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 共1763题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渎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
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______(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
带的风向。
(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对应的自然带①是_______
______带。
(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交替控制下形
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自然带④是________________带。
(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
地带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中的____________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正确答案
(1)整体
(2)西风带;风向“略”(西南风)。
(3)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
(4)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5)纬度;热量;干湿度地带;水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P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海拔4093 米)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AST3-1,用于对超新星、太阳系外行星、瞬变天体的研究。
⑴昆仑站所在地区大气透明度极佳,其原因
主要有 ; 。该地在 时期,可以用光学望远镜24 小时不间断地对星空进行天文观测。(3 分)
⑵我国南极昆仑站建有象征国家权益的地理测绘标志,可精确测量该标志地理坐标和海拔高度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⑶(科考船)往返中山站和乌斯怀亚港之间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 等。(2 分)
⑷分析P大陆自然带分布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
(4分)
⑸P大陆热带草原带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试分析其有利条件。
(4分)
正确答案
(1)常年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海拔高,空气稀薄;污染小 极夜
(2)全球定位系统(或GPS)
(3)狂风巨浪;洋流;冰山;低温
(4)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5)大牧场放牧业 草场广阔;气候适宜;技术水平高;交通便利;地广人稀
试题分析:
(1)该题主要考查南极环境,空气透明度好主要从污染、天气、空气状况来分析;光学望远镜对星空观察只能在暗的环境中才能进行,所以会考虑到南极的极夜。
(2)能够地理标志精确定位的主要是全球定位技术,包括美国的GPS、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欧空局的伽利略系统,其中精度最高的是GPS系统。
(3)该题考查南极科考船航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需结合航线起始点、途径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分析,在中山站和乌斯怀亚港之间远隔重洋,途中海洋有西风漂流、南极环流和众多冰山。
(4)由图可知,P是澳大利亚大陆主要有六种自然带。南北方向上: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是主导因素;东西方向上: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以水分不同为基础。
(5)判断一个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以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征。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水平高,农业发达,以集约型、商品化农业为主;从自然环境来看,此地是热带草原分布区,拥有大面积的草原草地,适合发展畜牧业,两者结合,不难得出此地是大牧场放牧业。
读“北半球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下列字母代表的自然带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F________,G________。
(2)图中自然带由A至C的变化,反映了自然带的____地带性分布规律。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图中自然带G→H→I的变化,反映了自然带____地带性分布规律。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A自然带在大陆东岸向南北延伸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纬度;以热量为基础,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3)经度;在热量条件基本相似的条件下,因水分差异形成的
(4)自然带A位于赤道附近,位于信风的迎风坡;海洋中有暖流经过,受非地带性因素暖流的影响,所以A自然带在大陆东岸向南北延伸。
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自然带的名称是: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洲自然带大体以_______________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各自然带大体沿纬度更替,明显地反映出陆地环境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是以_______________(热量、水分)为基础的。
(2)F处远离赤道,但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赤道;纬度地带性;热量
(2)常年受到信风带影响;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处于山地迎风坡
(36分)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简图和区域内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卡拉奇的气候类型;分析乞拉朋齐降水量大的原因。(6分)
孟加拉国是洪灾肆虐频繁的国家。近年来,喜马拉雅山南坡附近的国家滥砍滥伐,植被 迅速减少,加剧了该国洪灾的发生。
(2) 分析植被破坏加剧该国洪灾的原因。(8分)
1534年葡萄牙人侵占孟买并建立港口。随着棉花的种植和苏伊士运河的通航,孟买已成为印度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和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港。
(3) 依据图文资料,分析孟买成为印度第一大港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6分)
表1:中国和印度的人口与农业的相关数据比较(2011年)
(4) 与中国相比,说出印度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10分)
软件外包是指发达国家的软件公司将一些非核心的软件项目交给发展中国家的公司进行软件开发。印度是接受美国英文软件外包的第一大国,班加罗尔是印度软件外包产业发展最 成功的地方,该地承接的软件外包业务主要来自美国硅谷,两地间约有13小时时差,美国 硅谷的软件公司当天可通过因特网检视产品并返回修正指令,因而班加罗尔的软件外包形成 著名的“全天候”产业。
(5)分析印度成为接受美国软件外包第一大国的优势条件。(6分)
正确答案
(1)卡拉奇:热带沙漠气候(2分)
乞拉朋齐: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水汽(2分);位于山地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多地形雨(2分)。
(2)涵养水源能力降低,(2分)地表径流增多;(2分)山区水土流失加剧,(2分)平原地区河道淤塞,泄洪能力降低。(2分)
(3)港口的历史悠久(2分);临阿拉伯海,有航海线通往世界各地(2分);接近棉花产区,棉纺织工业发达,产品运输量大(2分)。
(4)表现:粮食总产量低,(2分)单产低;(1分)人均粮食占有量少。(1分)
措施:控制人口数量;(2分)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分)加强水利建设,降低自然灾害的影响。(2分)
(5)印度软件工程师相比美国薪酬低;(或:劳动力成本较低)(2分)有效利用时差,有利于与美国的信息技术协作;(2分)印度英语普及和信息技术发展较早高,有利于交流沟通。(2分)
试题分析:
(1)从图示位置看,卡拉奇位于巴基斯坦境内,印度河沙漠边缘(塔尔沙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西南季风影响不到这里,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山地迎风坡,夏季,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水汽,受地形抬升作用,多地形雨,所以降雨量大。
(2)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能力,大量砍伐导致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地表径流增多。缺少植被保护,山区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导致下游平原地区河道淤浅、淤塞,泄洪能力降低,所以洪灾加剧。
(3)材料中记述,1534年港口建立,港口的历史悠久,航海经验丰富。从图中可以看到,孟买位于印度半岛西北部沿海,临阿拉伯海,有航海线通往欧洲、非洲、东南亚等世界各地。半岛西北部是印度重要的棉花产区,孟买靠近棉花产区,棉纺织工业发达,产品运输量大。
(4)从表中数据分析,印度人口数、耕地面积与中国很接近,但是粮食总产量远远低于中国,这表明印度不仅粮食总产量低,而且单产低,人均粮食占有量少。
措施:印度没有中国这样的合理的人口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太快,所以要控制人口数量增长。面积相差不大,产量相差太多,只能是单位面积产量低,所以要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要加强水利建设,降低自然灾害的影响,保障粮食的稳产、高产。
(5)印度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较低,也就是印度软件工程师相比美国薪酬低,可降低生产成本。从材料可知,两地有13个小时的时差,也就是说两地的昼夜状况基本相反,印度的白天正是美国的夜晚,印度这边白天生产一天的产品,晚上通过网络发送到那边检视,美国那边正好是白天,便于及时检视,并返回修正指令。所以是全天候,不会担误时间。有利于与美国的信息技术协作。从语言方面来看,印度通用语言是英语,印度英语普及和信息技术发展较早,有利于双方的交流沟通。
读我国轮廓图,回答问题。
(1)A、B两地的自然带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带沿CD线的更替属于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3)华北平原的地方性分异主要是在________的影响下产生的,其地貌从滨海到山麓依次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森林带);温带荒漠带
(2)由赤道到两极
(3)地形;滨海平原、冲积平原、洪积-冲积平原
(26分)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湟鱼是溯河洄游性鱼类,一生是在咸水和淡水中交替度过的,育肥期和成熟期主要生活在青海湖里。春夏之交,湟鱼进入周边的河道中逆流而上,繁衍后代。湟鱼以湖中刚毛藻为食,一条幼鱼长到500克,大约需要10年的时间。湟鱼是迁徙候鸟的主要食物来源。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加上降水减少,青海湖水位下降,草场沙化,湟鱼生存环境不断恶化,1995年湟鱼资源量相当于20世纪60年代的1/10。现在,我国已禁捕湟鱼,其数量正缓慢增加。
(1)读图甲,简述该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8分)
(2)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湟鱼数量减少对青海湖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6分)
(3)图甲所示地区戈壁广布,草原低矮稀疏,请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
(4)格尔木是在戈壁上建成的一座新型城市,简要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正确答案
(1)①太阳辐射强;②气温低;③气温日较差大;④降水较少;⑤多大风。(每点2分,答出4点即可)
(2)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2分)湟鱼减少,刚毛藻大量繁殖,水中氧气减少,湖泊水质变坏;(2分)鸟的食物减少,候鸟数量减少。(2分)
(3)降水稀少;海拔高,气温低;风力大;土壤贫瘠,盐碱滩分布广。(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4)地形平坦,有利于城市的兴建与扩展;(2分)柴达木盆地资源丰富(或附近有丰富的钾盐、石油、煤等资源);(2分)有公路、铁路交汇,对外联系便利。(2分)
试题分析:
(1)气候特征从气温和降水方面分析,图中甲地区为我国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大气吸收和保温作用小,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大;海拔高水汽难以到达,降水较少;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多大风。
(2)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有三个方面:①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和变化,并与整体的自然环境特征保持一致。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③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总的来说即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湟鱼减少,刚毛藻大量繁殖,水中氧气减少,湖泊水质变坏;鸟的食物减少,候鸟数量减少。
(3)戈壁是裸露的大量石块,说明风力大将细土吹走只余下石块;草原低矮稀疏说明降水较少,因为海拔高气温低,水汽难以到达;图中有盐湖说明土地盐碱化严重,盐碱滩分布广,土壤贫瘠。
(4) 影响城市形成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和旅游)。从图中可以看出格尔木位于柴达木盆地,地形平坦,有利于城市的兴建与扩展;柴达木盆地附近有丰富的钾盐、石油、煤等资源资源丰富;有公路、铁路交汇,对外联系便利。
读“亚洲局部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回答问题。
(1)①和②两种自然带的名称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④所示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3)①所示自然带的气候类型除了温带季风气候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性气候。
(4)图中④→③→②→①自然带的更替,体现的是_______地带分异规律,主要受_______因素的制约。
正确答案
(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热带雨林气候
(3)温带海洋
(4)纬度;热量
下图为亚欧大陆局部地区自然带分布模式,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植物的群落特征可以区分出不同的陆地自然带,它们的空间分异主要受__________条件和____
______条件的制约。
(2)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
(3)B地区季风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热量;水分
(2)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5分)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自然带的分异体现了什么地带性规律?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6分)
(2)图中森林带一般属于哪类森林自然带?该自然带在南、北坡分布差异的产生原因是什么?(6分)
(3)北坡森林带上、下均有丰富的草场资源。为了充分利用草场资源,当地牧民一般把_______________带(图中自然带)做为夏季牧场。(3分)
正确答案
(1)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3分)
产生原因: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水热条件发生明显的垂直变化,导致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特征发生垂直分异。(3分)
(2)针叶林带。(3分)北坡降水比南坡降水多。(3分)
(3)高山草甸。(3分)
试题分析:
(1)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三个规律。图中给的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山地自然带的分布图,图中自然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应该是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其产生的原因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水热条件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引起植被、土壤的变化。
(2)图中的森林带位于海拔4000米左右,气温较低,且位于山地草原之上,所以不可能是阔叶林,只能是针叶林。据图可知该森林带在南坡海拔高,且分布狭窄,北坡分布海拔低且较宽,说明北坡的水热条件好于南坡,可推出北坡降水比南坡降水多。
(3)在夏季,气温较高,海拔比较高的高山草甸区也可以作为牧场放牧,而海拔较低的山地草原牧场可以休养生息。到了冬季,海拔比较高的高山草甸区因气温太低不能放牧,只能在海拔较低的山地草原牧场放牧。所以把高山草甸作为夏季牧场可以充分利用草场资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