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我国

[ ]

A全面实行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

B废弃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D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经济学中有“刘易斯拐点”之说,意指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短缺的临界点。简而言之,在“刘易斯拐点”之前,是人求工作,不涨工资也会有源源不绝的劳动力;在“刘易斯拐点”之后,是工作求人,不涨工资就找不到合适的员工。“刘易斯拐点”之说对解决目前“用工荒”问题的启示是

[ ]

A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缩小工资收入差距

B理顺分配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C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D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最后确立是在

[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是指

[ ]

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

[ ]

A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并举的方针

B“九二共识”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正确答案

D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南方谈话”)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