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 共1763题
(28分)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是从美国开始的,而美国纽约的华尔街是这次危机的中心和源头。
材料一 生态足迹是将一个地区人们所消耗的各种资源转换成提供这些资源所需的生物生产面积。有效生态承载力是一个地区自然生态所能提供的生态服务。生态赤字的大小等于有效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的差数。
单位:公顷/人
材料二
(1)说出AB两地自然带的名称,分析美国西部这两个自然带分布狭窄及该地区地震多发的原因。(8分)
(2)纽约所在的美国东北部的农业带是乳畜带,而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及周围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造成两地区农业的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0分)
(3)比较中国和美国的生态赤字差异,试说明美国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并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简要评价。(8分)
正确答案
(1) A地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分)B地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分)大陆西岸的高大山
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水汽,使自然带仅分布在山脉西侧。(2分)该地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碰撞(交界)地带,故地震多发。(2分)
(2)水稻种植业 (4分)
原因:气候不同,前者气温更低,降水分配更均匀,草类茂盛,适合发展乳畜业;后者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种植。需求不同,前者城市密集,比重大,对乳畜产品需求大;后者农村人口更多,对粮食的需求大。 (8分)
(3)美国的生态赤字比中国高。美国的自然环境条件优于中国,但美国人均消耗的资源远超过中国。说明美国人消耗了别国的资源和下一代的资源,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8分)
试题分析:
(1)A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美国这两个自然带狭长的原因是山地阻挡了自然带向内陆延伸。该地区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发生。
(2)长三角及周围位于我国南方,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为季风水田农业;可以从气候、饮食习惯和城市化水平比较。
(3)美国生态赤字远高于我国,原因可以从自然环境和人均消费资源量展开叙述即可。
下图表示某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沿途自然条件变化依次是
(2)自东向西,自然带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由________到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3)各个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东北平原—____________;大兴安岭—____________;
内蒙古高原—____________;塔里木盆地的绿洲边缘—____________。
(4)上述环境问题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5)内蒙古高原如何防治环境问题?绿洲如何防治环境问题?
正确答案
(1)C
(2)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沿海 内陆
(3)黑土受冲刷,表土流失 森林减少,环境恶化 草原退化和荒漠化 绿洲荒漠化
(4)人类活动不合理
(5)草原区规定合理载畜量,实行划区放牧,轮流打草,并积极建设人工草场;绿洲区要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建设绿洲内外防护林,或用草沙障固沙。
气候变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气候;植被:森林草原-森林-典型草原;农业:种植小麦-采伐森林-放牧牛羊;东北平原由于开垦坡地,使黑土受冲刷,大兴安岭存在林区过度采伐而使森林减少,内蒙古高原由于过度放物而荒漠化,绿洲由于过度樵采而荒漠化。根据两地区荒漠化成因进行治理,草原区防治措施是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并划区轮牧;绿洲区要建设内外放护林,合理利用水资源。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
[ ]
正确答案
×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沿AB线,自然带依次由__________带、_________带过渡到_________带,这属于由_________向_________的分异现象,主要是由于_________差异造成的。
(2)自然带沿CD线的更替属_________方向的分异现象,这种变化是以_________为基础的。
(3)陆地环境因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一些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正确答案
(1)森林 草原 荒漠 沿海 内陆 水分(2)纬度 热量(3)海陆分布地形起伏 洋流
本题主要考查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以及产生原因。从图可见AB线段方向为东西方向(从沿海到内陆),CD线段方向为南北方向(从低纬到高纬),因此,从A到B自然带的更替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从D到C自然带更替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读图,解答天山地区的地理现象。
天山自然带的分布
(1)天山的自然植被自下而上的变化是遵循陆地自然带分布的______地带性规律。据图判别天山南坡积雪冰川高度比北坡_______(高、低)。天山南北地区利用天山上的冰雪融水发展__________农业。
(2)为了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应将牲畜赶往( )
正确答案
(1)垂直 高 绿洲
(2) A
此题以我国新疆天山山脉垂直自然带的分布状况来考查学生对自然带分布规律的掌握情况。天山自然带垂直分布,是由于山地水热状况随海拔高度的变化造成的,这种分布规律是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天山南北地区由于冰雪融水而在山麓地区形成大量的绿洲,这是非地带性现象,在此基础上人类发展了绿洲农业。天山夏季气温高、降水多,北坡林带以上的高山草甸进入生长旺季,同时气温也比较凉爽,成为夏季牧场。冬季,林带以下的草原带气温比较温和,这里成为冬季牧场。
读甲、乙、丙、丁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已知甲地位于南半球,乙、丙、丁三地均位于我国,回答下列各题。
(l)甲地西坡山麓植被一片枯黄时,由长到短列出甲、乙、丙、丁四地昼长排序。
(2)甲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乙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
(3)近年来,雪线海拔逐渐升高的原因是什么?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哪些对策?
(4)丙地山脉为我国两大自然区分界线,则丙地可能是哪座山脉?
正确答案
(1)丁>乙>丙>甲。
(2)甲地东坡为迎风坡,东南信风从海洋上带来水汽,在东坡形成地形雨,东坡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故东坡基带形成雨林带;西坡为背风坡,降水偏少,形成稀树草原带。乙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坡气温较北坡高,故雪线高于北坡。乙地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小,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故雪线低于南坡。
(3)全球变暖。对策: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提高能源利川率,节约能源,寻找新能源。②增加温室气体吸收量:植树造林,保护植被。③加强国际合作。
(4)秦岭。
甲地西坡山麓植被枯黄说明是其所在地区的冬季,即北半球的夏季,则纬度位置越靠北,白昼越长.而纬度位置可以根据其基带判断。同一山脉不同坡向自然带不同,说明是水分条件不同.影响雪线的因素主要有降水和气温。雪线上升说明气温升高,治理措施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其吸收量。丙地山脉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说明其位于亚热带。
(10分)读喜马拉雅山南坡和北坡存在的不同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各自然带与图中A、B、C、D的对应关系。
①落叶阔叶林带 ②针叶林带 ③针叶阔叶混交林带 ④常绿阔叶林带
A_______ ,B_______,C_______ ,D________。(填序号)(4分)
(2)此图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形成这一地域分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北坡缺少森林植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南坡积雪冰川带的海拔高度比北坡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正确答案
(1)② ③ ① ④ (4分,每空1分)
(2)山地垂直(1分) 峰顶与山麓相对高度大,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1分)
(3)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 (2分)
(4)南坡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比北坡多(2分)
(1)本题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根据图示:A为针叶林;B为针叶阔叶混交林带;C为落叶阔叶林带;D为常绿阔叶林带。
(2)峰顶与山麓相对高度大,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所以形成了地理环境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3)北坡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所以缺少森林植被。
(4)雪线高度主要取决于降水量。南坡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比北坡多所以南坡积雪冰川带的海拔高度比北坡低。
读“北半球自然带的随纬度和高度分异的理想_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自然带①是_________带,它在40°N的山地分布的高度是_________米。
(2)自然带②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______。
(3)自然带③的气候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带④在大陆东侧的典型植被是________,在大陆西侧的典型植被是__________。
(5)⑤所在的自然带在全球最大的分布区是__________。
(6)从高、中、低纬度地带来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1)寒带苔原(1分) 4000-5000(1分)
(2)没有(1分)
(3)大陆东部是温带季风气候(1分) 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1分)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分)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1分)
(5)亚马孙平原(1分)
(6)低纬地区(1分)
(1)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图中给①在平地的分布纬度为70°-90°,所以自然带寒带苔原带,根据图示:它在40°N的山地分布的高度是4000-5000米。
(2)根据图示:自然带②是亚寒带针叶林带,由于南半球该纬度陆地面积小,所以缺乏该自然带的分布。
(3)根据图示:自然带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在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4)自然带④位于亚热带,在大陆东侧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大陆西侧是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5)⑤为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带在全球最大的分布区是亚马孙平原。
(6)本题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特征。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山体的自然带越复杂,所以从高、中、低纬度地带来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低纬地区。
下图为“亚欧大陆部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读后完成下列要求。(22分)
(1)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分别是:(4分)
A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F__________。
(2)图中各自然带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自然带名称相同,但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同;________和_______自然带名称不同,但对应的气候类型相同(填字母代号)。(4分)
(3)图中A、B所处纬度大致相同,但自然带类型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2分)
(4)自然带由A→E→D反映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___规律;E→G→F→G→C反映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_______规律。(4分)
(5)自然带D在大陆东部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在大陆西部其南界比东部偏北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4分)
(6)图中各字母代表的自然带中,南半球缺失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这种现象是自然带受__________因素的影响。(4分)
正确答案
(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2)C E F G
(3)A 、B两处大气环流形式不同,气候类型不同(A为地中海气候,B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别形成了与其水热状况相适应的植被、土壤等类型
(4)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5)受冬季风和千岛寒流影响 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6)D 非地带性或海陆分布
试题分析:
解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然后根据自然带的分布来判断分异规律及成因。、
(1)A位于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应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位于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位于辐极地地区的大陆北部应为亚寒带针叶林带;F位于中纬度大陆内部应为温带荒漠带。
(2)C是温带季风气候, E是温带海洋性气候,CE对应的自然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F是温带荒漠带,G是温带草原带,FG所对应的气候类型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3)A 受副热带高气压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B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
(4)自然带A→E→D的变化主要因热量的差异而变化的反映了自然带的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E→G→F→G→C的变化是由水分的差异引起的反映了自然带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5)因受冬季风和千岛寒流影响在大陆东岸气温较低,自然带则向南扩展。在大陆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和盛行西风的影响,沿岸气温升高,自然带向北扩展。
(6)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主要因南半球的副极地地区是海洋分布,没有陆地,该现象属非地带性或海陆分布因素的影响。
正确答案
(1)苔原带 4 000—5 000米
(2)没有 ②是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绝大部分是海洋
(3)温带季风 温带海洋性
(4)红壤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5)亚马孙流域 猩猩、河马
(6)低纬度地区的高山
第(1)题,自然带①水平分布在70°N—85°N,可判断其是苔原带,读图可知①自然带在40°N高山上的分布高度为4 000—5 000米。第(2)题,自然带②分布在50°N—70°N,可判断为亚寒带针叶林带。但在南半球,因同纬度大部分为海洋,故无此带分布。第(3)题,自然带③分布在40°N—50°N,在大陆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第(4)(5)题,用上述同样的方法解答。第(6)题,由图观之,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低纬度地区的高山。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