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的劳动者
- 共3234题
某校组织了高一年级的学生对某社区居民下岗失业和再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注:部分下岗失业人员拒绝就业服务中心提供的某些服务性工作岗位。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你是当地政府的顾问。请运用所需经济生活知识,为政府提供几条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材料反映了:①我国就业形势严峻。②待业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③一部分劳动者不愿在部分服务性行业工作,说明劳动者就业观念有待转变。④非公有制经济和服务业为我国就业问题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2)建议:①把扩大劳动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环境。②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③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集体经济、个体、私营经济、中小企业在增加就业中的作用。④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加强职业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和素质。
近年来,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出现了“用工荒”,一些企业难以找到所需的农民工。“用工荒”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就“用工荒”问题,三位同学各抒己见。小张认为,“用工荒”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一定程度上“慌”了企业,企业和政府都应高度重视。小王认为,“用工荒”与劳动力价格太低有关,企业只要大大提高工资,“用工荒”就能迎刃而解,企业也没有什么可“慌”的。小周则认为,“用工荒”是市场运行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只要让“看不见的手”继续发挥作用,“用工荒”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运用劳动和就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别评析三位同学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企业招不到个人,生产要素与劳动力无法结合,不能创造财富,必然影响企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小张的观点有道理。②企业提高工资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用工荒”,但企业不转变发展方式,就不可能持续提高工人工资,何况,企业要招到工人,还应为工人提供劳动安全、社会保险等。从根本上讲,解决“用工荒”的出路在于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小王的观点不全面。③在我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市场有局限性,要更好更快地解决“用工荒”,还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小周的观点是片面的。
2009年7月份以来,我国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相继出现用工短缺。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用工荒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化。究其原因,主要是中西部地区迅速发展、东部企业利润下滑、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观念转变和维权意识增强等。
(1)根据上图,选择材料中相应的内容,并运用经济常识,填写图中字母所对应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部地区某企业职工要求用人单位增加工资。运用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关知识为该企业职工设计一个方案,并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A:东部企业利润下滑;B: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C: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观念转变和维权意识增强或东部企业利润下滑;D:中西部地区迅速发展或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观念转变或东部企业利润下滑。
(2)方案:该企业职工将增加工资的合理要求告诉职工代表,通过职工代表在职工代表大会上提出增加工资的提案,以此来影响企业管理层的相关决策。理由:公民政治参与应当是有序的政治参与,是依法、自主、理性的参与,通过这种参与,促进企业管理层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达到政治参与的目的。
材料一: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11万人,初次就业415万,年内有196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2010年,高校毕业生将达630万人,加上2009年近200万未就业大军,就业形势“相当严峻”
材料二:据调查,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前三项是上海(79%)、经济发达地区(52%)、深圳(49%)。选择到西部地区的毕业生,首选项不到3%,就业后一两年内吃不了苦而被淘汰的大学生高达
50%。月薪1000元成为毕业生的求职底线,46%的应届毕业生表示低于这一收入宁愿待在家里。同时,七成以上企业则认为2008年的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平平,30%的企业表示如果招聘不到理想的毕业生宁可职位空着。 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的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为大学生应怎样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大学毕业生人数总量超过市场需求量,造成“供过于求”,引起大学生就业困难。②大学生自身素质与用人单位需求有一定差距是就业难的又一个重要原因。③当今大学生缺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没能建立起正确的择业观
(2)①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就业观,即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平等职业观、多种方式就业观。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③要提高自身素质,要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社会道德品质,丰富的专业知识、综合知识和技能和良好的身心素质。
阅读下列表格和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表一:近5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单位:万人)
注:我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大约在900万个左右,每年新增就业人员约1 000万左右。2007年~2008年约有250万人没找到工作,2009年的大学生就业人数为860万人。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1.7~2.1亿人。
表二:我国2008年的人才供需结构对比
表三:对3000名2009年毕业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情况
(1)上述表格分别反映了我国就业状况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是一名大学生,应树立什么样的就业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表一反映了我国总体就业形势严峻,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②表二反映了我国劳动力供需结构失衡,硕士生及其以上毕业生的供给不足,本科毕业生的供给过多,专科生的供给不足。③表三反映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需要转变。
(2)作为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材料一: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一览表
材料二:制约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几大因素
材料三: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及其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突出强调了扩大内需与改善民生两大问题,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举措,受到各级党政部门的高度关注。会议指出要找准着力点,把促进就业和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放在突出位置。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二,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只要切实保障和促进就业,就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请你结合材料三,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材料一反映了:2006年以来,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人数及就业人数逐年上升;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就业率先升后降;2009年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②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在于: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信息不畅通;有些大学生就业观念不正确。
(2)①党和政府应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就业。党和政府应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②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包括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同时还要提高个人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3)①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能够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产生社会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而为消费创造动力。②收入是影响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就业可以使劳动者获得报酬,保障收入,从而刺激消费者消费需求。③未来收入预期和社会收入差距,物价也影响居民消费,所以扩大内需在保障就业的基础上,还要健全保障制度,缩小社会收入差距,稳定物价
材料一:下面是2011年关于珠三角地区用工荒的一则漫画。
材料二: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谭刚针对这一情况指出,除了全球经济步入复苏轨道等因素外,企业升级速度与工人更新换代速度脱节、企业提供的职位及薪酬待遇无法留住“新生代”农民工,则是导致“民工荒”的更深层次原因。
(1)结合以上材料,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民工荒”会给沿海地区带来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的知识,你认为该怎样解决目前的“民工荒”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民工荒”会给沿海地区企业的正常生产带来困难,不利于沿海经济的发展。②“民工荒”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也会客观上促进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使企业升级速度与工人更新换代速度相协调,促进沿海企业改善用工条件,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2)①党和政府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②劳动者个人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破除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旧思想、旧习惯,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即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同时劳动者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不断适应新经济形势对劳动者的要求。③企业应该诚信经营,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坚持科学发展,改善劳动者的待遇,共享企业发展带来的成果。
张某去年大学毕业后,一心想通过关系找一个工作条件好、经济待遇高而又体面的工作,但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的突出,他灰心了,他退缩了。因此,至今也没有找到工作。
(1)就业对个人而言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从就业、择业观的角度,为张某顺利就业支几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就业是民生之本,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树立自主择业观,树立竞争就业观,树立职业平等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全面素质,自主创业。
(一)图表: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表
(二)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今后几年,城镇每年净增就业人口1300多万,农村尚有
1亿左右富余劳动力,社会就业压力大。
请用经济学知识回答:
(1)根据图表,你认为目前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哪些误区?(4分)
(2)劳动者在正确解决择业问题时,应考虑哪些方面?(9分)
(3)你觉得该如何破解我国的就业难题?(9分)
正确答案
(1)误区:缺乏多种就业观;过分看重单位名气;过分追求经济待遇;看重稳定
等。
(2)既要考虑个人的职业志向,又要考虑社会的需要;既要考虑经济待遇,更要有精神的
追求;既要考虑自身的主观条件,又要考虑社会发展的客观状况。
(3)①大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提供尽量多的就业工作岗位。②政府要实施积极的
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③劳动者要树立
正确的择业观念(四点)。
本题以就业形势严峻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就业问题的理解。(1)回答本小题
时主要要求说出表中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误区,有缺乏多种就业观、过分追求经济待遇、
看重稳定等。(2)正确解决择业问题应注意从个人的职业志向、社会的需要、经济待遇、
自身的主观条件等多种因素。(3)破解我国的就业难题可以从政府的角度和劳动者的角度
分析。
材料一、2010年春节过后,“就业难”和“用工荒”同时袭击中国。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30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为历年之最,部分大学生难以就业,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与此相反的是,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严重缺工,出现“用工荒”。其中,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城市缺工超过200万人,部分生产线处于停工状态。
材料二、2010年3月,在深圳举行的一场招聘会上,出现了以下几个情景:一个电机维修钳工,因车间嘈杂闷热,长时间加班工资却不高,所以特地赶来准备“换工”;一机床厂 开出月薪3600元,但是因为没有几个人能看懂机床构造图而招不到工人;大学生小赵手持求职简历,很懊恼地说:“我也知道好的技工比白领挣得多,但是说实话,大学毕业后我是不愿意做个普通工人的。”
(1)劳动者就业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我国“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②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同时,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①我国劳动力总量比较大。每年新增劳动力较多,大学生毕业人数增多,充分就业难度较大。②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没得到有效维护。个别用人单位加班不加薪,工作环境较差,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③劳动者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企业出高薪却难以招到高素质的技术工人。④劳动者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当普通工人,缺乏职业平等观。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