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 共14555题
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内容有
正确答案
D
考查对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内容、特点的认识。主要是围绕如何复苏经济采取措施。
(11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于1930年5月通过霍莱—斯姆特法令,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平均提高了40%。这一做法遭到33个国家的抗议,引发了30年代的“关税战”。 1934年的世界贸易额降到1929年的34%,1939年也仅恢复到50%。在维护世界信贷货币体系方面,金本位制客观上起着维系和支柱的作用。但1931年英国被迫放弃金本位制后,刺激了出口,抑制了进口。其他国家纷纷效仿,4个月里先后有15个国家放弃金本位制,于是世界货币体系瓦解。
——浙大人文学院历史系网络课程《二十世纪世界史》
材料二 2008 年 9 月 14 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说,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之中。这场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在过去连续5年两位数的增长之后,正以高于预期的速度降温。
银行倒闭、股市暴政、油价跳水、流动性短缺……金融危机下各自“噩耗”纷至沓来,让人们感到有些措手不及。在危机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各国开始认识到,各国应当寻求更为有效的全球策略来应对这场金融危机,通过各种平台,加强磋商与沟通。
一一据人民网相关信息整理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大国应对危机的做法有何特点?这种做法导致了哪些严重后果?(5分)
(2)据材料一、二,两次危机都具有较大的破坏力,此外,它们还有什么相同特征?这种特征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3)请结合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对当前经济危机的认识,你认为我国政府在“寻求更为有效的全球策略”的基础上,对内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轻危机的危害。(3分)
正确答案
(1)特点:以本国利益为中心,实行贸易保护主义。(2分)
后果:进一步瓦解了世界货币体系和贸易体系;加重危机的严重程度,对本国经济造成更大的伤害;法西斯势力抬头,国际关系恶化。(3分0
(2)由一国波及到多国;引发世界性经济危机。世界市场形成。
(3)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引导;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和指导;采取得力措施拉动内需。 (言之有理即可)(3分)
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政中很重要的一项是暂时放弃金本位,这直接导致了世界白银市场的价格大涨,白银每盎司价格从1932年的0.27美元上涨到1933年4月的0.45美元,到1935年更升至0.67美元。罗斯福的政策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却“意外”地伤害到了大洋另一端脆弱的中国经济。白银涨价让中国的银元快速增值,这和我们现在人民币升值的意义是一样的,直接导致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顿失,商品出口大幅减少,而在国内则诱发了金融和工商业动荡,大量白银外流、原材料价格跌落、消费市场陷入低迷。
——郎咸平《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材料二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的30多年中,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美元是核心的货币,大多数国际贸易和金融都以美元结算和支付,汇率的标定也是以美元为基准。在这一阶段,世界经济出现繁荣,工业国开始减少贸易壁垒,它们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欧洲和亚洲的经济从废墟中恢复,并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
——洪千帆、林忠凡《外汇知识与交易技巧》
材料三 表面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动摇了美元的地位,是美国全球霸权衰落的象征。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刺杀了黄金,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美国购买全世界的资源仅需要用美国的印钞机印出来的一张纸(美元)。
——谭智元《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放弃金本位的背景和目的。当时中国“意外”受到伤害,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的原因。它有何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回答,为什么美元能够拥有“黄金的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二、三,指出二战以后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关系发生的变化。概括影响美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目的: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恢复经济。说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2)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作用:促进了贸易自由化;有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3)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国经济实力的强大。
(4)变化:美元与黄金从挂钩到脱钩。因素:美国经济实力;对外经济政策。
阅读下列材料:
美国企业界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曾被称为“经营之神”、“幸运之神”的阿曼德·哈默在大学时就成为美国第一位在校的百万富翁,后成为美苏贸易代理人,与东西方政界的领导人都有深厚交情,在全世界享有盛誉。
材料一 哈默的胆识受到了伟大领袖列宁的赞赏,但因为当时党内争论不休,在一片“宁可饿死不卖国”的声音中,列宁决定给哈默以特许经营权,并与哈默建立了一种不同寻常的友谊。……哈默在苏联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材料二 哈默一生中最活跃的时期却是1931 年从苏联回美国后开始的。他认为赚钱的机会到了——他捕捉到一个准确的信息:罗斯福正在走向白宫总统的宝座,如果他一旦当选,那么,1919 年颁布的禁酒令将被废除。这将意味着全国对啤酒和威士忌酒的需求激增,酒桶的市场将会呈现空前的需求,而当时市场上却没有酒桶出售。哈默当机立断,立即订购优质木材,在纽约码头设立了一座临时的酒桶加工厂,并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酒桶厂——禁酒废除之日,也正是哈默制桶公司的酒桶从生产线上源源不断地滚下之时,他的酒桶被各制酒厂用高价抢购一空!
材料三 1979 年5 月,81 岁的哈默应邓小平的邀请,成为第一个乘坐私人飞机访问中国的美国企业家。此后,美方石油公司与我国签订了一系列经济合作协议。其中,年产1533 万吨原煤的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是哈默与中国内地合作的最大项目,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
请回答:
(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列宁在一片‘宁可饿死不卖国’的声音中,决定给哈默以特许经营权”的背景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材料二中罗斯福为什么解除禁酒令?罗斯福的这种做法与当时的苏联有何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材料三中,中国与哈默签署经济合作协议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综合上述材料哈默一生成功经商给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内战和外国的干涉使苏俄经济濒于崩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显现,实行新经济政策。
(2 )原因:美国当时爆发经济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通过扩大内需,刺激消费,进而促进经济复苏和发展。相似之处: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 )说明:表明中国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愿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对外经济合作。
(4 )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为了国家利益可以互相借鉴经验和经贸合作,市场方式和计划方式可以互相结合;一个人要成功,需把握机遇,有良好信誉,有勇气和信心,勇于创新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33年5月17日,工业复兴法案提交国会。众议院仅作了个别补充,便在一个星期后以325票对76票通过了该议案,虽然个别议员对法案的卡特尔化(注:垄断性企业联合)倾向不满意,而更多的一些议员则不喜欢法案赋予总统和行政当局的独裁式的发放许可证的权力。……6月13日,在罗斯福总统的敦促下,参议院终于以46票比39票的接近票数通过,法案立即被送交总统签署。……1935年5月27日,最高法院在审理“谢克特兄弟家禽公司诉合众国”案中,以全体一致的判决,裁定《国家工业复兴法》违宪,从而宣判了该法的死刑。
——胡国成《塑造美国现代经济制度之路》
材料三 1953年1月毛泽东亲自挂帅,领导中共中央宪法起草小组进行宪法草案初稿的起草工作。1953年3月,宪法起草委员会接受了中共中央的宪法草案初稿,先后召开了七次会议讨论修改,最后形成了宪法草案。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一致通过宪法草案并正式公布,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在随后的两个多月里,全国各界共有一亿五千多万人参加了宪法的讨论,又提出许多修改和补充意见。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1197票赞成,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部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广泛的基本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选举与被选举、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宗教信仰、居住与迁徙、人身等自由。
——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届会议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至清代君臣关系出现的变化。该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图11到图12君臣关系的变化对国家决策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体现了美国民主政治的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家工业复兴法》的实施和废除分别对美国社会产生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宪法制定的过程反映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哪些特点?材料三这部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分析为什么只有在民主制度下,人民才能普遍享有这些权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三反映的政治体制有着本质不同,试以文明史观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变化:君臣之间的等级尊卑愈演烈(或皇帝的威权越来越高,官僚地位不断下降)。实质: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评价: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可能提高决策效率;但强化了君主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决策失误。
(2)原则:三权分立(权利制约与平衡)。影响:它的实施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社会矛盾有所缓和,遏制了法西斯势力,走出经济危机困境;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辟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新模式。它的废除,维护了美国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竞争机制;防止出现独裁,维护权力“制约与平衡”的民主原则。
(3)特点:中共领导;人民民主;民主集中。原因: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国家的主权属于君主,人民只是君主的臣民,臣民不能违背君主的意志,法律是君主意志的体现。在民主制度下,国家的主权属于全体人民,法律体现了人民的意志,赋予公民各种民主权利。
(4)认识:政治体制与经济、文化密切相关;政治体制的选择是由不同时代、不同国情决定的。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两个伟大人物进行了两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即列宁在苏俄采取新经济政策,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二者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 ]
正确答案
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正确答案
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
①苏俄新经济政策②苏联“斯大林模式”③美国罗斯福新政④中国的改革开放
[ ]
正确答案
1938年,罗斯福在谈到:“新政”时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里的“严重缺点”主要是指
[ ]
正确答案
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就业率,“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正确答案
《道德经》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诚信”有利于人格的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 ]
正确答案
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中国民主革命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人类思想文明角度思考,四位政治家有共同之处,其共同点表明
[ ]
正确答案
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
①苏俄新经济政策②苏联斯大林模式③美国罗斯福新政④中国的改革开放
[ ]
正确答案
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重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8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有这些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正确答案
“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突破这一思想羁绊的历史事件有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邓小平“南方谈话”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④罗斯福新政
[ ]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