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 共21题
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 依次经过状态B、C 和D 后再回到状态A. 其中,和CD 为等温过程,BC 和DA 为绝热过程(气体与外界无热量交换). 这就是著名的“卡诺循环”。
(1)该循环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 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
B.BC 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C.CD 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碰撞单位面积器壁的分子数增多
D.DA 过程中,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不发生变化
(2)该循环过程中,内能减小的过程是 (选填“A B”、“B C”、“C D”或“DA”). 若气体在AB 过程中吸收63 kJ 的热量,在CD 过程中放出38 kJ 的热量,则气体完成一次循环对外做的功为 kJ.
(3)若该循环过程中的气体为1 mol,气体在A 状态时的体积为10 L,在B 状态时压强为A状态时的. 求气体在B状态时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 ( 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正确答案
(1)C
(2)B→C 25
(3)
解析
(1)A→B的过程,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功,故A错;B→C的过程气体与外界无热量交换,而体积瞪大,对外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减小,故B错,C→D的过程等温变化,气体的体积减小,压强变大,根据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故C对,D→A过程,绝热,气体体积减小,外界对全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将发生变化,故D错。
(2)根据(1)的分析可知B→C为内能减少的过程,由热力学第一定律△U=Q+W可知:W= Q-△U=20J
(3)等温过程PAVA=PBVB,单位体积的分子数,解得,代入数字得
知识点
(1)为了将空气装入气瓶内,现将一定质量的空气等温压缩,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该过程中空气的压强p和体积V关系的是 。
(2)在将空气压缩装入气瓶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外界做了24kJ的功,现潜水员背着该气瓶缓慢地潜入海底,若在此过程中,瓶中空气的质量保持不变,且放出了5kJ的热量,在上述两个过程中,空气的内能共减小 kJ,空气 (选填“吸收”或“放出”)的总能量为 kJ。
(3)已知潜水员在岸上和海底吸入空气的密度分别为1.3kg/和2.1kg/,空气的摩尔质量为0.029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6.02,若潜水员呼吸一次吸入2L空气,试估算潜水员在海底比在岸上每呼吸一次多吸入空气的分子数,(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正确答案
(1)B
(2)5;放出;
(3)3×1022
解析
(1),P与成正比,选B。本题考查气体图象。
(2)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W+Q=△U,第一阶段W1=24J,△U1=0,所以Q1=-24J,放热;第二阶段W2=0,△U2=-5J,所以Q2=-5J,放热;所以Q= Q1+Q2=29J,放热。△U=-5J,即减少5J。
(3)设空气的摩尔质量为M,在海底和岸上的密度分别为和,一次吸入空气的体积为V,则有,代入数据得△n=3×1022。
知识点
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如果用表示某液体的摩尔质量,表示其密度,V表示摩尔体积,m表示其一个分子的质量,N为阿伏伽德罗常量,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选考题:请考生在15、16、17三题中任选二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题的一、二题计分。
15.模块3-3试题
(1)已知地球大气层的厚度h远小于地球半径R,空气平均摩尔质量为M,阿伏伽德罗常数为,地面大气压强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由此可以估算得,地球大气层空气分子总数为( ),空气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为( )。
(2)如图,一底面积为S、内壁光滑的圆柱形容器竖直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开口向上,内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相同活塞A和B ;在A与B之间、B与容器底面之间分别封有一定量的同样的理想气体,平衡时体积均为V。已知容器内气体温度始终不变,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外界大气压强为。现假设活塞B发生缓慢漏气,致使B最终与容器底面接触。求活塞A移动的距离。
16.模块3-4试题。
(1)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谱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P的x坐标为3m.。已知任意振动质点连续2次经过平衡位置的时间间隔为0.4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3分,选3个得4分;每选错1个扣2分,最低得分为0分)。
A. 波速为4m/s
B. 波的频率为1.25Hz
C. x坐标为15m的质点在t=0.2s时恰好位于波谷
D. x的坐标为22m的质点在t=0.2s时恰好位于波峰
E.当质点P位于波峰时,x坐标为17m的质点恰好位于波谷
(2)一半径为R的半圆形玻璃砖,横截面如图所示。已知玻璃的全反射临界角r(r<)。与玻璃砖的底平面成()角度、且与玻璃砖横截面平行的平行光射到玻璃砖的半圆柱面上。经柱面折射后,有部分光(包括与柱面相切的入射光)能直接从玻璃砖底面射出。若忽略经半圆柱内表面反射后射出的光,求底面透光部分的宽度。
17.模块3-5试题
(1)氢原子基态的能量为。大量氢原子处于某一激发态。由这些氢原子可能发出的所有光子中,频率最大的光子能量为0.96,频率最小的光子的能量为( ) eV(保留2位有效数字),这些光子可具有( )种不同的频率。
(2)运动的原子核放出粒子后变成静止的原子核Y。已知X、Y和粒子的质量分别是M、和,真空中的光速为c,粒子的速度远小于光速。求反应后与反应前的总动能之差以及粒子的动能。
正确答案
15.(1);(2)
试题解析:(1)设大气层中气体的质量为m,由大气压强产生,,即:,分子数,假设每个分子占据一个小立方体,各小立方体紧密排列,则小立方体边长即为空气分子平均间距,设为a,大气层中气体总体积为V,,而,所以
(2)A与B之间、B与容器底面之间的气体压强分别为、,在漏气前,对A分析有,对B有,B最终与容器底面接触后,AB间的压强为P,气体体积为,则有,因为温度失重不变,对于混合气体有,漏气前A距离底面的高度为,漏气后A距离底面的高度为联立可得
16.(1)BDE;(2)
试题解析:(1)任意振动质点连续2次经过平衡位置的时间间隔为0.4s,则,解得,从图像中可知,所以根据公式,故A错误;根据公式可得波的频率为1.25Hz,B正确;x坐标为15m的质点和x坐标为3m的质点相隔12m,为波长的整数倍,即两质点为同相点,而x坐标为3m的质点经过t=0.2s即四分之一周期振动到平衡位置,所以x坐标为15m的质点在t=0.2s时振动到平衡位置,C错误;x的坐标为22m的质点和x的坐标为2m的质点为同相点,x的坐标为2m的质点经过t=0.2s即四分之一周期恰好位于波峰,故x的坐标为22m的质点在t=0.2s时恰好位于波峰,D正确;当质点P位于波峰时,经过了半个周期,而x坐标为17m的质点和x坐标为1m的质点为同相点,经过半个周期x坐标为1m的质点恰好位于波谷,E正确;
(2)光路图如图所示,沿半径方向射入玻璃砖的光线,即光线①射到MN上时,根据几何知识入射角恰好等于临界角,即恰好在圆心O处发生全反射,光线①左侧的光线,经球面折射后,射到MN上的角一定大于临界角,即在MN上发生全反射,不能射出,光线①右侧的光线射到MN上的角小于临界角,可以射出,如图光线③与球面相切,入射角,从MN上垂直射出,根据折射定律可得,根据全反射定律,两式联立解得,根据几何知识,底面透光部分的宽度
17.(1),10;(2)
试题解析:(1)频率最小的光子是从跃迁,即频率最小的光子的能量为,频率最大的光子能量为0.96,即,解得即,从能级开始,共有,,,,,,,,,,10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2)反应后由于存在质量亏损,所以反应前后总动能之差等于质量亏损而释放出的能量,故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得 ①反应过程中三个粒子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故有,②联立①②可得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