅读下列表格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的国王仍掌控行政大权,议会成为完全主宰尚需时日。1690年3—4月,英国议会《财政法案》将“国王靠自己生活”转变为“国王靠议会生活”;1701年颁布的(《王位继承法》旨在通过规定王位继承问题,实现议会对王权的控制。1714年,乔治一世即位,因不通英语,逐渐不出席内阁会议。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波尔取代国王成为内阁首脑。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这一行为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他的做法也成为惯例。这样,随着议会、内阁的职能和制度进一步完善,责任内阁制最终形成。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变革,国王的行政权力被剥夺净尽,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议会君主制逐步形成。
材料三 工业革命后,英国许多地区和城镇衰落,人口锐减,变成“衰败市镇”,但仍保持一律选派两名议会代表的传统权利,而新兴工业城市却无权选派代表。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了争取选举权为目的的激进运动,以争取国会选举改革;工人阶级也掀起争取普选权的斗争。
1831年辉格党(自由党的前身)内阁提出改革法案,主张取消衰败选区……空出席位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和人口较多的郡,降低选民资格。经过反复激烈斗争,终于在1832年通过,英国选民增加了22万人。19世纪中叶,英国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再次掀起争取国会选举改革的斗争,……这次改革使选民人数由l 35.9万人扩大到了245.5万人。1884年自由党格莱斯顿内阁使……选民人数从255万增加到450万。
1885年议会又通过重新分配议席法案,该法案的实施使英国议会选举接近于比例代表制原则。
——摘自《英国政治制度史》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3世纪初到14世纪中期英国社会政治的基本特点。(4分)
(2)1649年英王查理一世被议会宣判死刑,推上断头台;1660年流亡海外的查理一世的儿子被同意回国,登上王位,称查理二世。结合所学分别指出造成查理一世和查理二世不同命运的背景。(4分)并据此判断,英国议会处理与国王关系的出发点是什么? (2分)
(3)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国王、议会、内阁权力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向。(3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责任内阁制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影响。(3分)
(5)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及原因。(3分)
正确答案
(1)王权受到限制(或“王在法下”);议会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4分)
(2)背景:前者因为内战中王党的失败,议会获胜;后者因为克伦威尔死后,政局混乱,妨碍了社会进步。(4分)
出发点:维护秩序稳定,确保自身利益。(2分)
(3)国王的行政权力逐渐被剥夺,成为“虚君”;议会逐步成为国家大权的完全主宰:内阁对议会负责制逐步形成。(3分)
(4)1912年春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1912年8月同盟会联合几个小党派,改组为国民党,希望组建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3分)
(5)内容:降低选 民资格,增加新兴工业城市和人口较多的郡的选民人数;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选民资格;选民人数由按地区分配变为比例代表制。(6分)
原因:一是由于工业革命使英国经济和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二是由于工业资产阶级,尤其是工人阶级斗争的压力。(3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1215年约翰王签署《大宪章》,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则...1327年 议会通过《斥国王书》,全体议员一致同意废黜爱德华二世,立其长子为国王,从而开创了议会弹劾国王的先例。1343年在议会内部逐渐区分上、下两院,即贵族院和平民院。”即可概括13世纪初到14世纪中期英国社会政治的基本特点。
(2)1649年英王查理一世被议会宣判死刑,推上断头台;1660年流亡海外的查理一世的儿子被同意回国,登上王位,称查理二世。结合上述事件提供的时间线索,即可分析出查理一世和查理二世不同命运的背景。结合所学,不难判断出英国议会处理与国王关系的出发点是国家政治结构的不同。
(3)根据材料二““光荣革命”后的国王仍掌控行政大权,议会成为完全主宰尚需时日...1701年颁布的(《王位继承法》旨在通过规定王位继承问题,实现议会对王权的控制...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波尔取代国王成为内阁首脑...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变革,国王的行政权力被剥夺净尽,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议会君主制逐步形成。”即可说明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国王、议会、内阁权力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向。
(4)根据所学知识,责任内阁制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辛亥革命后的中华民国的制度设计方面,主要是1912年春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1912年8月同盟会联合几个小党派,改组为国民党,希望组建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5)根据材料三“工业革命后...而新兴工业城市却无权选派代表。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了争取选举权为目的的激进运动,以争取国会选举改革;工人阶级也掀起争取普选权的斗争...空出席位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和人口较多的郡,降低选民资格...使英国议会选举接近于比例代表制原则。”即可概括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原因。
1832年议会改革的发生与结果说明了什么原理?
正确答案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或者答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将1832年议会改革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考虑。即发生在工业革命后,作为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要求分享政治权利,再达到目的后,他们反过来又要为资本主义经济更加迅速发展服务。再联系我们在政治课上学习的相关原理来答题。
(26分)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既有共同点,因为;又有多样性,因为各国所建立的是要适应本国政治、经济、社会需要的制度。
——林娟《美国的大选和西方的议会民主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共同点。(6分)
材料二 孙中山和华盛顿均是在中美两国由君主政体转变为共和政体的关键转折点上,被推上了历史舞台。然而,华盛顿取得了成功,美国后来居上,其成熟的宪政体系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相反,孙中山创建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体制却如昙花一现,很快夭折,成果被袁世凯所窃夺。……为什么美国能成功建立共和制度,而中国却一再出现专制复辟?难道华盛顿的政治神话,真如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所言“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
——王龙《天朝向左 世界向右》
(2)材料二中“成熟的宪政体系”指的是什么?(2分)作者认为其“成熟”的依据何在?(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的政治神话在孙中山手里却变成“一无用处”的艺术品的原因。(6分)
材料三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政治文明方面“兼收众长,益以创新”的主要表现。(6分)
(4)综合上述近代中国与西方民主政治建设情况,归纳制约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因素。(4分)
正确答案
(1)共同点:①以古希腊罗马民主文化(和近代启蒙思想)为渊源,(2分)
②以代议制民主为基本形式,(2分)
③奉行分权制衡的基本原则。(2分)
(2)宪政体系:制定联邦宪法;民主共和政体。(2分)
依据:实行三权分立,防止复辟专制。(2分)
主要原因:①中国的资本主义基础较美国薄弱;(2分)
②中国的封建主义势力较美国强大;(2分)
③中国受启蒙思想的影响较美国有限。(2分)
(3)表现:①借鉴美国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建立南京临时政府。(2分)
②颁布《临时约法》,依据国情,实行责任内阁制。(2分)
③借鉴西方三权分立学说,参考中国古代考试和监察制度,提出“五权宪法”原则。(2分)
(4)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国内政治力量对比; 国家历史文化传统;
国民思想文化素养; 所处国际政治环境。(任4点4分)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各国所依据的思想理论和文化渊源是共同的”,再结合所学知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以代议制民主为基本形式,大多实行分权制衡的基本原则。
(2)根据材料信息“华盛顿取得了成功,美国后来居上,其成熟的宪政体系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制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指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根据所学,美国宪法规定实行三权分立,防止复辟专制。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等多角度,分析辛亥革命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一方面借鉴美国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建立中华民国,另一方面颁布《临时约法》,依据国情,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以防止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政治,还吸收中国传统政治文明,参考中国古代考试和监察制度,提出“五权宪法”原则。
(4)本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可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国家历史文化传统、国民思想文化素养以及所处国际政治环境等角度回答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规,有一定的自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高度集权的弊端。
材料二
美国联邦政府
——据《1787年宪法》
材料三 英国首相为政府首脑,由议会多数派领袖担任,议会可罢免首相,二者互相牵制,只要能保住议会多数党的地位,首相可连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析,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构成体现了哪些原则?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的任职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7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美国的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7分)
正确答案
(1)原则:中央集权(联邦制);分权制衡;人民主权原则。 特点和影响:众议员流动性大,可以让更多的人参政议政;参议员相对稳定有利于保持政策稳定性。(7 分) (2)差异:政府首脑产生方式和职能;议会与政府关系等。 主要原因:英国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妥协的产物,美国没有封建主义的阻挠。(7 分)
试题分析:(1)此问实际上考查的是1787年宪法的内容。1787年宪法体现了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的原则和民主的原则。国会众议院任职上体现了更换的频率高、流动性大等特点,但是参议院变化较小较慢。(2)英美两国的政体的比较可从国家元首的产生和任期、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关系等角度进行比较。二者不同的原因可以根据各自国家的国情进行分析。
点评:英国通过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国王统而不治,无实权,但是是国家元首;美国总统也是国家元首,但是根据1787年宪法的规定,总统拥有行政权、军权等,是国家权力的中心。二者的不同归根到底是由于各自的国情不同决定的,但是都是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