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 共1763题
某校“地理社团”在2012年暑期用一周时间进行了网上模拟探究活动、研究了该时间内出现的一些地理现象,下图表示模拟探究的区域和探险路线。(8分)
(1)社团成员们发现,有许多地点经度或纬度相近,但自然现象却差异明显,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按要求补充下表中内容。(8分)
(2) 描述苏门答腊岛(小方框所示岛屿)地形的基本特征。(4分)
正确答案
(1)见下表(4分)
(2)西(南)部为山地(多火山),东(北)部为平原(多沼泽);地势西南高东北低。(4分)
试题分析:
(1)读图判断各地的位置,①位于中国,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季风。②位于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为西南季风。
③经度约为10°E,④地经度约为40°E,经度差是30°,所以地方时相差约2小时。
⑤位于地中海沿岸,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⑥位于英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这种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的差异性特征。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热量为基础,是随着纬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反映了自然带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2)读图,根据图例可以分析,岛屿西南部为山地,多火山活动。东北部为平原,多沼泽分布。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高山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限。读我国高山林线海拔等值线分布示意图以及阴山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1分)
小题1:描述我国高山林线的分布特点。
小题2:影响高山林线海拔高低的因素较多,主要有 、 等,图中A处高山林线海拔等值线向 突出,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
小题3: 图中显示大致相同纬度的东北和西北地区高山林线海拔有较大的差异,分析其特点并说明原因。
小题4: 图中阴山山地自然带体现的是 地域分布规律,其北坡林线海拔比南坡 (高或低),主要原因是
正确答案
小题1: 分布特点:南方海拔高,北方海拔低。(1分)
小题2: 纬度位置、大气降水、山地坡度(地形)等; 南 地形(地势高,气温低)(4分)
小题3:特点:西北地区的高山林线海拔比东北地区的高(1分)
原因: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夏季气温比东北地区高,热量条件好;受山地地形的影响,西北地区多地形雨,降水在一定范围内从山麓地带向上逐渐增多。(2分)
小题4:垂直地带性 、低(2分)
原因:阴山南坡为向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好。(1分)
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布。
小题1:图示等值线的分布规律:自南向北递减。
小题2:图示高山林线自南向北递减说明主要影响因素为纬度;但同纬度地区,西部林线高于东部,主要是降水的影响。图示A处等值线向南凸,利用“凸高为低”的规律判断表示该地林线较低。结合我国的地形分布,该处为太行山区。
小题3:图示反映东北地区的高山林线较西北地区低。主要从前述影响林线高度的气温和降水条件分析。
小题4:山地垂直地带性。从影响林线分布的气温和降水条件分析。
形成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和植被。
正确答案
错
本题考查了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原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导致了各地热量和水分的差异。所以说引起形成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和水分,而土壤和植被是差异的表现形式。
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和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智利火山地震多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图中字母A代表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其气候特征表现为______________。(3分)
(3)图中字母B代表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在南美洲的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形成这一特征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5分)
(4)C地区自然带的主要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图中甲、乙两图代表安第斯山脉西坡植被分布的是________图,乙图中自然带①—⑤—⑥—⑦的变化体现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2分)
正确答案
(1)位于板块碰撞挤压处(1分),地壳活跃(1分)
(2)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1分)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2分)
(3)热带荒漠带(1分) 分布于西海岸(1分),南北狭长延伸(1分) 地形(1分) 洋流(1分)
(4)受巴西暖流影响,增温增湿(1分) ;位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1分)
(5)乙(1分) 从赤道到两极(1分)
试题分析:
(1)智力地处南美洲西部,这里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2)图中A是地中海气候,代表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湿润,夏季受副高压控制,炎热干燥。
(3)B是热带沙漠气候,代表植被是热带荒漠带。在南美洲主要分布于西海岸,南北狭长延伸。主要受其西部高山阻挡,只分布在沿海;流经沿岸地区的秘鲁寒流,减温减湿,使荒漠带向北延伸。
(4)C地区是热带雨林带,地处巴西高原的东南部,受巴西暖流影响,增温增湿 ;又位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5)两图的荒漠带分布的纬度不同:在甲图南纬30-50,为温带荒漠;乙图5南纬5-30,为热带荒漠;可判断甲图在大陆东岸,乙图在大陆西岸。乙图中自然带①热带雨林—⑤热带荒漠—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变化是热量差异,体现了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8分)以重庆和德国杜伊斯堡分别为起始点的“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成为了“新丝绸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5)题。
材料一:“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全长11179公里,运行时间16天;运费比航空节省,运时比海运缩短;运力更大,安全性更高,辐射更广,通关更加便捷。重庆成为国内产品抢滩欧洲市场的桥头堡。下图为“渝新欧”国际铁路和重庆铁路交通示意图。
材料二:重庆市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特大城市,城镇人口超过1500万,城市交通发达。同时,重庆也是我国传统的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经过多年努力,重庆形成以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业、石油天然气化工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重庆的环境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1)重庆构建“一江两翼连三洋”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其中“一江”是指 (河流名称)和与之平行的重庆至太平洋沿岸的铁路;“两翼”指两条以铁路为主力的大通道,其中西北方向经阿拉山口直通 洋沿岸。(4分)
(2)新丝绸之路自东向西经过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自然环境呈现显著的 分异规律。(4分)
(3)“笔记本电脑像新鲜蔬菜,越新鲜越好卖。”试分析全球笔记本电脑三大巨头、六大代工商以及500余家配套厂落户重庆的原因。(6分)
(4)试分析新丝绸之路的开通给我国内陆出口经济格局带来的新变化。(8分)
(5)综合分析重庆多出现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6分)
正确答案
(1)①长江 ②大西 (每空2分,共4分)
(2)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②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地域)(每空2分,共4分)
(3)便捷的水陆空运输通道;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技术水平较高(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国内外市场广阔;优惠的国家政策;正值国内外产业调整和转移之际。(每点2分,共6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4)为中国内陆提供了新的进出口通道;与海陆联运相比,缩短了重庆乃至中国内陆货物出口到欧洲的时间;减轻对东部沿海海运的压力;避免海盗的侵扰,增强了运输的安全性;与航空运输相比,节省了运输成本;运输石油和天然气,缓解我国走海路运输能源的压力。(每点2分,共8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5)自然原因:重庆地处四川盆地,常出现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扩散。(2分)
人为原因:重庆重工业发达,能源消耗量大;人口众多,城市汽车排放尾气数量大。(每点2分,共4分)
试题分析:
(1)重庆地处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长江向东联通太平洋,一江指长江;“两翼”指第二亚欧大陆桥和沪昆铁路为主力的大通道,其中第二亚欧大陆桥经我国西北方向的阿拉山口直通大西洋沿岸的鹿特丹。
(2)以重庆和德国杜伊斯堡分别为起始点的“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成为了“新丝绸之路”。 重庆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安是温带季风气候-河西走廊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植被类型分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自然环境呈现显著的经度地带性规律或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3)重庆地处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有众多铁路线经过,有便捷的水陆空运输通道;人口众多,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重庆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直辖市,经济水平相对好,技术水平较高,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国内外市场广阔;优惠的国家政策;正值国内外产业调整和转移之际,机遇好。吸引全球笔记本电脑三大巨头、六大代工商以及500余家配套厂落户重庆条件优越。
(4)新丝绸之路联通我国内陆和欧洲西部经济发达地区,新丝绸之路的开通给我国内陆出口经济格局为中国内陆提供了新的进出口通道;与海陆联运相比,陆上交通速度更快,缩短了重庆乃至中国内陆货物出口到欧洲的时间;减轻对东部沿海海运的压力;避免了海运中海盗的侵扰,增强了运输的安全性;与航空运输相比,节省了运输成本,运量较大;运输石油和天然气,缓解我国走海路运输能源的压力。
(5)重庆地处四川盆地,四周环山,常出现逆温现象,而冷空气本来就比较重,聚集在盆地底部后就不会产生对流,也就是没有风,污染物也会聚集起来,不利于污染物扩散。重庆重工业发达,能源消耗量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城市汽车排放尾气数量大;周边生物燃烧产生大量烟雾。
下图为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读图回答(14分)
(1)图中序号①②③分别代表自然带名称是:
①_________________带,②温带草原带,③________________带。这种分布规律的产生主要受________条件的影响较大。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规律在_______纬度地区表现得最典型。限制③自然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10分)
(2)图中a、b、c代表的自然景观呈现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产生主要受________条件的影响较大。(4分)
正确答案
(1)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荒漠带;水分 中 水
(2)自赤道向两极分异(或纬度地带性); 热量
本题考查陆地自然带。
(1)根据图中①②③的地理位置,①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③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故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这样的自然带分异属于干湿度地带性,以水分条件从沿海向内陆的递减为基础;干湿度地带性在中纬度分布最明显;③为荒漠地区,故水分条件是当地农业生产最大的限制性条件。
(2)图示a、b、c自然带呈南北方向递变,故体现了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规律,以热量条件从赤道向两极的递减为基础。
读图“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回答问题:(10分)
((1)图中①自然带是 ,在50°N的高山上开始出现该自然带的高度约为 米,根据图示,该自然带分布下限最高的山地的纬度大致是 。
(2)⑤自然带在全球最大的分布区是 ,该自然带的气候类型特征及成因是 。
(3)从水平方向看,表现的
是陆地自然带的 规律,这种规律是以 为基础而形成的。
正确答案
略
读印度洋周围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在①②③④海区中,海水盐度最低的是________(填写数码),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自然带E面积广大,并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其成因主要是________(多项选择)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受东北信风影响
C.地势平缓 D.西岸有寒流流经
(3)自然带A→B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的 地带性分异规律,自然带C→D的更替主要由于自然环境中 条件的变化而引起。
(4)在自然带A、B、C、D中,名称相同的是 (填写字母),它们都具有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5)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底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次地震处在哪两大板块交界处
正确答案
(1)① 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有大量河水注入稀释
(2)ACD
(3)纬度 水分
(4)AC 热带种植园农业
(5)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略
影响山地自然带垂直变化的因素很多,且其变化与纬度地带性变化具有相似性。据此回答(1)-(2)题:(8分)
(1)影响山地自然带数目多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至少答3点,6分)
(2)山地自然景观的垂直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由赤道向两极自然景观的变化,产生的基础是 。(每空1分)
正确答案
(1)纬度位置 高度(相对高度、绝对高度) 坡向 降水量(任答3点,每点2分)
(2)热量和水分 热量(每点1分)
本题考查自然带分异。
(1)山地所处纬度越高,自然带数目越少;山地相对高度越高,自然带较多;水热条件充足则自然带的分异明显。
(2)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异以水热条件为基础。从赤道向两极的自然景观差异,属于纬度地带性,以热量条件为基础。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沿南北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是因受热量分布的影响,呈现大致与纬线平行,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的特点。
正确答案
错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形成的原因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导致热量变化,也引起水分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的水热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自然带变化规律是由南向北变化,东西方向延伸。所以本题叙述错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