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 共590题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 共590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读下图三角形坐标图,其中A.B.C分别表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次产业所占总产值的比重,①、②、③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地区,根据三地产业结构比较分析,下列叙述最可能正确的是()

A①②两地第一产业比重都高,均占其产业比重的80%。

B一般来说,②地城市化水平最高,经济水平最高。

C①③两地工业化程度相当,两地经济发展程度相差不大。

D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变化,一般遵循由①到②再到③的过程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主要依赖于

[ ]

A国有大企业的建立

B边境贸易的发展

C乡镇企业的发展

D外资企业的建立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由广东倡议成立的“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包括了珠江流域的省区及其周围地区,其中珠江水系流经的省区是

[ ]

A粤、闽、赣、黔、滇、桂

B赣、粤、湘、桂、滇、黔

C桂、赣、粤、滇、黔、川

D琼、闽、桂、滇、粤、黔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始腾飞时,韩国、我国台湾产业结构中降幅最大的产业可能是

[ ]

A信息产业

B轻纺工业

C旅游业

D采矿业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

A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B各级城镇建设深水海港、国际机场,以吸引外商

C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

D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快的关键因素是

[ ]

A国际经济背景

B对外开放政策

C良好的区位条件

D侨乡优势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面关于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推动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工业化扩展了农业生产的地域空间

B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集中

C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

D工业化和城市化呈正相关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但部分城市仍出现缺水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 ]

A地下水位下降

B气候变干旱

C河流径流量减小

D水污染现象严重,出现水质型缺水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一镇一品”模式优越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充分利用当地的公共设施,节省投资

B便于相互协作交流,开发新产品

C专业化程度高,具有规模效应

D利于集中治污,改善生态环境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区域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劳动力的转移表现为

[ ]

A从城市向农村转移

B从第三产业向第一、二产业转移

C从农村向城市转移

D从第二产业向第一、三产业转移

正确答案

C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