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高山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限。读我国高山林线海拔等值线分布示意图以及阴山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1分)

小题1:描述我国高山林线的分布特点。

                                                                              

小题2:影响高山林线海拔高低的因素较多,主要有                                等,图中A处高山林线海拔等值线向           突出,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小题3: 图中显示大致相同纬度的东北和西北地区高山林线海拔有较大的差异,分析其特点并说明原因。

                                                                              

                                                                              

小题4: 图中阴山山地自然带体现的是                    地域分布规律,其北坡林线海拔比南坡          (高或低),主要原因是                                            

                                                                                

正确答案

小题1: 分布特点:南方海拔高,北方海拔低。(1分)

小题2: 纬度位置、大气降水、山地坡度(地形)等; 南  地形(地势高,气温低)(4分)

小题3:特点:西北地区的高山林线海拔比东北地区的高(1分)

原因: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夏季气温比东北地区高,热量条件好;受山地地形的影响,西北地区多地形雨,降水在一定范围内从山麓地带向上逐渐增多。(2分)

小题4:垂直地带性 、低(2分)

原因:阴山南坡为向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好。(1分)

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布。

小题1:图示等值线的分布规律:自南向北递减。

小题2:图示高山林线自南向北递减说明主要影响因素为纬度;但同纬度地区,西部林线高于东部,主要是降水的影响。图示A处等值线向南凸,利用“凸高为低”的规律判断表示该地林线较低。结合我国的地形分布,该处为太行山区。

小题3:图示反映东北地区的高山林线较西北地区低。主要从前述影响林线高度的气温和降水条件分析。

小题4:山地垂直地带性。从影响林线分布的气温和降水条件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形成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和植被。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了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原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导致了各地热量和水分的差异。所以说引起形成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和水分,而土壤和植被是差异的表现形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8分)罗讷河位于法国东南部,是法国第二大河,河谷地带是法国重要商品农业区。阅读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5)题。

材料一:罗讷河流域(法国境内)地形、水系与开发模式图

材料二:法国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目前已形成北部粮食、奶制品和牛肉,西部家禽和生猪,南部葡萄、酒、蔬菜、橄榄油的产业格局,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业出口国,每年向世界大量出口各类优质农产品及其相关制品。

(1)罗讷河最终汇入        海,流域地势总体特征是        。(4分)

(2)该流域南、北部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南部沿海地区植被以        为主,北部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由南向北,体现出      的地域分异。(4分)

(3)与高坝模式相比,罗讷河低坝模式有哪些优点?(6分)

(4)马赛港为法国第一大港,分析该港口发展的有利区位。(6分)

(5)试分析法国农业产业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8分)

正确答案

(1)地中 东部、北部高,南部低。(每空2分,共4分。)

(2)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由赤道向两极(每空2分,共4分。)

(3)节约土地资源(淹没土地面积小);移民数量少;建坝工程技术难度相对小;对流域生态环境和景观影响小。(每点2分,满分6分。)

(4)毗邻北非、西亚,地理位置优越;濒江临海,能海陆联运;西欧经济发达,腹地广阔;地形平坦,筑港条件优越;依托马赛,利于港口发展。(每点2分,满分6分。)

(5)因地制宜,加强农业整体规划;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调整农业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加大农业科技研发与应用,增强竞争力;发展生态化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推进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每点2分,满分8分。)

试题分析:

(1)据图知罗讷河最终汇入地中海,结合等高线和河流流向,该流域地势总体特征是东部、北部高,南部低。

该流域南、北部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南部沿海地区是地中海气候,植被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北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由南向北,体现出了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3)与高坝模式相比,罗讷河低坝模式淹没土地面积小节约了土地资源;移民数量少;建坝工程技术难度相对小;对流域生态环境和景观影响也小。

(4)马赛港之所以能成为法国第一大港,主要是因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平坦的地形、便利的交通条件,广阔的腹地,以马赛为依托,再加上良好的水域条件。

(5)法国农业产业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很大,我们也可以借鉴它的措施来发展我国的农业,比如:因地制宜,加强农业整体规划;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调整农业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加大农业科技研发与应用,增强竞争力;发展生态化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推进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7分)下图是“北半球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带①叫_______带,它在40°N的高山上的分布高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带②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带③所属的气候类型一般为__________气候和______气候。

(4)从高、中、低纬度地带来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苔原(1分)4000~5000米左右(1分)

(2)没有(1分) 南半球适宜该自然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绝大部分是海洋(1分)

(3)温带海洋性(1分)温带季风(1分)

(4)低纬度(1分)

(1)根据自然带的水平分布规律判断,①分布在70°N-90°N,为苔原带;在40°N的高山上的分布高度是4000~5000米左右。

(2)自然带②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南半球适宜该自然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绝大部分是海洋,所以自然带缺失。

(3)自然带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属的气候类型一般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4)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地带性表现越明显。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影响山地自然带垂直变化的因素很多,且其变化与纬度地带性变化具有相似性。据此回答(1)-(2)题:(8分)

(1)影响山地自然带数目多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至少答3点,6分)

(2)山地自然景观的垂直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由赤道向两极自然景观的变化,产生的基础是                 。(每空1分)

正确答案

(1)纬度位置 高度(相对高度、绝对高度) 坡向 降水量(任答3点,每点2分)

(2)热量和水分 热量(每点1分)

本题考查自然带分异。

(1)山地所处纬度越高,自然带数目越少;山地相对高度越高,自然带较多;水热条件充足则自然带的分异明显。

(2)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异以水热条件为基础。从赤道向两极的自然景观差异,属于纬度地带性,以热量条件为基础。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沿南北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是因受热量分布的影响,呈现大致与纬线平行,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的特点。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形成的原因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导致热量变化,也引起水分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的水热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自然带变化规律是由南向北变化,东西方向延伸。所以本题叙述错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7分)根据非洲北部自然带分布图(图13)回答

(1)填出自然带名称

A____ ________  B____ ___________  C                 D_____  ________

(2)从A到D自然带的分布,受            分异规律的制约。

(3)D自然带不能沿赤道一直往东延伸的原因是                         

(4)比较以下山峰,其中自然带最丰富的是 (    ) 

正确答案

. (1)亚热带硬叶林带 热带沙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2)从赤道到两极地域 ( 3)东非高原地势高,改变了这里的水热状况  (7)C 

(1)从图中可以判断该图为非洲大陆的自然的分布,所以A亚热带硬叶林带 B热带沙漠带C热带草原带D热带雨林带 (2)A到D的自然带的分布反映着赤道到两极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3)D热带草原自然带因为受地形地势的影响所以不能延伸 (4)在低纬地区海拔高度越大则自然带分布越多。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0年2月20日凌晨开始,持续数小时的暴风雨猛烈袭击马德拉岛,这是马德拉岛自1993年以来遭受的最大的一次强暴风雨。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从全球性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此季节马德拉岛降水较多的主要原因

               。(1分)此次暴风雨引发了       (1分)        (1分)等地质灾害,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2)导致图中甲处等温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                        (1分),

                       (1分)。

(3)欧洲大陆50°N附近地区自西向东植被的变化特点是                      ,(1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分)

正确答案

(1)受西风带影响(1分)   滑坡(1分)  泥石流 (1分)

(2)海陆因素,洋流因素。 (2分)

(3)出现由森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到草原(温带草原)的变化(1 分),  降水自西向东递减(水分条件差异)(1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暴风雨发生在2月20日,此时北半球是冬季。读图可以判断,马德拉岛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根据材料,这次暴风雨是1993年以来遭受的最大的一次强暴风雨。所以可能引发滑坡、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读图分析,甲处位于中高纬度的大陆西岸,岩岸有暖流经过,温度比同纬度的海区高,导致甲海区的等温线向高纬地区凸出。所以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洋流因素。

(3)自西向东植被的变化是由沿海向内陆的植被分异规律,即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沿海地区降水多,植被是森林,随着降水自西向东递减,植被依次是森林、草原、荒漠,所以出现由森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到草原(温带草原)的变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列一组模式图,回答有关问题。(共12分)

(1)图13中,甲代表                 ,甲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对应图14中的          (填字母)。(3分)

(2)图14中气候类型A的成闭是终年受          带控制,该气候形成的自然带名称是       ,在图15中对应的数字是         。(3分)

(3)上述模式图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1分)

(4)E气候类型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评价该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                       。(5分)

正确答案

(1)(盛行)西风带(1分,注意:未答“……带’’不给分。)   地中海气候(1分)  C(1分)

(2)赤道低气压(1分) 热带雨林带(1分,注意:答“热带雨林”不得分。)①(1分,注意:“①”答成“l”、“(1)”均不得分,严格按照图中符号填写。)

(3)整体性(1分)

(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分)

有利影响: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或夏季水热条件好、水热组合好(共2分,从水分、热量两方面回答。)   

不利影响: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多水旱灾害(共2分,水灾1分,旱灾1分。)

熟练掌握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是一轮复习的重点任务,模式图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地展示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揭示地理事物之间本质的必然联系。本题从三幅模式图入手,综合考查了“气压带与风带”、“气候类型”、“自然带”等重要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是相互关联的,“气压带与风带’’是形成“气候,,的重要因素,而不同“气候”又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因此,学生对这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和消化应是循序渐进的,在复习,应提醒学生关注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分布规律可按对应关系联合记忆。

另外,本题中还要求“评价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教师讲评时,应帮助学生建立答题的基本思路:“评价……影响”应从“有利”、“不利”两个方面作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5-30,回答下列问题。7分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___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2分)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A:①→②→③→④B:③→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1分)

(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1分)

(4)把相关内容用线连起来:(3分)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③

  骆驼                                     松鼠

                            ⑥

  棕壤、褐土                                荒漠土

正确答案

(1)热量 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 (2)A 海拔高度不同,水热状况不同

 (3)距海远近不同,降水量不同 (4)温带大陆气候、骆驼—⑥—荒漠土温带季风气候、松鼠—③—棕壤、褐土

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水平差异)的理解。同时对气候土壤生物等整体性也加以考查。此图画出了大陆东半部植被分布情况,在南北向上能看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东西向上能看出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