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 共408题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1694),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了无可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亦即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德意志帝国宪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权利法案》使英国的王权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18世纪初,英国王权是如何被进一步架空的?(2分)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联邦制所体现的权力结构特点。(2分)
(3)从君主的权力方面谈谈材料一和材料三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点?(2分)
(4)如以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素材,请你为该组材料确定恰当的主题。(2分)
正确答案
(1)变化:王权受到法律和议会的制约。(2分)形成责任内阁,名义对国王负责,其实对议会负责。(2分)
(2)特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2分)
(3)不同点:英国王权受到限制,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2分)
(4)主题: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2分)
试题分析:第(1)问,从材料中“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可以看出国王受到《权利法案》和议会的约束;18世纪英国的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于是国王被架空了。第(2)问,从材料中“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可见,其特点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第(3)问,从材料中在英国“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 ,在德国“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可见英国王权受到限制,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第(4)问,以上材料都是对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叙述,故其主题应围绕代议制展开。
点评:本专题主要讲述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过程和特点提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从高考考查的题型上看,选择题的比例较大,非选择题一般与其他考点知识相联系。
1.以前淡化的“民主政治形成过程”的考查重新得到强化,各地试题涉及本专题的试题大都详细考查了西方政治的过程及特点。
2.注意对西方各国民主政治特色的考查,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法国大革命、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德国的统一等。
3.横向联系的试题较多,难度也较大,体现了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联系,考查政治现象背后的经济文化背景,对于新课标教材采用专题梳理的表述形式提出了严峻挑战,切中了高中历史教学的软肋。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各国的国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力。不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精髓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权力间相互制约的目的。因此,各国的议会或国会不但拥有立法权,而且拥有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权力,结果造成议会权力膨胀、政府权力萎缩的状况。19世纪70年代以后,各国都加强了国家元首的权力,减弱了国会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在英国,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几乎垄断了全部立法提案权。
——摘编自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二:影子内阁是指某些实行内阁制的民主国家,其在野党为准备上台执政而设的预备内阁班子;往往由下议院中最大的反对党领袖,物色下院中有影响的同党议员,按内阁形式组建而成。这种制度由英国保守党首创,在英国,“影子内阁”接受政府补助,成员都是有薪水的。我们有时会听到说某某人是“影子内阁”贸易与工业大臣,实际上是说他是在野党负责贸易与工业的议员。
“影子内阁”不但不附和当任内阁,反而以同它争斗为乐。遇到议会辩论时,各“影子大臣”就会踊跃发言,在阐述本党观点的同时,专挑当任内阁的毛病和缺点进行攻击。“影子内阁”会给当任内阁施加种种压力,其存在是为了促使当任内阁倒台,并最终取而代之。某党在野时的“影子内阁”往往也就是该党执政时的当任内阁,全套班子有时照搬,有时略作调整,但施政方略不会有根本变化。因此,称“影子内阁”为“预备内阁”或“在野内阁”似乎更为确切。
——摘编自百度文库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子内阁”设立的原因,并评价“影子内阁”在英国政体中的作用。(10分)
正确答案
(1)变化:内阁权力扩大,议会权力缩小;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权力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加强。(6分)
原因: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社会发展需要有一个强大的政府支持;社会矛盾的加剧和社会问题的增多;垄断资本与行政权力的结盟。 (4分.任答2点即可得4分,每点2分。)
(2)原因:监督政府的权力;增强参政议政的专业性。(4分)
评价:有利于保持政局稳定;丰富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6分)
试题分析:(1)从材料“各国都加强了国家元首的权力,减弱了国会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在英国,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几乎垄断了全部立法提案权”可以分析的出19世纪70年代后内阁的权力开始上升。主要愿意在于工业革命后复杂的国内局势。(2)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影子内阁主要是监督政府的行为,同时为现任内阁下台后自己执政做好准备。总的来看,影子内阁的出现有利于政治的民主性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中,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以来,实现民主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普遍追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
——摘自《美国的历程》上册
材料二 “本宪法所授与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同任副总统之任期亦然,大总统与副总统,应依照手续选举之。”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请回答:
(1)概括美国确立共和制的背景。(3分)
(2)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并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分析两国政治体制的历史意义?(8分)
(3)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就大多数国家而言,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哪些特征?(3分)
正确答案
(1)背景:人们反对君主制和贵族制;州政府软弱,不利于加强中央权力;世人认为美国不可能建立共和制。
(2)1787年宪法或美国联邦宪法;英国《权利法案》。共同意义:它们都是多种体制相结合和多种力量妥协的结果,体现了人类政治智慧的发展;都顺应了资产阶级民主和法制社会的历史潮流,促进了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发展;为其他国家所效仿,促进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
(3)选举:议会立法;权力部门之间相互制衡;有法制保障。(答出三点即可)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英美两国的政治制度的特征及其差异性。⑴背景问题的分析主要遵循从材料内容中概括结论的原则,在解题时如若问题中没有明确指出“要结合教材中所学知识” 的字眼,就只能完全从材料中本身出发加以概括,但必须注意去掉语言的口语化现象,该题即是这种类型,材料一中有两句话,第一句中有一个分号表达了两个并列的含义,所以只要将三层意思分别概括而出就是答案。⑵结合所学的知识容易得出材料应是英美两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重要文献:1787年宪法或美国联邦宪法,英国《权利法案》。至于两国政治体制只要能联想到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美国的总统共和制的共同点便能确定,答案是“共同意义:它们都是多种体制相结合和多种力量妥协的结果,体现了人类政治智慧的发展;都顺应了资产阶级民主和法制社会的历史潮流,促进了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发展;为其他国家所效仿,促进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⑶该题属于较为开放性的试题,只要坚持从材料出发即可得分,但必须要审清题意,该问题要回答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而英美两国的政治体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典型代表,所有只要回答出这两国的特征即可。
点评:美国的总统共和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两种最基础的政体,成为欧美其他各国效仿的对象。其他资产阶级国家均是在其基础之上结合本国实际,建立起自己的代议制。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从詹姆斯登上王位之时起,王权与自由这两种传统就进入到全面冲突的阶段。英国近代历史上一个最有趣的现象出现了:要求变革的力量到传统中去寻找依据,而维持现状的力量反而成了反传统的叛逆了,通俗的说就是革新者自称是守传统派,守旧派则被看成是反传统主义。“光荣革命”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1689年1月28日下院的决议就是这样:英国仍是君主国,“上帝保佑吾王”仍是英国的国歌。“光荣革命”奠定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开创了英国历史的新纪元,同时也促使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形成了。
—一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一一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评析材料中关于英国对“传统与现代化”的论述。(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正确答案
应利用传统中的有利因素实现现代化变革。
史实:传统——①利用君主制的传统影响。②利用宗教改革的成果,尤其是清教运动的影响。③英国议会的传统等因素。(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给2分,答出两点即以上给4分。)
现代化:通过政变和相关法律文献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逐步确立议会主权和法律至上等基本原则,创立了近代典型的民主制度——君主立宪制度。
(答出政权性质变化和制度创新给4分,只答出一个方面给2分。)
作用:协调各阶层利益,缓和矛盾,实现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稳定、和平过渡,加速了英国现代化的进程。(能从积极作用或意义作答即可给2分。)
(评分说明:①观点错误、不明确或无观点应作为第三等。②运用史实论证应围绕利用了哪些传统因素,为何要利用或者利用了有何作用,怎样实现现代化作答。)
这是一道观点评析题,是全国卷文综的特色题,考生应切实掌握该类的解题技巧。一般,首先应该注意该类题的要求说明。注意应该从材料中提取出观点,然后结合材料和教材里的相关的史实进行说明,最后进行评价或评论。就该题,由材料“要求变革的力量到传统中去寻找依据,而维持现状的力量反而成了反传统的叛逆了,通俗的说就是革新者自称是守传统派,守旧派则被看成是反传统主义。”,可以提取出的观点是:应利用传统中的有利因素实现现代化变革。然后从传统因素和现代因素两个角度找到相关的史实进行说明,最后评价,即简要说明其历史作用或消极影响。本题很好得体现了该类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方法,同学们应加强该类题的专门训练。
议会令状
以下是14世纪英国议会的令状一则:
问题:(12分)
(1)根据材料,当时的议会中国王和各等级的政治地位如何?(6分)
(2)上述政治状况在“光荣革命”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正确答案
(1)水平1:从材料中提取完整的信息(6分)
·英王在中世纪的议会中居于中心地位;教士、贵族实际行使议会权力;骑士、市民代表等处于从属地位
水平2: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不完整(4-2分)
其他答案:仅复述、摘抄材料中的信息或回答与史实不符(0分)
(2)水平1:能结合所学知识与材料信息进行完整对比(6分)
·光荣革命后,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国王权力进一步受到限制;议会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逐渐上升,成为议会中的主导力量
水平2:所学知识与材料信息的对比不完整(3分)
其他答案:回答与史实不符(0分)
试题分析:
(1)主教及其他高级教士、郡守、男爵、郡属骑士、市民代表和市民议员、其他辖区的人士:遵照国王陛下的旨意,说明英王在中世纪的议会中居于中心地位;不过主教、郡守、男爵、审判官、法官及其他王室议事会成员——需要留在议事会行使职责、处理公务,如果没有国王的特别指令则不得擅自离会;骑士、市民代表等处于从属地位。
(2)光荣革命后,确立君主立宪制,推行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国王权力进一步受到限制,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低位;议会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逐渐上升,成为议会中的主导力量。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