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世博会的举办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参与世博会的过程同样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

材料一 为炫耀其强大国力,英国决定在1851 年举办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这次博览会展示了英国以及其它各国先进的工业展品,例如630 吨大功率蒸汽机、火车头、高速汽轮船、汽压机、起重机,以及先进的炼钢法、隧道、桥梁等大型模型。伦敦世博会意味着从简单的商品交换到新生产技术、新生活理念的交流的重大转变。因此被确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首届世博会。

材料二 中国广东商人徐荣村得知英国伦敦要举办世博会的消息,快速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潮丝”装成12 捆,紧急托运往英国。“荣记湖丝”历经时间的考验,终于质压群芳,脱颖而出。独得金、银大奖。徐荣村成为参加世博中国第一人。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物出洋赴赛,始自1876 年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注:1873 年维也纳博览会上,有记载当时任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曾派了名叫包腊的英国人代表中国参会)。据《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评述》记裁:这届世博会大清国的展品“物件悉遵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助机器”, “以丝、茶、瓷器、绸货、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在世博会走过半个多世纪后,1905 年,清政府正式颁布了《出洋赛会通行章程》二十条,把参加世博会的“主权”从海关手中收了回来。     

材料三 张之洞说:“照得各国都会地方。多设有劝工场及商品陈列所,聚百货于其中,分行罗列,以类相从,物标定价,听人观览购取。工者价昂而售速,劣者价贬而滞销。彼此相形,自生激励。……”。1909 年,张之洞和湖广总督陈夔龙在武昌发起了武汉劝业奖进会.前后45 天,开设有天产部、工艺部、美术部、教育部和古物参考部。同时分设直隶、湖南、上海、宁波四馆及汉阳钢铁厂、枪炮厂、实习工厂等七个特别展览室。武汉劝业奖进会合计物品八千多种,与会人员20 多万……武汉劝业会中,人们“专以繁华娱目,罕有考究实业者”,“逐日观览者,多趋彩色斑斓之处,而罕留心工艺良窳(yu ,恶劣,坏)”。                                        

——《论晚清商品博览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

材料四 1915 年,巴拿马世博会上,中国的茅台酒和张裕酿酒公司的“可雅白兰地”获奖,“可雅白兰地”由此更名为“金奖白兰地”。中国的获奖产品仍然集中于茶酒等传统产品上,在现代工业产品方面并未有突破。这一情况到1926 年的美国费城世博全上有了改观,这次世博会上,除了传统的丝茶绣等产品外,在现代工商业方面,中国也有印刷工艺、化妆品、革制品、电器、铜钢制品等展品的参与。

材料五:新中国成立后到1982 年以前,西方国家举办世界博览会来邀请我国参加。1982 年5 月1 日至10 月31 日在美国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市举行的“能源”专业世博会上,美国邀请我国组团参加,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贸促会首次代表国家组织中国馆参加。此后,历届世博会的组织者都邀请我国参加。2002 年12 月3 日,国际展览局第132 次代表大会作出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中国上海成为2010 年世界博览会举办地。中国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以上材料均根据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有关知识整理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第一届世博会为什么是在英国主办? 近代早期中国参加世博会反映出当时中国经济哪些重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提炼材料三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第一次参加世博会的历史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回答,上海为什么能获得2010 年世博会的举办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中国参与世博会近160 年的历史形象记载了近、现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综合上述材料,总结中国参加世博会历程的特点。通过这一历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较早确立;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近代科技经济发达。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手工业发达,传统手工艺产品驰名中外,与西方发达国家科技差距大。

(2 )张之洞肯定西方世博会的可取之处并进行效仿创办武汉劝业奖进会;展示较多的展品和洋务运动有关科技成果;参观者多以游乐为主(或武汉劝业奖进会存在一些不足) 。 

(3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美建交,双边关系的改善。

(4 )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提高;对外开放的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上海经济实力及在中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回答上海的历史文化/地理位置因素等可酌情给分)

(5 )从个人参加世博会到政府组织参加;从外国人代表中国参加世博会到中国人自主参加;参加世博会产品从以传统手工业产品为主到以现代工业科技产品为主(或者传统与现代工艺并重);从参加世博会到承办世博会。国家(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市场紧密联系;要积极融入世界市场产与国际竞争;政府要发挥积极引导作用。(言之有理酌情给分,任三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的国家元首和理论上最高权力的拥有者是英国君主,目前为伊丽莎白二世。实际上,女王只拥有象征性的地位,其权力和形式受到惯例与民意的约束,但是君主基本上还是具有三个重要的权力;被咨询的权力、提供意见的权力和警告的权力;一个君主在位的时间越长,经验与学识越丰富,他的意见就越会受到内阁和首相本人的重视,而这种君主与内阁之间的交流是在每周例行的秘密会议中进行的;事实上在英国,拥有最高政治权力的人是内阁首相。

材料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4年访问英国时同英国首相布莱尔单行会谈,就中英关系和共同关心的田际问题交换了意见。会谈后发表的《中英联合声明》,将两田关系确定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成为中英关系的一个新起点。

材料三:今天,荚固首相的集权趋势还在加强,他不仅可以决定内阁组成的名单,而且还控制着内阁活动的各个方面,内阁的决定多半不是通过表决来作出,而是以首相的意志为转移;所有内阁大臣都要服从首相的意志,对首相负责;同首相产生分歧矛盾的大臣,除了辞职,别无他逾,而名居高位的美国国王,只不过王身首相之后,代他履行批准手续而已,如此权限决定了其无所作为的行为方式。

请回答:

(1)材料一涉及英国国王的哪些权力?国王在国家政权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集中体现了英国首相的哪一方面的权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体现了一个什么样的趋势?随着这种趋势的增强,会导致英王的消失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被咨询的权力、提供意见的权力和警告的权力。

作用:作为国家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国王作为英联邦的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2)体现其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以及重大政策的决策权。

(3)体现了在英国君主立宪政体下,首相的权力进一步加强和膨胀,而英王的权力有减缩趋势。

不会。尽管英王的实权被剥夺,但依据历史传统和英国宪法,英王仍是国家元首,国王的存在符合英国的实际情况,加上其具有的政治象征作用,故英王不会消失。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

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

天皇裁可法律。

天皇召集帝国议会……

天皇统率陆海军。       

——《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

材料二     

国王人身神圣不可侵犯……     

执行权属于国王一人,他任免大臣,他下令颁布法律……     

国王对军队发布最高命令。     

国王任命全部军官以及国家其他部门官员……     

国王召集两院开会……他可同时解散两院…… 

——《普鲁士宪法》(1850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仿效普鲁士确立近代宪政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日本与英国的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力差异。     

                                                                                                                                                                 

(2)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正确答案

(1)天皇作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在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统率陆海军。天皇权力至高无上;英国王权受限制。

(2)日本虽确立了近代君主立宪制,但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军国主义道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为了获取海外市场和殖民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人民带来灾难。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董仲舒(中国)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圣徒”托马斯·

阿奎那(意大利)

没有权柄不是出自神的……君主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治理人民的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

——托马斯·阿奎那《论君主政治》

材料三

詹姆士一世(英国)

国王在世上可以行使一种神圣的权力……除上帝之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

——詹姆士一世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理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三种理论分别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其实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三种理论都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天人感应”“君权神圣”“君权神授”。

(2)背景:①西汉汉武帝面临严重的王国问题,要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②13世纪,随着城市的大量兴起和世俗社会力量的壮大,基督教的神学权威受到严峻挑战。③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势力的上升,与封建王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实质:为加强君主专制制造理论依据。

(3)影响:①“天人感应”因其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作用,被汉武帝所采纳,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②“君权神圣”将君权置于教权之下,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教权的权威地位。③“君权神授”则激化了国王和议会的矛盾,从而引发资产阶级革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西欧从15世纪以后,逐渐确立了领先世界的优势,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不懈的制度、思想、科技的创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88年,迫于王权膨胀和天主教在英国复活的现实危险性,议会中的辉格党和托利党联合起来,向荷兰的执政威廉亲王发出邀请,请他到英国来接管王位……威廉接受邀请后率大军在英国登陆……根据议会条件,威廉接受了《权利法案》,随后和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一同登上了英国王位。

——《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二 (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全球通史》

材料三 受文艺复兴的影响,16~17世纪欧洲发生科学革命,现代科学诞生。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18世纪下半叶英国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现代化启动。继英国以后,18世纪法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启蒙运动的中心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并达到高潮,引发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精神传遍欧洲。……19世纪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德国是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它仅用40多年时间(1871~1913年)就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2·知识经济与现代化》

材料四 科技、工业和政治领域内发生的这三大革命使欧洲获得了影响和支配世界的势不可挡的力量。……西方确立了它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领域的优势,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强有力地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在政治制度方面有哪些创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简答启蒙运动“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主要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17—19世纪世界科学中心发生了哪几次转移?简要概括历次转移产生的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材料,说明西方是如何确立其优势地位的?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君主立宪制、两党制、议会制。

(2)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抨击天主教会,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宣扬“人民主权”思想,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3)17世纪英国,英国率先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迅速发展,引发法国大革命。19世纪德国,德国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

(4)确立: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工业革命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影响: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殖民扩展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工业文明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结构。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