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各项与谭嗣同无关的是(  )

A创办《国闻报》

B发表《仁学》

C“军机四卿”

D“戊戌六君子”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世纪末,维新运动兴起的原因和条件包括

①早期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

②甲午战争加深了民族危机

③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④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898年6曰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皇上勿去旧衙门,而唯增新衙门;勿革旧大臣,而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准其专折奏事足矣。”这段话最能反映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是

A要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争夺

B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

C要使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

D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19世纪末的社会风尚转变过程中形成了阅报的风气,其中在维新思想传播方面影响最大的报纸是

A《时务报》

B《申报》

C《苏报》

D《民报》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证明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但它给后来的奋斗者提供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

A可以走日本明治维新之路

B可以走俄国农奴制改革之路

C丢掉改良幻想,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

D可以走印度革命之路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的文章中倡导在中国实行

A君主立宪制

B民主共和制

C三权分立制

D君民共主制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梁启超在他的一本书中写道:“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感觉不足而采取行动是在

A18世纪90年代

B19世纪90年代

C1901-1912年

D1915-1925年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7月9 日)……命各部院堂官督司员将该衙门则例删改,……(8月2 日)……命各省督府整饬吏治,考核属员。……(8月30 日)……裁撤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大理寺等衙门,湖北、广东、云南三巡抚,河南总督,及京外大小冗员。”上述所引是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的片段,该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预备立宪

D辛亥革命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02年,京师大学堂的日本教师在生物课上解剖了一只羊,西太后闻后大为震怒,管学大臣张百熙急得入朝叩头自请处分。这则史实反映了 ( )

①日本对中国文化入侵②西太后伪善、愚昧

③在封建专制统治下,教育改革举步艰难④近代科学进入了校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针对维新派的变法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这反映出维新变法中存在的问题是

A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出现分歧

B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

C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阶级局限性

D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

正确答案

C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戊戌政变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