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 共1763题
实验原理分析题(12分)
[步骤一] 如图在一个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盖满盆底。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
[步骤二] 用透明的塑料纸盖住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小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正上方。
[步骤三] 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观察。
(1)推测你会发现的现象,并有步骤的写下来: (3分)
(2)这个实验模拟了 现象,具体环节有 、 、 。
(3)对于沙子所言,水的作用相当于地质作用中的 ,塑造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黄土高原突出的生态问题是 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4)大自然中这种现象的重要意义是:让地球表面各纬度之间发生了 和 的交换。
正确答案
(1)首先是塑料纸上有水珠凝结,然后水珠沿着小石块下压的方向聚集,水珠往装沙的小瓶下滴,最后小瓶的沙由干变湿(3分)
(2)水循环现象 蒸发 输送 凝结降水
(3)外力作用 水土流失 过度砍伐、过度开垦等造成植被破坏
(4)物质 、能量(或热量、水分)
本题考查用实验演示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统一演化过程。第(1)、(2)题主要是以模拟实验的办法来演示自然界中的水循环过程。第(3)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水土流失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这里要注意联系图中箭头由中间向外指,土壤侵蚀引起地貌变化和植被退化,依次推理。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变化体现了自然界各要素统一演化的过程。第(4)题考查循环的意义,通过水循环实现地球上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分和热量的交换。
读甲、乙两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已知甲地位于南半球,乙地位于我国,回答下列各题。
(1)甲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乙地a界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
(3)近年来,a界线海拔高度逐年升高的原因是什么?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哪些对策?
正确答案
(1) 甲地东坡为迎风坡,东西信风从海洋上带来水汽,在东坡形成地形雨,东坡受暖流影响,增温加湿,故东坡基带形成雨林带,西坡为背风坡,受焚风效应影响,降水偏少形成稀树草原带。
(2) 乙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坡气温较北坡高,故雪线高于北坡。
乙地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小,故雪线低于南坡。
(3) 全球变暖
对策: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寻找新能源。
②增加温室气体吸收量: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③加强国际合作。
2.本题主要是考查垂直自然带的一些基础问题,雪线的相关问题和全球变暖的问题
下图是我国不同纬度的两座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坡向:B表示________坡(北南),D表示________坡(北南)。
(2)D坡自然带数目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B坡冰川分布的下限高度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乙山的针叶林相比,甲山的云杉林分布较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甲山A坡没有云杉林,简述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北 南
(2)纬度较低 相对高度较大 面向北冰洋、大西洋的迎风坡,降雪量大
(3)甲山纬度较高,温度较低;处于大西洋、北冰洋湿润气候的迎风坡
(4)地处亚欧大陆内陆腹地 受周围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
试题分析:
(1)根据自然带的分布特征,同种自然带,阳坡分布的海拔较高。读图,B坡同种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较低,所以是阴坡。结合图中纬度判断是北坡。 根据右图的纬度和山坡以自然带分布特征,D坡自然带类型多,说明是阳坡,南坡。C坡自然带少,说明是青藏高原一侧,是阴坡,北坡。
(2)D坡纬度较低 ,山麓与山顶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自然带数目多。 B坡是面向北冰洋、大西洋的迎风坡,降雪量大迎风坡雪线低,所以冰川分布下限高度较低。
(3)甲山纬度较高,温度较低。处于大西洋、北冰洋湿润气候的迎风坡,降水较多。乙山针叶林分布在阳坡,温度高,只能海拔更高处才适合生长。
(4)A坡地处亚欧大陆内陆腹地,受周围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森林耗水量大,水源不足导致A坡缺少云杉林。
读下图,“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回答问题。(10分)
(1)图中①自然带是 ,在50°N的高山上开始出现该自然带的高度约为 米,根据图示,该自然带分布下限最高的山地的纬度大致是
(2)图中③自然带是 ,该自然带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和
(3)⑤自然带在全球最大的分布区是
(4)从水平方向看,表现的是陆地自然带的 规律,这种规律是以 为基础而形成的。
(5) 从高、中、低纬度地带来看,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 。
正确答案
(1)寒带苔原 3000米 23ºN左右(20~30均可)
(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3)亚马孙平原
(4)纬度地带性 热量
(5)低纬度地带
略
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图中字母代表的自然带或气候名称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 气候; B._____________ 带(自然带);
C.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
(2)自然带沿北纬40°自东向西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从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布规律的产生主要受________条件的影响较大。
(3)限制C自然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温带季风 温带草原 温带大陆性
(2) 沿海向内陆 水分
(3) 水
略
正确答案
(1)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干旱少雨 深居内陆,高山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干旱少雨 受副高控制,加之沿岸有秘鲁寒流经过,降温减湿,干旱少雨
(2)日较差大: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光照强;夜间大气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较弱,散热快,故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大:由于深居内陆,大陆性很强,冬季散热快,气温低,夏季吸热快,气温高,故年较差大。
(3)②④ ③ (4)F F地此时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E地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
甲图是沙漠景观,丙图中A、C是热带沙漠,B是温带沙漠。乙图中②④北坡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比南坡高,说明北坡是向阳坡,位于南半球。④雪线最高时,应是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此时F地地中海气候区降水多。
正确答案
(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2)从沿海向内陆分异 水分 中
(3)畜牧业
(4)绿洲 坎儿井
本题主要考查对区域分异规律、成因的理解,及根据对自然带分异规律的认识,确立农业发展的应用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不同区域的自然特征及环境状况,将一般规律与具体地区相结合。
读世界荒漠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上的荒漠带包括 和 两种类型。
(2)图中A荒漠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 为基础的。
(3)图中B荒漠带为代表的荒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4)图中C地区为什么没有形成荒漠?
(5)图中B、D 、E三处荒漠带为什么直逼海岸?
(6)图中F处形成荒漠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7)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达3600万平方千米,全球2/3的国家和地区、1/5的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危害,并仍以每50000~7000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大。当前世界上荒漠带继续扩大的原因是什么?给人类造成了什么后果?
正确答案
(1)热带荒漠 温带荒漠 (2)深居大陆内部、水汽难以到达 (3)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炎热干燥,同时该地受到来自内陆的东北信几的影响,增加了干燥程度 (4)该地地处亚欧大陆东南部,濒临辽阔的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带来了丰沛的降水,所以不会形成荒漠 (5)B、D、E三处都位于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沿岸均有强大的寒流经过,而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造成荒漠带直逼海岸 (6)南北走向且又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西风带来的湿润气流,在其背风坡形成了荒漠 (7)由于气候变异和人类破坏森林、草原植被和不合理灌溉等因素引起,以后者为主,会使农田减产,耕地、牧场退化致使耕地、草地面积锐减,并使气候变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荒漠面积扩大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以人为原因为主,由于人口增多,盲目垦荒和过度放牧等使荒漠化面积扩大。荒漠化土地丧失生产能力,也使气候恶化同,人们生存环境被破坏。
读“亚洲沿东经88°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A海域是_______________。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自然带名称。
B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
(3)从E到I自然带体现了_______________分布规律。
(4)B与D两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孟加拉湾 (2)热带季雨林带 温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3)垂直地带性 (4)纬度位置差异 海陆位置差异 地形差异
首先根据经纬度、地形轮廓以及山脉名称判断它是中国西部和南亚地形剖面图,然后据纬度和地形、海陆位置判断自然带。图中20°N~30°N之间的高大山脉是珠穆朗玛峰。
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的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l)把下列各自然带的代码填入与图中A、B、C、D对应的位置上。
①高山草甸带②冰碛和地衣带③常绿阔叶林带④针叶林带
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8分)
(2)此图自然带分布反映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此规律同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4分)
(3)南坡自然带比北坡完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4)南坡积雪冰川分布的下限海拔比北坡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正确答案
(1)③④①②(2)山地垂直从赤道到两极(3)南坡比北坡纬度低;海拔低,相对高度大;处于阳坡和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气温高,湿度大,水热条件好(4)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本题以珠穆朗玛峰地区为例,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特点、成因以及学生图文结合、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1)A、B、C、D的排序是由低到高的顺序,它们所代表的自然带的水热状况由好到差,①②③④所代表的自然带按水热状况由好到差的排序是③④①②,它与A、B、C、D一一对应。(2)由题干珠穆朗玛峰地区的自然带分布图可知,该图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变化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水热状况的变化。(3)珠穆朗玛峰的北坡山麓位于海拔约4000米的青藏高原上,而南坡自然带基带的海拔在2500米以下。因此,南坡的自然带较北坡复杂而完整。(4)珠穆朗玛峰的南坡面向印度洋,特别是西南季风带来丰富的水汽,在同等气温(低于0℃)情况下,南坡空气易达到饱和,形成降雪,形成海洋性冰川,其分布一般比背风坡要低;而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受喜马拉雅山的阻档.印度洋的水汽难以到达,空气要达到过饱和,必须海拔升高,气温继续降低,才可能形成降雪,形成冰川,因此积雪冰川分布的下限比南坡要高一些。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