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的劳动者
- 共3234题
阅读下列表格和材料,然后回答问题。表一:近5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单位:万人)
注:我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大约在900万个左右,每年新增就业人员约1000万左右。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1.7-2.1亿人。
表二:我国2008年的人才供需结构对比
表三:对3000名2009年毕业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情况
(1)上述表格反映了我国就业状况存在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为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提供几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表一反映了我国总体就业形势严峻,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表二反映了我国劳动力供需结构失衡,硕士生及其以上毕业生的供给不足,本科毕业生的供给过多,专科生的供给不足;表三反映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需要转变。
(2)①大力发展经济,这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②政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创造就业机会,改造自主创业环境。③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等可酌情加分)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不仅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且关系个人的生计、尊严和价值。2011年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解决就业问题,不断创新思路,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2011年仅中央财政就安排就业扶持资金423亿元,比去年增长66.7%。以加大就业援助,重点帮扶农民工和大学生等就业困难群体。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分析说明当前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合理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要解决就业问题,国家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大力发展经济,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其次,国家必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第三,国家必须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对劳动者进行技能培训。第四,国家还要完善劳动力市场,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最后,作为劳动者,应该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自主创业,积极就业。
在我国劳动力市场,多年来都存在“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现象。
请综合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说明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有人没活干:①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较为落后。②劳务市场供过于求。③公民综合素质低,缺乏专业技能。④社会职业观念陈旧落后,缺乏正确人才观、职业观。
(2)有活没人干:①缺乏正确就业观念,不愿干。②缺乏合理分配制度,不去干。③缺乏专业知识技能,不会干。
材料一:就业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近13亿人口中劳动力达7.4亿,相当于所有发达国家劳动力资源的总和,就业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
材料二:小王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几年前,企业改制转产,小王因专业不对口而辞职另寻岗位,但工作换了好几个,高不成,低不就,目前仍在为工作无着落而烦恼。
请回答:
(1)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就业对劳动者个人有什么重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是小王的邻居,其父母请你对小王的就业问题进行劝导,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写出劝导他的提纲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劳动者可通过就业取得报酬,获得生活来源,使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有利于实现劳动者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①要适应自主选择职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新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如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等。②学习、了解和运用一些求职知识和技巧。③要从自身实际能力(或条件)和社会需要出发选择职业。④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创业素质,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的创业能力,把握机会,实现自主就业。
2010年新年伊始,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出现了“用工荒”。在我国总体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众多企业手握订单却招不到工人。某班同学就“用工荒”现象进行深入研究。阅读下列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当前,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具有专业技术等级的专业技师严重短缺,技能等级越高,短缺程度越严重。其中,对一级技师的需求量是供给量的3.2倍。同学甲在探究“用工荒”的原因时,找到以下几则材料。
(一)一家大工厂招收开机床的工人,开出60元到80元一天的工资,但是要求能看懂机床构造图,由于劳务市场上没几个人能看懂,所以招不到工人。
(二)80后的小王在一家玩具厂做生产工人,半年后她项不住车间的高温和长时间加班还不能及时获得报酬的困难,于是辞职回家。
(三)某工厂招聘普通技工,大学毕业生李某说:“也知道好的技工挣的比白领多,但说实话,我是不愿意再回头去做工人的。” 材料二 同学乙在网上看到某专家的观点,专家指出,除了全球经济步入复芬轨道等因素外,企业升级速度与工人更新换代速度脱节、企业提供的职位及薪酬待遇无法留住“新生代”工人,则是导致“用工荒”的更深层次原因。
(1)“用工荒”会给沿海地区带来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用工荒”的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一、二,你认为该怎样解决目前的“用工荒”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用工荒”会给沿海地区企业的正常生产带来困难,不利于沿海经济的发展。②“用工荒“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也会从客观上促进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企业升级改造与工人更新换代,促进沿海企业改善用工条件,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
(2)企业用人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对工人素质要求的提高,而部分劳动者素质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未得到有效保护,企业提供的职位及薪酬待遇无法留住工人。劳动者没有树立职业平等观,不肯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做事等。
(3)①党和政府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②企业应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坚持科学发展,改善劳动者的待遇,共享企业发展带来的成果。③劳动者个人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适应新经济形势下对劳动者的要求。
2012年春节长假过后,沿海一带普现“用工荒”。在工资水平较低的餐饮、美发等传统服务行业中尤为突出。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由我国沿海向内陆省份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用工荒”的范围将会继续扩大,程度也将进一步加深。
运用经济常识的相关知识简要回答:
(1)“用工荒”现象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应对“用工荒”,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请选择一项可能的措施,并说明该措施是如何缓解“用工荒”问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市场。
(2)示例一: 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企业通过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可以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就业,从而缓解“用工荒”。
示例二: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企业通过依靠科学技术改进生产技术、更新生产设备,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依靠科学管理合理有效配置资源,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降低用工成本,从而缓解“用工荒”。
示例三: 加强对员工的业务培训。企业通过加强对员工的业务培训,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劳动的质量,从而缓解“用工荒”。
材料一: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城镇化过程是一个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据有关专家预测,在我国,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约有2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就业。
材料二: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虽然以城市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已经谢幕,但“城镇化”(城市化)的主题依然会成为“十二五”规划的主线之一。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我国“十二五”期间将推进城镇化、加强城镇化管理及推进农业现代化。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推进城镇化对扩大内需的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能够实现更多的就业。请你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推进城镇化,能够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投资增长;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消费的增长。
(2)①积极推进城镇化,有利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劳动者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题中观点有一定道理。②实现更多就业,既需要依靠国家积极的就业政策和市场调节就业,也需要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增强自主创业的能力。
2008~2009年我国的就业总体形势:
(1)表格内容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劳动者的角度谈谈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才能更有利于就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表格内容反映了2007-2008年,待就业人数与每年新增就业岗位相比,就业岗位供不应求,说明我国近几年就业形势严峻。
(2)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即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国企业产品平均合格率也只有70%,不良品种每年损失近2000亿元。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5%左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35%,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
材料二:我国技术工人的技术构成和文化构成
注: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技工人数的40%以上。“十二五”期间,我国就业压力膨胀,预计城镇登记失业率在5%左右,农村尚有1亿多剩余劳动力有待转移。
请回答:
(1)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述材料,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作为未来劳动者,你应做好哪些准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劳动力素质不高,技术工人的技术、文化水平比较低,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完全适应,存在结构性矛盾。
(2)两者之间存在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技术工人科技文化素质不高,造成产品合格率不高,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
(3)第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做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2月27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网民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在线交流。下面是温总理与网民在线交流的一个片断。
[网友铃儿响叮当]总理,您好,我是一名2009年毕业的大学生。父母是农民工,一直靠省吃俭用供我上学,希望我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可我现在还四处奔波找工作。总理啊,我该怎么办啊?
[温家宝]我们十分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家知道,这些年我们大学生增长很快,大学的升学率已经达到23%。我们一年安排的新就业职工最多也就是1100万-1200万,通常在900万,而大学生就占到600多万。所以妥善安排大学生就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我们号召大学生到中西部地区,到边疆地区,到农村去。但这里我还想强调,我们要尽可能地让他们学有所用。我们特别希望大学生能够自主创业,我们给大学生就业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譬如说,个体经营的,金融部门要给大学生5万元的贷款,这种贷款还是小额担保贷款。如果是合伙经营,贷款数量还要增加。对于小型微利企业,我们还要按照规定给予贴息贷款。对于需要培训以后再进行就业的,国家还要补贴培训费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人认为,政府积极妥善安排大学生就业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将会产生积极影响,但也可能会使某些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养成“等、要、靠”的思想。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政府积极妥善安排大学生就业,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通过加强引导,完善就业机制,有利于扩大大学生就业规模,改善大学生就业结构;通过采取贷款、培训等政策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和自主创业。 ②大学生也必须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积极实现就业。学有所用,坚持自主择业;加强培训,坚持竞争就业;到国家建设急需要的地方去,树立职业平等观;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就业,以避免产生、要、靠。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