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分)宪政是学术界的热门术语,中国学术界对它的推崇和研究可谓炙手可热,其势头直追百年前的宪政风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之政有两种:一曰有宪法之政(亦名立宪之政),二曰无宪法之政(亦名专制之政)。采一定之政治以治国民谓之政体。世界之政体有三种:一曰君主专制政体,二曰君主立宪政体,三曰民主立宪政体。今日全地球号称强国者十数,除俄罗斯为君主专制政体,美利坚、法兰西为民主立宪政体外,自余各国则皆君主立宪政体也。君主立宪者,政体之最良也……立宪政体,亦名为有限权之政体;专制政体,亦名为无限权之政体。有限权云者,君有君之权,权有限;官有官之权,权有限;民有民之权,权有限。故各国宪法,皆首言君主统治之大权及皇位继袭之典例,明君之权限也;次言政府及地方政治之职分,明官之权限也;次言议会职分及人民自由之事件,明民之权限也……不知君权有限云者,非臣民限之,而宪法限之也……是故欲君权之有限也,不可不用民权;欲官权之有限也,更不可不用民权。宪法与民权,二者不可相离,此实不易之理,而万国所经验而得之也。

——摘自梁启超《立宪法议》

材料二 清政府最终决定“预备立宪”是资产阶级立宪派长期斗争的结果……以慈禧为首的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集团的最高利益,为了消弭革命,为了笼络立宪派士人和实力派官员,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了具有君主立宪国家宪法性质的文献——《钦定宪法大纲》,包括附件在内总共有40条。尽管《钦定宪法大纲》的核心是强调君主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却不能不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臣民的权利。此外,还规定了议院、选举方面的内容,确定立宪预备期为9年。无论如何,《钦定宪法大纲》含有资产阶级宪政的性质,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摘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摘自N.佩弗《远东》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中西政体为例,谈谈你对“宪政”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思路开阔、逻辑严谨) 

正确答案

【评分说明】本题采用SOLO评分法。

第一层次,点式结构:就单一问题得出结论,如某国实行何种宪政政体;能够运用材料。(2—4分)

第二层次,线式结构:就多个问题得出结论,如某国实行宪政政体类型及其成因或影响;能够较多运用材料;叙述完整。(5—7分)

第三层次,面式结构:就一个角度多个问题得出结论,如某国实行的宪政政体类型、成因、特点、评价;能够充分运用材料;叙述完整而流畅。(8—10分)

第四层次,立体结构:就多个角度多个问题得出结论,如宪政政体的类型、出现的原因、特点、评价特别是对现代化的影响,中西宪政政体的异同等,研究得到的启示;能够充分运用材料,注意史论结合、论证合理、逻辑严谨等。(11—12分)(考生答题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叙述)

示例:所谓宪政,就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近代资产阶级宪政政体形式主要有英国、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法国的民主共和制;它们都是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改革)的产物。伴随西方的殖民侵略(或西学东渐),中国有识之士为富强国家主张学习西方宪政。中国资产阶级通过维新变法、预备立宪推动清政府实施君主立宪政体,结果戊戌变法百日而终,预备立宪也只是一场骗局;辛亥革命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民主共和政体,但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宪政成为粉饰门面的工具。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由于自身固有的妥协性和软弱性以及当时复杂的社会状况,不可能使中国成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所以资本主义宪政在中国行不通。

试题分析:本题是开放型的题目。就多个角度多个问题得出结论,如宪政政体的类型、出现的原因、特点、评价特别是对现代化的影响,中西宪政政体的异同等,研究得到的启示;能够充分运用材料,注意史论结合、论证合理、逻辑严谨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确实包含许多因素: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但能使各要素有机、合理的发生作用,还是取决于制度安排。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中国,(1978年)前后三十年的基本国情和自然禀赋并无质的差异,但发展程度却有天壤之别。

——宋鲁郑《从西方丑闻看中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列举18世纪英美两国制度建设的有关史实。(10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60年,如果说在思想上是不断追求解放,其中,前30年是以某种意识形态原则为标准的思想解放历程,后30年是以实践为惟一检验标准的思想解放历程;那么,在行动上,60年来就是在体制、战略和政策上的不断寻求变革道路的历史。其中,前30年是试图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理想主义变革道路,以不断的“革命”运动为特征;后30年则是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主义变革道路,以“摸着石头过河”或者“渐进式”的改革开放为特征。

——金碚《总论中国工业变革振兴60年》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他强调,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以下简称“两个不能否定”)。

——2013年11月8日《人民日报》载文《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革新、思想解放与经济体制的角度对材料三的观点进行论证。(1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正确答案

(1)英国:①政治上,君主立宪制确立并逐渐完善,责任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开始形成;

②经济上,工业革命开始,工厂制度和自由主义经济制度开始出现;(6分)

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总统制和三权分立制,确立民主共和制,(4分)

(2)评分标准:

第一等(16—12分):观点方面:观点理解准确,论证方面:有机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按清晰的逻辑关系充分论证。表述方面: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第二等(11—6分):观点方面:观点理解基本准确。论证方面: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合理论证观点。表述方面:有层次,详略欠当。

第三等(5—1分):观点方面:观点理解不够准确。论证方面:未能或很少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缺乏逻辑关系。表述方面:缺乏层次,详略不当。

参考答案:材料三观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既有相互联系又有区别,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①制度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起新型的三大政治制度(政协制度、人大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三大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并建立了基层民主制度,逐渐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经济体制:建国后,逐渐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出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③改革开放前,国内外环境决定了这是以某种意识形态原则为标准的思想解放历程;改革开放后,是以实践为惟一检验标准的思想解放历程,思想解放(或理论创新)侧重于经济发展和关注民生等方面。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分析理解及调用已学知识的能力,解答时需要紧扣“18世纪英美两国制度建设”,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英国在政治与经济上分别从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和工业革命等角度分析归纳,美国从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总统制和三权分立制,确立民主共和制等分析归纳即可。

第(2)问,主要考查阅读理解及评述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需要依据材料三归纳出观点,其次结合材料一二,分别从制度革新、思想解放与经济体制等三个方面论述改革前后即可,如制度革新可以从三大制度的发展归纳,经济体制可以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分析,思想解放从改革前侧重于国内外环境的决定性到改革后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现代专利制度是以申请人对发明创造的公开换取法律给予的保护,是现代经济技术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保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议会中,从詹姆士一世开始,新兴资产阶级就尝试采用立法形式代替国王授权。到1623年,英国《垄断法规》终获通过。该法规第1条宣布此前以特许令等方式授予的所有垄断因为与本国法律冲突而无效,其中当然包括国王以“钦赐’’形式颁布的特许垄断权。《垄断法规》第6条规定了一种新的垄断权,由此成为现代专利制度之滥觞:前述任何宣告不应扩展到今后授予的任何专利和特权,它们应就任何种类的新产品在本国的实施或制造授予其第一个真正发明人,为期14年或以下,在此期间他人不得使用。此权利的授予不得有违法律,也不得在国内通过抬高物价的方式危害国家,或破坏贸易,或带来普遍不便。

——刘银良《知识产权法》

材料二  1850年,全世界有10个国家建立了专利制度。

1883年,世界第一个有关专利的国际公约《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签署;1884年正式生效。后又多次修订。1967年,51个国家共同签订《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1970年正式生效。1970年,多个国家参加签订《专利合作条约》,1978年正式生效。1971年,巴黎联盟成员国在斯特拉斯堡会议上通过《斯特拉斯堡协定》,建立《国际专利分类系统》。

1985年4月1日,中国正式实施专利法。1992年和2000年两次对专利法修改。迄今,中国已加入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等几乎所有与专利有关的国际公约和条约。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其中包括《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知识产权成为世界贸易组织中货物、服务、知识产权的三大支柱之一。

2006年,全世界已有18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专利制度。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编制的《专利制度发展概要》

材料三 很久以来,专利制度被认为是富裕国家的食粮,贫穷国家的毒药。据统计,占世界人口97%的发展中国家,只拥有世界3%的专利,而占世界人口2.5%的发达国家,却拥有世界97%的专利,专利占有的不对称,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鸿沟不但不会缩小,反而很可能将越拉越大。

——霍剑《专利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及负面效应法律研究》

请回答:

(1)《垄断法规》后来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专利法,据材料一归纳其“现代意义”之所在。(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法规当时能在英国顺利通过的历史条件。(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19世纪中期以来现代专利制度发展呈现出的基本特征,(2分)并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4分)

正确答案

(1) 现代意义:专利权授予告别王权走向法治(法律与制度授权);新技术与市场结合,激励技术创新。(2 分)

历史条件:大宪章开创法律至上、王权有限的精神;议会制约王权的历史传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自然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影响大增。( 4 分,任答 2 点即可)

(2) 基本特征:日益国际化;各国不同步、不均衡。( 2 分)

成因:产业革命与工业化浪潮的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实行技术垄断。(4 分,任答 2 点即可)

试题分析:(1)据材料一归纳《垄断法规》的“现代意义”:“新兴资产阶级采用立法形式代替国王授权”;“前述任何宣告不应扩展到今后授予的任何专利和特权,它们应就任何种类的新产品在本国的实施或制造授予其第一个真正发明人,为期14年或以下,在此期间他人不得使用”,新技术与市场结合,激励技术创新。第二小问从当时英国的经济、政治状况及科技方面分析《垄断法规》在英国顺利通过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19世纪中期以来现代专利制度发展呈现出的基本特征:“知识产权成为世界贸易组织中货物、服务、知识产权的三大支柱之一”,专利制度日益国际化;“很久以来,专利制度被认为是富裕国家的食粮,贫穷国家的毒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步、不均衡。主要原因有工业化浪潮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分)16~19世纪是欧洲文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欧洲社会发生了三个渐进的“转变”,同时它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转变”是由君主制转向民主制,民主制里面包括“虚君”,包括君主立宪。……第二个“转变”,是由农业国家、农业文明转到工业文明,这也是一个进程。从16世纪,甚至可以说是从l5世纪开始,进入到近代,欧洲可以说是加速度前进,一个世纪和另一个世纪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几十年就有很大不同。这一转变当然要加上科学技术的作用,包括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第三个“转变”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的发展,影响了思维的模式……。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l6至l9世纪欧洲“虚君”的出现有何重大意义?(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推动欧洲文明在16至l9世纪这一关键时期“加速度前进”的基本因素。(4分)

(3)根据所学知识归纳从l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对西方文明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历程?(6分)

正确答案

⑴意义:实现了君主专制向代议制民主政体的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⑵基本因素: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确立及发展;科学技术和交通运输的进步;思想的不断革新。(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⑶变化历程:鸦片战争后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进行“器物变革”;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而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辛亥革命后又在“民主”、“科学”的旗帜下进行思想变革。(6分)

试题分析:(1)英国“虚君”实质上是指君主立宪制下君主的权力受限制,或“统而不治,近代民主政治的建立,实现了人治到法治,专制到民主的转变,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制治”度保证;(2)从材料归纳即可,从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政治上,资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文化上,科技进步,思想革新方面回答;此外,要加上“这一转变当然要加上科学技术的作用,包括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 。(3)考察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即器物——制度——文化这一历程,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科技,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和文化。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