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 共1763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P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海拔4093 米)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AST3-1,用于对超新星、太阳系外行星、瞬变天体的研究。
⑴昆仑站所在地区大气透明度极佳,其原因
主要有 ; 。该地在 时期,可以用光学望远镜24 小时不间断地对星空进行天文观测。(3 分)
⑵我国南极昆仑站建有象征国家权益的地理测绘标志,可精确测量该标志地理坐标和海拔高度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⑶(科考船)往返中山站和乌斯怀亚港之间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 等。(2 分)
⑷分析P大陆自然带分布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
(4分)
⑸P大陆热带草原带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试分析其有利条件。
(4分)
正确答案
(1)常年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海拔高,空气稀薄;污染小 极夜
(2)全球定位系统(或GPS)
(3)狂风巨浪;洋流;冰山;低温
(4)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5)大牧场放牧业 草场广阔;气候适宜;技术水平高;交通便利;地广人稀
试题分析:
(1)该题主要考查南极环境,空气透明度好主要从污染、天气、空气状况来分析;光学望远镜对星空观察只能在暗的环境中才能进行,所以会考虑到南极的极夜。
(2)能够地理标志精确定位的主要是全球定位技术,包括美国的GPS、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欧空局的伽利略系统,其中精度最高的是GPS系统。
(3)该题考查南极科考船航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需结合航线起始点、途径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分析,在中山站和乌斯怀亚港之间远隔重洋,途中海洋有西风漂流、南极环流和众多冰山。
(4)由图可知,P是澳大利亚大陆主要有六种自然带。南北方向上: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是主导因素;东西方向上: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以水分不同为基础。
(5)判断一个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以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征。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水平高,农业发达,以集约型、商品化农业为主;从自然环境来看,此地是热带草原分布区,拥有大面积的草原草地,适合发展畜牧业,两者结合,不难得出此地是大牧场放牧业。
读某山地的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图1),以及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图(图2),丁是该山地所属的高山气候区的范围,回答问题。(7分)
(1)图1中①、②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B.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高山草甸带
C.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
D.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
(2)在南坡耕地和林地交界处,夏季的气温约是
A.10℃ B.15℃ C.20℃ D.25℃
(3)图2中,甲代表的气候类型为 ,丙代表的自然带名称为 ,甲、乙两种气候类型的差异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 。
(4)冬季,该山区的滑雪运动能吸引大量游客,但世界最著名的滑雪场大都位于该山脉北部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正确答案
(1)C (2)B
(3)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
(4)山脉北部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冬季降雪多;山脉北部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适合滑雪运动的地区多,可以滑雪的时间也比较长。
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山地垂直自然带。(1)图示①②自然带分布于高山针叶林带的上面,为高山草甸和高寒荒漠带。(2)图示南坡耕地和林地交界处海拔大约为1000米,而雪线的高度大约为3000米,根据垂直递减率,南坡耕地和林地交界处夏季气温约是12℃,B选项最为接近,应选B。(3)图示甲处位于西欧,故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丙位于地中海沿岸,故受地中海气候影响,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甲乙两自然带的差异主要呈东西方向的递变,属于干湿度地带性规律。(4)滑雪场位于山脉北坡,故反映该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于北坡,故主要从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角度分析。
读阿尔卑斯山、天山、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珠穆朗玛峰南坡比北坡雪线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阿尔卑斯山南坡比北坡雪线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判断天山A、B两坡坡向:_____________是南坡,_____________是北坡。
小题4:三地自然带最简单的是_______。造成三地自然带垂直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小题1:低;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温度低于0度的地方都会形成冰川;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即使温度低于0度,也因缺水而不能形成冰川,所以北坡的雪线反而高。
小题1:高;南、北坡降水差异不大,南坡纬度低且为向阳坡,温度高
小题1:A B
小题1:天山;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随高度增加而变化,导致自然带在垂直方向上发生变化
珠穆朗玛峰的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温度低于0℃时都会形成冰川,而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因缺少水在温度低于0℃依然不能形成冰川,因而北坡的雪线比南坡的雪线高。阿尔卑斯山南、北坡降水差异不大,南坡纬度低且为阳坡,温度高,南坡的雪线高于北坡。天山(博格达峰)A为南坡,B为北坡。开山的自然带最简单,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随高度增加而变化,导致自然带在垂直方向上发生变化。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援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
(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加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带。
(2)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和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_______地;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_______地。
(3)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______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带。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______________的地带性差异。
(4)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地中海;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乙;丙
(3)乙;湿带荒漠;温带草原;从沿海到内陆
(4)地形;海陆位置
(20分)读图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固态降水率是指固态降水(雪、雹等)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百分比。下图示意S半岛及周边地区等固态降水率线分布,据图回答。
(1)说明S半岛固态降水率的分布特点(至少说出两点)及其主要原因。(4分)
材料二:挪威地处欧洲西北部,由于地理位置及国土大部分是山地的缘故,历史上挪威交通主要依靠航海来实现,这为挪威航运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在过去的150年中挪威在世界航运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以航海国家著称于世。
(2)S半岛西侧港口众多,分析该区域港口形成的有利的自然条件。(4分)
(3)指出甲、乙两地自然带类型及导致差异的主要因素。(4分)
(4)景观A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2分)
(5)吕勒奥是瑞典著名的钢铁工业中心,试分析其形成的区位因素(4分)
(6)你认为该区域的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哪里?(2分)
正确答案
(1)①北部高于南部(1分),原因是北部纬度较南部高(1分),(冬半年)气温较低;
②中部(山地)大于东西两侧(低地)(1分),原因是中部(山地)地势较高(1分),(冬半年)气温较低;
③西(北)部空间变化明显,东(南)部变化和缓(1分),原因是西(北)部坡度较大,东(南)部沿海坡度较小(1分);[特点、原因的表述中,答出前半句或后半句均可]
④西部(沿海)小于东部(沿海)(1分),原因是西部(沿海)受西风和暖流的影响明显,东部受其影响较小(1分)。[原因的表述中,答出前半句或后半句均可](上述四点中,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
(2)海岸线漫长曲折,多峡湾;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多数港口冬季不结冰(4分)
(3)甲: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乙:亚寒带针叶林带(2分)。地形、洋流(2分)。
(4)冰川侵蚀(2分)
(5)离铁矿产地近;有充足的能源(水电)供应;河流流经,水源充足;临海,海运条件优越,便于产品输出;欧洲经济发达,消费市场广阔(4分)
(6)主要分布在波的尼亚湾沿岸地区。(2分 )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固态降水率等值线分布状况分析,北部纬度较南部高,冬半年气温较低,所以固态降水率北部高于南部。中部(山地)地势较高,冬半年气温较低,所以中部(山地)固态降水率大于东西两侧地区。图中西(北)部坡度较大,东(南)部沿海坡度较小,所以固态降水率等值线西(北)部较密集,空间变化明显,东(南)部较稀疏,变化和缓。图中西部沿海受西风和暖流的影响明显,东部受其影响较小,所以西部沿海固态降水率小于东部。
(2)S半岛西侧海岸线漫长曲折,有许多峡湾,风浪小,适宜船只停泊,避风。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多数港口冬季不结冰,通航时间长。这是有利于港口的发展的自然条件。
(3)读图,甲位于半岛西岸,受暖流影响,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所以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乙位于半岛东岸,波的尼亚湾西岸,山地的背风坡,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小,形成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所以自然带是亚寒带针叶林带。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洋流。
(4)景观A是冰川时期由于冰川下滑,将山体侵蚀形成的峡谷,海水进入后形成的峡湾,所以外力作用是冰川侵蚀。
(5)工业区位因素主要从原料、能源、交通、市场、水源等方面分析。读图,根据图例可知,该市离铁矿产地近,附近有充足的能源(水电)供应。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临海,海运条件优越,便于产品输出。欧洲经济发达,消费市场广阔。
(6)读图,根据图中水电站的分布分析,该区域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波的尼亚湾沿岸地区。
(26分)2013年11月28日举行的乌鲁木齐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合作发展论坛上,有物流专家指出,乌鲁木齐市可依据现有条件,完善大流通体系,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枢纽城市。图甲是新疆局部地区简图,图乙是博格达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完成(1)~(3)题。
(1)描述图甲中城市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12分)
(2)比较博格达峰南北坡自然带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其成因。(8分)
(3)分析乌鲁木齐市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枢纽城市的有利条件。(6分)
正确答案
(1)主要分布在(天山)山地南北两侧的山麓冲积扇上;(2分)沿河流分布;(2分)沿交通线分布;(2分)。山麓冲积扇地形较为平坦;(2分)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2分)交通便利。(2分)
(2)同一自然带南坡分布的海拔比北坡高;(2分)南坡缺失山地针叶林带(北坡自然带谱较南坡复杂)。(2分)南(北)坡是向阳(阴)坡,热量条件较好(差);(2分)北(南)坡是迎(背)风坡,水分条件较好(差)。(2分)
(3)地处中国与中亚的交通要道,腹地广(2分)交通便利,发展基础好,(2分)省会城市,经济实力雄厚。(2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满分不超过6分)
试题分析:
(1)分析图中城市的分布特征,在题图上找出城市与其他地理事物之间的分布相关性即可。城市与山脉(天山):城市主要分布在山地南北两侧的山麓冲积扇上;城市与河流:城市沿河流分布;城市与铁路和公路:城市沿交通线分布。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影响人口城市分布的主要是水源,山麓冲积扇、沿河地带有丰富水源,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利于生活和生产;沿交通线分布,交通便利,有利于经济发展。
(2)比较博格达峰南北坡自然带的主要差异主要从自然带数量和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上比较。该山同一自然带南坡分布的海拔比北坡高;南坡缺失山地针叶林带(北坡自然带数量较南坡多)。影响山地自然带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热量(向阳坡和背阴坡)、水分(迎风坡和背风坡)。北坡是背阴坡,热量条件较南坡差,水分蒸发量较小,再次北坡是迎风坡,水分条件较南坡更好,水分条件较好,所以自然带数量北坡多于南坡,且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低于南坡(在热量和水分这两个影响因素中,水分因素对山地自然带的影响更大)。
(3)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体现在:经济增长中心、管理中心、服务中心。乌鲁木齐市作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枢纽城市,有其突出的优势条件:该城市就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内,且是该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是我国新疆的省会城市,交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能够为该经济带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经济发展驱动,提供管理,提供服务。
(15分)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自然带的分异体现了什么地带性规律?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6分)
(2)图中森林带一般属于哪类森林自然带?该自然带在南、北坡分布差异的产生原因是什么?(6分)
(3)北坡森林带上、下均有丰富的草场资源。为了充分利用草场资源,当地牧民一般把_______________带(图中自然带)做为夏季牧场。(3分)
正确答案
(1)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3分)
产生原因: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水热条件发生明显的垂直变化,导致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特征发生垂直分异。(3分)
(2)针叶林带。(3分)北坡降水比南坡降水多。(3分)
(3)高山草甸。(3分)
试题分析:
(1)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三个规律。图中给的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山地自然带的分布图,图中自然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应该是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其产生的原因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水热条件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引起植被、土壤的变化。
(2)图中的森林带位于海拔4000米左右,气温较低,且位于山地草原之上,所以不可能是阔叶林,只能是针叶林。据图可知该森林带在南坡海拔高,且分布狭窄,北坡分布海拔低且较宽,说明北坡的水热条件好于南坡,可推出北坡降水比南坡降水多。
(3)在夏季,气温较高,海拔比较高的高山草甸区也可以作为牧场放牧,而海拔较低的山地草原牧场可以休养生息。到了冬季,海拔比较高的高山草甸区因气温太低不能放牧,只能在海拔较低的山地草原牧场放牧。所以把高山草甸作为夏季牧场可以充分利用草场资源。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一代烟草大王褚时健75岁再创业,85岁时“褚橙”进军丽江,生产能力异地扩张,进而嫁接电子商务进京,基本算是褚老十年磨一剑的一个里程碑。从哀牢山的种植园辗转到丽江市永胜县,建设一个1500亩地新褚橙生产基地。
材料二 哀牢山,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也是元江和阿墨江的分水岭。哀牢山走向为西北至东南,全长约500公里,主峰海拔3166米。
(1)分析云南动植物丰富的主要自然原因。(4分)
(2)试分析哀牢山甜橙种植园的主要区位因素(从地形、气候角度分析)。(8分)
(3)该地区属湿润地区,但是哀牢山三、四月份缺水严重。试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自然原因,并帮褚老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合理就给分)(10分)
正确答案
(1)纬度低,热量充足;相对高度大,垂直差异显著。(4分)
(2)在气候上的主要作用在于:冬季弱冷空气被哀牢山山体所阻,强冷空气翻过山体后已成强弩之末;西南暖湿气流东进时,又受山体阻挡,形成哀牢山以西、以南降水多于东部,气温较同纬度、同海拔的东部地区高,冬季寒潮入侵次数也较东部少。(8分)
(3)①降水季节变化大;②地形起伏大,难以保水;③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渗作用强。兴修水利工程(修建蓄水池)、适当开采地下水(10分)
试题分析:热带水热资源丰富的地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山区气候垂直变化大,动植物资源丰富,故第(1)题云南动植物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主要从纬度位置和相对高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甜橙适宜生长在冬季暖和,降水较多的山地、丘陵区。其热量较好的原因从哀牢山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来分析,其降水较多的原因从哀牢山以西、以南位于西南暖湿气流的迎风坡来分析。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3、4月份降水较少,是哀牢山缺少严重的主要原因;地形起伏大,水往下流得快,也是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显著,地下水下渗作用强,地表水缺乏也是水资源紧张的原因。
下图为“亚欧大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读后完成下列要求。
(1)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是
A , B , C , D 。
(2)图中各自然带中, 和 自然带名称相同,但对应的气候
类型不同; 和 自然带名称不同,但对应的气候类型相同(填写字母代号)。
(3)自然带由A→E→D反映了自然带的 律;E→G→F→G→C反映了自然带的 规律。
正确答案
(1)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是
A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D 亚寒带针叶林带 。
(2)、 C 和 E ; F 和 G ;
(3)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
试题分析:(1)直接根据图示各个自然带分布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判断,A分布于30°--40°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故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位于25°--35°的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位于35°--55°的大陆东岸,故判断为温带季风气候,故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位于南北纬60°--70°,故判断为亚寒带针叶林带。(2)结合全球的自然带分布和气候类型分布可判断,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都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F、G为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带,都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3)结合图示自然带由A→E→D,自然带呈南北递变,故判断为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自然带E→G→F→G→C的变化,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的递变,故判断为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全球的气候类型分布,进而判断自然带的分布,并能利用自然带的递变规律进而分析纬度地带性和干湿度地带性的差异。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全球气候类型分布和自然带分布的基本判读。
读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比较荷兰与江苏省地理位置的异同。(4分)
荷兰70%的花卉生产采用温室栽培,花卉生产中的温度、湿度、光照、施肥、喷药等,都实现了电脑自动控制。大部分生产企业应用了无土栽培技术、分子育种技术、克隆技术等。
(2)依据资料,概括农业技术在荷兰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主要作用。(4分)
近年来,苏州新兴高技术产业如光电产业、新医药产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等快速兴起,苏州软件园被科技部评为"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软件产业基地。现代化的交通是高新技术园区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区位条件。苏州工业园区通过沪宁高速公路。到上海行车时间不到1小时,距离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约 1.5小时的汽车行程。
(3)结合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分析高新技术产业通常布局在机场和高速公路附近的原因。(4分)
正确答案
(12分)
(1)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位于亚欧大陆(答出其中2点,得2分)荷兰位于欧洲,西临大西洋(北海);(1分)江苏省位于亚洲,东临太平洋(黄海)。(1分)
(2)改善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1分)改变农业生产方式;(1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1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1分)
(3)产品体积小、重量轻、附加值高、适宜航空运输和(高速)公路运输(2分);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产品需要快速占领市场;产品依赖国际市场,需要快捷的交通运输方式。(2分)
试题分析:
第(1)题,地理位置的比较可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方面分析。
第(2)题,农业现代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质量,扩大市场,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等。
第(3)题,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条件。从交通,科技,市场,产业基础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但试题综合性强,考查了学生从材料及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